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带的重要支撑.文章构建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开放发展、质量效益5个维度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分析法研判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态势,形成以上海、江苏、重庆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②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和质量效益协同驱动,创新驱动、质量效益指数呈下游、中游、上游递减的空间特征,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开放发展指数呈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交替领先的空间特征.③从发展动力上看,下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源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和协同发展,中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源于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转型政策精准落地,打造全方位协同开放新格局,强化质量效益协同驱动的目标导向.
其他文献
以人口流动数据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地市级及以上尺度与区县级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的中心性与对称性,研究发现:①区域人口流动网络已形成“直辖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城市群人口集聚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80-2015年城
城市群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对就业密度的考察是理解城市群规模与效率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80个区县(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其就业密
文章从理论上探索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外部效应,并基于我国大中城市样本,运用多期DID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
在理论推导绿色空间服务绩效与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相互关系以及良好服务绩效标准的基础上,以武汉中心城区实证表明了在绿色空间总体供给水平大幅度下降的压力下,多中心结构是一
伴随着粮食安全保障和精准农业的兴起,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壤空间变异性的研究,能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土壤肥力形成过程以及土壤—作物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研究茶叶贸易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对全球茶叶产业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运用GIS技术、重心理论及基尼系数分析1946-2016年全球茶叶进出口贸易格局演变及其重心移动轨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