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艺美术作为传统的艺术工艺,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冲击下,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就当前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工艺美术保护 文化矛盾 文化差异
0.引言
工艺美术品不仅是发展技术的产物,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风俗习惯、思想文化凝结而成的文化产品。正因如此,工艺美术在材料、加工、设计、功能、属性、生产方式和过程等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和矛盾,给各地开展的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问题,即文化矛盾。
1.生产矛盾: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美术逐步被机器生产所影响甚至替代,传统工艺美术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这对于注重手工艺术的工艺美术而言,似乎有种被取代的意味,工艺美术还能否保留手工制作?技术和机器是否决定了工业美术本质的东西?机器生产的工艺美术是否还保留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类似这样的疑问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一些文化保护工作者而言,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已经是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矛盾。那么,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是否真的有不可转化的矛盾呢?
其实不然,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上看,工具在工艺美术中的改造一直在发生,使用机器进行工艺品加工的始终存在,半机械化生产其实古已有之。如古代的用脚踏转轮碾玉,1950年后用打样、裁剪等工序对手工的抽纱刺绣进行操作等都体现了机器在工艺美术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机器生产削减了手工制作工艺美术品的艺术韵味,但是仍然保持了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即始终融合美观与实用的要求,实现美与用的双重功能[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机器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有良好手工传统的工艺品也会受到机器的影响。同样我们应该看到手工艺术品所反映出来的艺术韵味和个性价值也是机器生产无法取代的,机械生产虽然能影响手工制作,但是不能彻底取代手工制作。
因此,我们不应该彻底否决机器生产,也不能彻底抛弃手工制作,应该将双手与机器工具结合起来,保证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
2.属性矛盾: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从本质上讲,工艺美术有两种属性,即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这就给世人带来一个问题,工艺美术是文化事业还是经济事业?可见,在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必须解决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2]。从艺术美术的发展动机上来看,人类将所要表达情感、信仰、愿望以工艺美术品的形式展现,是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机;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人利用工艺美术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也是工艺美术发展的动机之一。可见,不管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是工艺美术的发展目标。虽然经济和文化存在一定的概念差异,但是对工艺美术而言,两者是可以兼容的,人们应该合理利用两种属性,实现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的有效融合。以扬州市对扬州玉器厂的保护和发展为例,扬州玉器厂坚持集体制企业性质的同时,还开办一些玉器研究所,按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标准修葺厂房,修建展览馆、古藤走廊等,形成了一个集生产、销售与传播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生态社区,成功处理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3.功能矛盾:用与美的矛盾
很多人把工艺美术分为了日用工艺美术和欣赏工艺美术,刚好将工艺美术的两种功能清楚的划分,即日用工艺美术是用的功能,而欣赏工艺美术是美的功能,这样就使得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形成了用与美的矛盾。其实,随着文化的变迁,很多日用的工艺美术逐步丧失了实用的功能,反而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如传统的木雕,已经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逐步分离,成为了用于美观的摆设品。一些欣赏工艺美术除了审美欣赏的功能之外,还有美化环境、改善人的气质的作用,如画的摆设,已经逐渐成为人的一种品位体现。因此,很大程度上,用与美的矛盾已经不是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功能之间差异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消失。对于消费者而言,物美价廉的工艺美术品就是最佳的工艺美术。
4.过程矛盾:文化丢失与文化再生的矛盾
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都有相应的过程,一种文化的消失,必然会带来一种文化的诞生,文化丢失和文化再生就是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一对过程矛盾。在整个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人类总是不停的摒弃一些文化,又时刻吸收着新的文化,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刺激-吸收-平淡化-摒弃-再吸收”文化流[3]。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可以摒弃旧的文化特质,也可以吸收新的文化特质。工艺美术亦是如此,要想获得发展,某些旧的文化特质就要丢弃,以更好的吸收新的文化特质,如苏绣从以前的“断发纹身”的娱情思想到装饰技艺,再到大户人家女子表达感情的工具,进而演变成如今绘画与刺绣相结合的艺术趣味。
由此可见,工艺美术不仅是历史遗留的怀想,还应该是现代文化知识、技术、道德等艺术气质的精神所在。文化丢失过程和文化再生过程本身就存在一种文化特质的传承,从生活中提炼出好的传统,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创造和谐的生活方式,协调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
5.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存在着手工制度与机器生产的矛盾,存在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存在着用与美的矛盾,还存在着文化丢失与文化再生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一种事实的存在,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本质联系,只要在充分尊重工艺美术的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接受现代文化逻辑和技术管理模式,就能协调好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文化矛盾,促进工艺美术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屡获国际殊荣 打造瓷艺精品[J].生命世界,2012,19(01):21-22.
[2]高伟.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与现状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11):09-10.
