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四点进行。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二是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教育学生;三是真诚赞美;四是批评需要技巧。学校只有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才能成为和谐学校,并在和谐教育中不断提升、发展。
关键词:如何建立 良好 师生关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需求的又是怎样的老师呢?近来,我看了有关师德师风方面的书籍和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聊天,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一些感悟。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都愿意并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师生关系是什么关系,应该是对学生的责任,对学生的爱心。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
爱没有多么的高深,一次微笑、一声问候、谢谢、一次交流都能体现出爱来。一位热爱、关心学生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要象对家里的朋友和亲人一样,如果老师的亲人或者朋友到家里来玩,因没看到垃圾箩而乱扔烟头和果皮纸屑。这位教师不会说:“你疯了吗?你怎么乱扔果皮纸屑!为什么不把它扔进垃圾箩里?真没教养……”事实上,这位教师会对亲人或朋友说什么呢?他也许会这么说:“你看,我忘了把垃圾箩放在你旁边了,对不起。”老师对客人、朋友和亲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也许我们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亲人我们才能做到在处理问题时就事论事,才不会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
二、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教育学生。
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教育学生。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人生充满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请你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是创新理念,遇到任课问题、任何困难都相信可以找到许多办法。而侧向思维的运用,会为你提供更多思路。俗话有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侧向思维却喜欢用远水解近渴,希望大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时候,要常常想到还有远水可解渴。
有这样一名学生,入学后因家庭的贫困而参加了学校设立的勤工俭学活动,自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该生积极参加活动,尽职尽责地把勤工俭学工作做好,可能由于投入到活动中的时间太多,学习成绩出现了一些滑坡,后期纪律涣散,并且作为班委没能起到表率的作用,于是班主任让他离开勤工俭学活动组织。他在不得不离开勤工俭学组织后心情非常糟糕,到处游说班主任跟他过不去、整他,还说:“我并不稀罕勤工俭学小组长的头衔,可是我却不能容忍我个人的价值得不到承认”等等一些失常的话语。平时这名学生表面上装的很平静,掩饰得很好,但他内心却很痛苦,并且对退出勤工俭学组织结果很不服气。他说:“我在这个组织里我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我讨厌这样的生活,压抑、扭曲……。我恨老师,表面上是一副和善的脸,其实内心虚假得很,我已经不再相信一切了……。”老师找到了学生后经耐心的倾听,做了处理,首先肯定了他在勤工俭学活动中的成绩,然后指出了他自身存在的不好好学习,不完善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中职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产生不安、烦恼、焦虑、甚至辱骂老师等不可理解的一些行为,形成了心理冲突,如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心里矛盾,解决心理冲突,就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失常或疾病。要妥善处理这些心里矛盾,首先找个时间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会自我认识,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完善自我。
老师应以共同遭遇者的心情来疏导,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師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到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老师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三、真诚赞美
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曾说过:“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赞美,这是人的天性。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
要赞美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们如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则原本小小的一个长处可以得到加倍的发展,并且能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怀。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他们而言,教师的肯定往往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教师们对于决不能持放弃或厌恶的态度,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批评需要技巧
批评学生也需要技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语言去吸引学生,假如他们和善地去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说到师生沟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教师批评、训斥学生。可以说,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训斥学生在师生沟通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师们总是在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后才会想到要找学生。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教师的不慎用批评会带来怎样的效果。某一天老师让学生集合点名,忽然发现有学生穿拖鞋,并且穿拖鞋的学生不止一两个学生。于是在这样的场合随口就说“我们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不允许任何同学在集队时穿拖鞋。”当时就有一名女生张口就说:“我脚疼,我同班主任说过了。”事后,这位老师收到了这样的一条短信:“就算我穿拖鞋是我的错,但是我已经和班主任说了,我也不想穿啊!我是脚疼,为什么要在那么多人面前这么说,一个女孩子能有承受这么多人的笑吗?如果是换做是老师您,您会怎么样?”
