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陶行知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因此,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求知欲也很高,它们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陶行知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活动的本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难易程度,我从实践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条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首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这样学生觉得我敢向老师提问题,我们学生的地位提高了,从而能积极参加到自主学习的氛围中。
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式单一,是当今数学课堂上面临的严重问题,因为数学课毕竟是以理性思维为主,不能像其他偏文科类的学科那样采用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排练情景剧等教学方式,这也就避免不了数学课堂沉闷的现象。而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恰好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交流,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如今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掌握全局,做好指导工作,这种方法对数学课同样有效。首先分组的时候要将学习水平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组,以便交流的时候,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对反应慢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其次在分组的人数方面每一组人数不宜过多,最好以在规定的讨论时间内,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言机会为最佳,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学生浑水摸鱼,蒙混过关,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抒己见,而不是总是固定的几个人主导小组的意见。最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理清楚,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哪些问题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解决最好,以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坐在一起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用邻边长度相乘吗?学习好的学生说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试试,学困生发现不对呀,另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说我们把这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贴的方法变成长方形试试,结果他们在互相讨论中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运用问题启发、诱导的方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到了高年级则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知识基础的递进式问题,巧妙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反思质疑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反思与质疑是思维的两个相关联的方面,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單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因为数学知识是对自己活动过程不断进行反省抽象的结果。”在质疑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大力提倡学生质疑,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并记下这些疑点、难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直到弄清、学会为止。如,在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 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我和学生作了交流,其中有个学困生回答我:“老师我在预习时对这个假分数没搞清楚,现在你一讲我清楚了,原来假分数不但分子比分母小还有分子和分母相等的都是假分数”。看来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归纳,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能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在归纳总结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提高知识转化能力,也为自主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找最大公因数这节活动,我让孩子自己探索两个数的公因数,然后总结出公因数分别是几?最大的一个是几,并和同学们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找的?这样的学习习惯养成他们就会学习 了。
四、运用自学思考的方法,做好自主学习的前提。
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作为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让学生自学书上的两个例子“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孩子自己写出相等的分数,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前面的分数的分子、分母怎么样才能得到后面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有几个机灵的孩子发现了“同时乘以或初以不为零的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与尝试。经过尝试练习,验证了他们发现的结论是对的,从而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自学,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这样获得的结论孩子记得牢,也为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M]教育部制定2016.09
[2]《数学课程标准》[M]教育部制定2011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求知欲也很高,它们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陶行知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活动的本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难易程度,我从实践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条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首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这样学生觉得我敢向老师提问题,我们学生的地位提高了,从而能积极参加到自主学习的氛围中。
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式单一,是当今数学课堂上面临的严重问题,因为数学课毕竟是以理性思维为主,不能像其他偏文科类的学科那样采用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排练情景剧等教学方式,这也就避免不了数学课堂沉闷的现象。而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恰好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交流,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如今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掌握全局,做好指导工作,这种方法对数学课同样有效。首先分组的时候要将学习水平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组,以便交流的时候,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对反应慢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其次在分组的人数方面每一组人数不宜过多,最好以在规定的讨论时间内,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言机会为最佳,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学生浑水摸鱼,蒙混过关,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抒己见,而不是总是固定的几个人主导小组的意见。最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理清楚,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哪些问题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解决最好,以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坐在一起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用邻边长度相乘吗?学习好的学生说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试试,学困生发现不对呀,另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说我们把这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贴的方法变成长方形试试,结果他们在互相讨论中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运用问题启发、诱导的方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到了高年级则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知识基础的递进式问题,巧妙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反思质疑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反思与质疑是思维的两个相关联的方面,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單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因为数学知识是对自己活动过程不断进行反省抽象的结果。”在质疑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大力提倡学生质疑,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并记下这些疑点、难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直到弄清、学会为止。如,在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 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我和学生作了交流,其中有个学困生回答我:“老师我在预习时对这个假分数没搞清楚,现在你一讲我清楚了,原来假分数不但分子比分母小还有分子和分母相等的都是假分数”。看来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归纳,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能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在归纳总结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提高知识转化能力,也为自主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找最大公因数这节活动,我让孩子自己探索两个数的公因数,然后总结出公因数分别是几?最大的一个是几,并和同学们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找的?这样的学习习惯养成他们就会学习 了。
四、运用自学思考的方法,做好自主学习的前提。
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作为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让学生自学书上的两个例子“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孩子自己写出相等的分数,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前面的分数的分子、分母怎么样才能得到后面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有几个机灵的孩子发现了“同时乘以或初以不为零的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与尝试。经过尝试练习,验证了他们发现的结论是对的,从而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自学,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这样获得的结论孩子记得牢,也为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M]教育部制定2016.09
[2]《数学课程标准》[M]教育部制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