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施用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施用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3种耕作方式(免耕套播、旋耕播种和深翻旋耕播种,分别用A1~A3表示)和劲丰谷德化控(设置0、750、1 500、2 250 mL/hm2 4个水平,分别用B0~B3表示)对稻茬小麦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破口期施用劲丰谷德后,节间长度缩短,小麦株高降低,节间线密度和抗折力均有所增大,以B2处理的抗倒伏效果最好。小麦收获后,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深翻旋耕播种>旋耕播种>免耕套播,劲丰谷德不同施用量为B2>B1>B0>B3。深翻旋耕模式下小麦破口期配施劲丰谷德,可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
  关键词:小麦;劲丰谷德;耕作方式;抗倒伏;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 S512.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20-0103-05
  收稿日期:2021-03-03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8)1002];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3-2-13);环洪泽湖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课题(编号:17HZHL002);协同创新项目(编号:HSXT2-234);淮安市农科院科研發展基金(编号:HNY201924)。
  作者简介:顾大路(1972—),男,江苏新沂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及调理剂研发。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杜小凤,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及调理剂研发。E-mail:[email protected]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总播种面积维持在0.23亿hm2,占我国总播种面积的1/4,江苏省苏北平原是稻麦轮作制的重要地区[1]。近些年来,小麦的增产对江苏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一半,提高小麦产量对于稳定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常年以来,小麦粗放的播种方式和生长后期的大片倒伏一直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适宜的播种方式能够保证麦苗生长前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保证粮食产量[2]。
  苏北平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属温带季风性气候,降雨分布时空不均。小麦播种前期连续干旱,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后期持续多雨,土壤湿度增大容易造成倒伏。生长后期,单株穗粒数增加,成穗率高,茎秆承重过大,也会增大倒伏概率[3]。麦田倒伏后,叶片接受不到光照,穗部灌浆物质减少[4]。小麦发生倒伏通常造成产量损失20%~30%,严重时可损失一半以上[5]。增强小麦抗倒伏的方式有选用抗倒伏品种、改进栽培管理措施、苗期镇压等,而这些措施周期长、短期见效慢[6]。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从植物中提取或人工仿照天然植物激素合成的,在低浓度下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控制。一些调节剂产品能够明显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见效快,能弥补其他方式的不足[7]。劲丰谷德是由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中心研制的新型农用产品,在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本研究在苏北平原常见的几种播种方式下,通过施用不同剂量的劲丰谷德,探究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当地主推品种。劲丰谷德,外观为水剂,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中心共同研发产品,淮安飞龙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11月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油田农场开展,该农场生产为稻麦轮作制。小麦分3种耕作方式,分别是免耕套播(A1)、旋耕播种(A2)和深翻旋耕播种(A3)。免耕套播在水稻收割前1 d进行人工撒播(2019年11月10日撒播),收割机次日开始收割镇压。旋耕播种在水稻收获后展开(2019年11月13日播种),机器耕作播种施肥一体,作业深度在3~5 cm。深翻旋耕播种在水稻收获后展开(2019年11月13日播种),先用机器进行耕作犁地,作业深度为20 cm,之后进行播种施肥。小麦播种量为375 kg/hm2。劲丰谷德设4个水平,0(B0)、750 mL/hm2(B1)、1 500 mL/hm2(B2)、2 250 mL/hm2(B3),其中B0为喷等量清水的对照处理。在小麦破口期时,将劲丰谷德兑水稀释至指定浓度,均匀喷施于小麦叶面。本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面积为50 m2,重复3次。小麦基施41%长效缓释复合肥(N-P-K比为 15-20-6),施用量600 kg/hm2。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到小麦灌浆期,每个小区选取3个0.5 m2样点,每点从中挑取10个代表性的单株,记录小麦的株高、节间长度,称量节间干质量,测量节间抗折力和节间线密度,其中节间位次从小麦茎秆上部开始,依次往下为倒1节~倒5节。产量计算在小麦成熟期时展开,每个小区选取3个0.5 m2样点,每点从中挑取10株,测算产量指标,包括穗长、千粒质量、穗粒数。
  小麦茎秆抗折力测定采用文廷刚等的方法[9]。节间线密度表示单位长度节间干质量,线密度N=G/L,其中G为节间干质量(g),L为节间长度(cm)[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伏的影响
  如图1所示,劲丰谷德对小麦的株高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劲丰谷德的施用量与小麦株高之间呈负向关系,小麦株高降低幅度为1.57~5.26 cm。当施用量为1 500、2 250 mL/hm2时,,株高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倒1节缩短2.12~4.00 cm,倒2节缩短1.02~1.29 cm,劲丰谷德主要通过抑制倒1节和倒2节节间长度的伸长来达到降低株高的目的。总体而言,劲丰谷德施用量越大,对各个节间的缩短作用越明显,株高也就越低。