批评学生,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然后再帮助她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应用的方法。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未必一定要采取批评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一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在学生们的错误或挑衅面前,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风度,这不仅可以避免师生间的矛盾,而且也会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总的来讲,深入推进“师生关系研究”必将引起促进学校发展的各种因素之间产生联动。师生关系和谐了,无论学校发展还是人文环境,无论学生综合素质还是课堂教学,都会发生可喜的变化。它会带动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它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和谐的管理机制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保证。学校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学校必将成为和谐学校,在和谐教育中不断提升、发展。
关键词:如何建立 良好 师生关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需求的又是怎样的老师呢?近来,我看了有关师德师风方面的书籍和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聊天,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一些感悟。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都愿意并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师生关系是什么关系,应该是对学生的责任,对学生的爱心。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
爱没有多么的高深,一次微笑、一声问候、谢谢、一次交流都能体现出爱来。一位热爱、关心学生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要象对家里的朋友和亲人一样,如果老师的亲人或者朋友到家里来玩,因没看到垃圾箩而乱扔烟头和果皮纸屑。这位教师不会说:“你疯了吗?你怎么乱扔果皮纸屑!为什么不把它扔进垃圾箩里?真没教养……”事实上,这位教师会对亲人或朋友说什么呢?他也许会这么说:“你看,我忘了把垃圾箩放在你旁边了,对不起。”老师对客人、朋友和亲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也许我们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亲人我们才能做到在处理问题时就事论事,才不会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
二、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教育学生。
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教育学生。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人生充满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请你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是创新理念,遇到任课问题、任何困难都相信可以找到许多办法。而侧向思维的运用,会为你提供更多思路。俗话有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侧向思维却喜欢用远水解近渴,希望大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时候,要常常想到还有远水可解渴。
有这样一名学生,入学后因家庭的贫困而参加了学校设立的勤工俭学活动,自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该生积极参加活动,尽职尽责地把勤工俭学工作做好,可能由于投入到活动中的时间太多,学习成绩出现了一些滑坡,后期纪律涣散,并且作为班委没能起到表率的作用,于是班主任让他离开勤工俭学活动组织。他在不得不离开勤工俭学组织后心情非常糟糕,到处游说班主任跟他过不去、整他,还说:“我并不稀罕勤工俭学小组长的头衔,可是我却不能容忍我个人的价值得不到承认”等等一些失常的话语。平时这名学生表面上装的很平静,掩饰得很好,但他内心却很痛苦,并且对退出勤工俭学组织结果很不服气。他说:“我在这个组织里我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我讨厌这样的生活,压抑、扭曲……。我恨老师,表面上是一副和善的脸,其实内心虚假得很,我已经不再相信一切了……。”老师找到了学生后经耐心的倾听,做了处理,首先肯定了他在勤工俭学活动中的成绩,然后指出了他自身存在的不好好学习,不完善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中职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产生不安、烦恼、焦虑、甚至辱骂老师等不可理解的一些行为,形成了心理冲突,如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心里矛盾,解决心理冲突,就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失常或疾病。要妥善处理这些心里矛盾,首先找个时间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会自我认识,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完善自我。
老师应以共同遭遇者的心情来疏导,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師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到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老师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三、真诚赞美
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曾说过:“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赞美,这是人的天性。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
要赞美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们如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则原本小小的一个长处可以得到加倍的发展,并且能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怀。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他们而言,教师的肯定往往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教师们对于决不能持放弃或厌恶的态度,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批评需要技巧
批评学生也需要技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语言去吸引学生,假如他们和善地去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说到师生沟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教师批评、训斥学生。可以说,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训斥学生在师生沟通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师们总是在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后才会想到要找学生。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教师的不慎用批评会带来怎样的效果。某一天老师让学生集合点名,忽然发现有学生穿拖鞋,并且穿拖鞋的学生不止一两个学生。于是在这样的场合随口就说“我们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不允许任何同学在集队时穿拖鞋。”当时就有一名女生张口就说:“我脚疼,我同班主任说过了。”事后,这位老师收到了这样的一条短信:“就算我穿拖鞋是我的错,但是我已经和班主任说了,我也不想穿啊!我是脚疼,为什么要在那么多人面前这么说,一个女孩子能有承受这么多人的笑吗?如果是换做是老师您,您会怎么样?”
批评学生,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然后再帮助她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应用的方法。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未必一定要采取批评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一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在学生们的错误或挑衅面前,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风度,这不仅可以避免师生间的矛盾,而且也会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总的来讲,深入推进“师生关系研究”必将引起促进学校发展的各种因素之间产生联动。师生关系和谐了,无论学校发展还是人文环境,无论学生综合素质还是课堂教学,都会发生可喜的变化。它会带动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它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和谐的管理机制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保证。学校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学校必将成为和谐学校,在和谐教育中不断提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