[3]冯华茂.试论中国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4(01):11-12.
【关键词】工艺美术保护 文化矛盾 文化差异
0.引言
工艺美术品不仅是发展技术的产物,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风俗习惯、思想文化凝结而成的文化产品。正因如此,工艺美术在材料、加工、设计、功能、属性、生产方式和过程等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和矛盾,给各地开展的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问题,即文化矛盾。
1.生产矛盾: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美术逐步被机器生产所影响甚至替代,传统工艺美术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这对于注重手工艺术的工艺美术而言,似乎有种被取代的意味,工艺美术还能否保留手工制作?技术和机器是否决定了工业美术本质的东西?机器生产的工艺美术是否还保留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类似这样的疑问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一些文化保护工作者而言,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已经是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矛盾。那么,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是否真的有不可转化的矛盾呢?
其实不然,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上看,工具在工艺美术中的改造一直在发生,使用机器进行工艺品加工的始终存在,半机械化生产其实古已有之。如古代的用脚踏转轮碾玉,1950年后用打样、裁剪等工序对手工的抽纱刺绣进行操作等都体现了机器在工艺美术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机器生产削减了手工制作工艺美术品的艺术韵味,但是仍然保持了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即始终融合美观与实用的要求,实现美与用的双重功能[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机器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有良好手工传统的工艺品也会受到机器的影响。同样我们应该看到手工艺术品所反映出来的艺术韵味和个性价值也是机器生产无法取代的,机械生产虽然能影响手工制作,但是不能彻底取代手工制作。
因此,我们不应该彻底否决机器生产,也不能彻底抛弃手工制作,应该将双手与机器工具结合起来,保证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
2.属性矛盾: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从本质上讲,工艺美术有两种属性,即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这就给世人带来一个问题,工艺美术是文化事业还是经济事业?可见,在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必须解决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2]。从艺术美术的发展动机上来看,人类将所要表达情感、信仰、愿望以工艺美术品的形式展现,是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机;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人利用工艺美术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也是工艺美术发展的动机之一。可见,不管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是工艺美术的发展目标。虽然经济和文化存在一定的概念差异,但是对工艺美术而言,两者是可以兼容的,人们应该合理利用两种属性,实现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的有效融合。以扬州市对扬州玉器厂的保护和发展为例,扬州玉器厂坚持集体制企业性质的同时,还开办一些玉器研究所,按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标准修葺厂房,修建展览馆、古藤走廊等,形成了一个集生产、销售与传播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生态社区,成功处理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3.功能矛盾:用与美的矛盾
很多人把工艺美术分为了日用工艺美术和欣赏工艺美术,刚好将工艺美术的两种功能清楚的划分,即日用工艺美术是用的功能,而欣赏工艺美术是美的功能,这样就使得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形成了用与美的矛盾。其实,随着文化的变迁,很多日用的工艺美术逐步丧失了实用的功能,反而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如传统的木雕,已经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逐步分离,成为了用于美观的摆设品。一些欣赏工艺美术除了审美欣赏的功能之外,还有美化环境、改善人的气质的作用,如画的摆设,已经逐渐成为人的一种品位体现。因此,很大程度上,用与美的矛盾已经不是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功能之间差异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消失。对于消费者而言,物美价廉的工艺美术品就是最佳的工艺美术。
4.过程矛盾:文化丢失与文化再生的矛盾
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都有相应的过程,一种文化的消失,必然会带来一种文化的诞生,文化丢失和文化再生就是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一对过程矛盾。在整个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人类总是不停的摒弃一些文化,又时刻吸收着新的文化,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刺激-吸收-平淡化-摒弃-再吸收”文化流[3]。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可以摒弃旧的文化特质,也可以吸收新的文化特质。工艺美术亦是如此,要想获得发展,某些旧的文化特质就要丢弃,以更好的吸收新的文化特质,如苏绣从以前的“断发纹身”的娱情思想到装饰技艺,再到大户人家女子表达感情的工具,进而演变成如今绘画与刺绣相结合的艺术趣味。
由此可见,工艺美术不仅是历史遗留的怀想,还应该是现代文化知识、技术、道德等艺术气质的精神所在。文化丢失过程和文化再生过程本身就存在一种文化特质的传承,从生活中提炼出好的传统,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创造和谐的生活方式,协调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
5.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存在着手工制度与机器生产的矛盾,存在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存在着用与美的矛盾,还存在着文化丢失与文化再生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一种事实的存在,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本质联系,只要在充分尊重工艺美术的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接受现代文化逻辑和技术管理模式,就能协调好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文化矛盾,促进工艺美术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屡获国际殊荣 打造瓷艺精品[J].生命世界,2012,19(01):21-22.
[2]高伟.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与现状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11):09-10.
[3]冯华茂.试论中国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4(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