其他文献
初识  那是一个金秋,我来到商丘市民权县庄子镇流通小学支教,这儿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学校坐落在庄子镇南地,南墙外是一座村民集资修建的花园。花园中有三座古老的亭子,每个亭子都安置几通碑刻。西侧是学校西大门,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仿佛在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走进简易大门,房舍简陋,但校园整洁干净,树木投下树荫,花草缠绕相依,学生扔沙包、跳大绳,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  我教五年级数学,每
期刊
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5+2”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多课外活动时间,有利于构建多元协同的小学劳动教育新格局。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发中,应以“5+2”课后延时服务为出发点,将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各种资源纳入课程资源库,培养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建构多元共享的课程开发平台,创新劳动课程方式,提高小
期刊
摘要:农村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依然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需求不足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有必要探寻制约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因素所在。基于内在机理分析,结合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有代表性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变化不仅受收入增加、城镇化、工业化等因素的积极影响,政府民生性支出也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明显,其影响效应存在着地区差异和类别差异,从而表现出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存。其中,政府社
期刊
摘要:南京市是江苏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城镇化率已达86.8%左右,具备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独特优势。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城乡融合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南京城乡融合机遇,并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亟待完善、农产品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乡村振兴创新优势有待挖掘、公共服务非均衡化依然突出和乡村特色尚待提升彰显等方面剖析了南京城乡融合发展面临
期刊
摘要:借助高通量测序和生物学分析手段,筛选不同抗性品种间的差异表达miRNA,预测相关靶基因。对玉米抗、感粗缩病不同种质材料高通量测序鉴定出的差异miRNA的靶基因,在Genome、Gene Ontology等生物信息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同时做GO(Gene Ontology,简称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简称K
期刊
摘要:玉米大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开展玉米大斑病的抗性遗传研究,对玉米抗病育种有重要的意义。以热带种质的抗病自交系CIMBL29为供体亲本,感病自交系GEMS41为轮回亲本,构建了含有179个家系的BC2F4群体。对该群体和亲本進行了2个环境的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高密度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大斑病抗性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抗性在群体家系间表现出广泛的变异;在2个环境条
期刊
摘要: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的打造能体现乡村文化,展现乡村生态,是乡村旅游的基础。英国和德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先驱国家,其乡村景观也成为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两国乡村景观的景观发展史与乡村景观的特征进行梳理与解读,总结出英国乡村景观是以文化为积淀力的综合田园景观,德国乡村景观是重视生态为主的复合型乡村景观,认
期刊
摘要:以国审小麦中育9302为研究对象,采用播期、播量2个因素互作裂区试验方法,分析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3个不同播期,112.5、187.5、262.5 kg/hm2 3个不同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一些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中育9302在豫北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4日且播量为187.5 kg/hm2处理组合(A2B2)的产量最高,为8 811.56 kg
期刊
摘要: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 (210、270 kg/hm2) 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 (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 ∶1 ∶2和5 ∶1 ∶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
期刊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5)方案,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运行模式,对春小麦氮磷钾锌肥的最优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穗粒数影响因素排序为氮肥>钾肥>磷肥>锌肥,对千粒质量影响因素排序为氮肥>锌肥>钾肥>磷肥,而对产量影响排序则是氮肥>钾肥>锌肥>磷肥;较优水平组合为A3B3C4D3,即氮(N)、磷(P2O5)、钾(K2O)、锌(ZnSO4·7H2O)肥的使用量分别为285、180、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