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期间,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对常见病虫害做出防治,除传统化方式外,营林技术的合理运用同样可起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营林技术的主要内容,探究营林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具体应用路径,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
  0  引言
  森林资源可保持水土平衡,保护生态,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随着营林范围的拓展,使森林资源受到相应病虫害的侵扰,造成经济与生态损失,因此需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解决,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从根源做起,灵活运用先进营林技术,以营林技术为手段,为林木提供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遏制森林病虫害的产生。
  1  营林技术的主要内容
  营林技术为林业发展、科学造林的核心技术手段,对林业森林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合理抚育维护计划,以此提升森林整体病虫害抵抗能力,使森林资源可维持在生态均衡状态下。营林技术需长期坚持,在实际应用时应对森林病虫害问题,运用营林手段防治病虫害,使森林树木可健康生长。营林技术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工造林技术。是营林人员根据森林环境地形、林木种类等进行合理调控的方式,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对森林生态进行调整,立足于森林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对森林现有生态情况、林木品种组合展开优化,将符合森林环境地形的树苗品种栽种至森林区域,使森林生态更加完整。人工造林期间,需做好养护管理,平整土地,为苗木生长提供养分。(2)育林技术。营林育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抚育等工作,需专业人员选定营林树种后进行育苗,在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下提高林木抗病虫能力,为人工造林奠定基础,当树苗栽种至森林区域后,需对苗木进行科学抚育,使其健康生长,把控合理栽种间隔,使林木适应森林区域,同时在育林期间做好土壤消毒,从土壤源头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3)混交林种植技术。该技术指在特定区域内种植不同品种林木,通常情况下,森林区域内林木种类较为单一,导致森林对部分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不强,为杜绝此情况,需采用混交林种植技术进行森林林木品种组合调整,运用区域混交、带状混交、株间混交的方式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林木种类,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2  营林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间的关系
  在新时代森林资源管理中,需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力度,而在防治过程中,营林技术的良好运用可有效提升森林林木抗病能力,以森林环境条件及林木生长习性为依据展开综合管理。营林技术中的混交林、生物工程等技术均可对森林林木生長起到促进效果,在营林技术灵活应用下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升森林病虫害抵抗能力。营林技术为森林林木提供了适宜环境,该环境对森林病虫害具有遏制作用,并提升森林林木病虫害抵御能力。林木抚育间伐为营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森林地理条件对林木种类进行优化,采用营林技术改善森林生态,以此降低森林病虫害生长发育速率,使林木在适宜环境及条件下依靠森林生态系统对病虫害进行抑制。营林技术的运用可抑制森林病虫害的扩散速度与控制其扩散范围,病害虫的产生与森林生长发育阶段存在对应性,为使森林林木健康成长,需将病虫害扩散范围进行控制,通过设置防护区与隔离带阻断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凭借营林技术手段保护森林。
  3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具体应用路径
  3.1  应用生物工程
  营林技术中的生物工程技术可有效提升林木免疫能力,可对森林病虫害产生抵抗能力,继而起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为解决森林林木免疫能力不足的问题,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森林林木进行针对性培育,运用杂交方式培育适合森林地理环境且具有病虫害高抵抗力的林木品种,从林木根源防治病虫害。除此之外,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有益生物进行保护,使有益生物在森林生物链中发挥出有益作用,以天敌为手段对森林害虫进行捕食,制约病虫害的生长繁衍。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调节生物链时,不可对森林系统造成额外损伤,例如:不可投放过多啄木鸟,其虽为益虫,可对森林害虫进行捕食,但啄木鸟将森林林木树干“啄”成孔洞,对林木树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投放森林病虫害天敌时,需根据以往森林常见病虫害规模精准计算、合理投放。
  3.2  加强抚育管护
  抚育管护为营林技术的主要内容,可通过严谨的林间管理对森林环境进行控制,以此起到遏制森林病虫害的效果。对于新造林区域,需在1~3年内由营林人员定期松土、除草,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水肥管理,避免新栽种苗木受到杂草干扰而生长缓慢,此外,清除杂草可消除森林害虫庇护所。清除杂草时,可采用机械除草手段,提高除草效率。除草的同时需松土10~15cm,若森林环境较为干旱,可将松土深度提升至15~20cm,使土壤保持通透状态,并消除土壤中蕴含的病虫害隐患,同时为森林苗木根系发育提供保障。以幼林生长状况为依据进行水肥管理,为林木生长提供水分与养分。杂草、土壤、枯木的病菌滋生率较高,且可为害虫幼虫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因此在森林抚育管护期间,需严格控制森林区域卫生条件,及时松土,清理杂草,遏制森林病虫害的产生,除此之外,应在松土除草的同时,需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清理残留药物,改善森林环境,避免残留药物性质改变而诱发病虫害。
  3.3  合理隔离间伐
  森林病虫害发生后若不及时应对将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散,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在于森林害虫多为飞虫,迁飞扩散能力较强,尤其在风力足够的森林区域,虫害扩散效率更为快速,同时森林害虫繁殖迅速,幼虫、成虫均可对森林林木造成损害,为遏制此情况,需在森林区域设置隔离带,对森林树种进行保护,抑制部分害虫的迁飞扩散。隔离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的蔓延速度,并将病虫害控制在特定区域内,为营林护林人员争取了防治应对时间。在隔离管理时,可设置网状隔离带,将病虫害缩小在一定区域内,以隔离带为单位逐一消除,且在日常森林管理中重点消灭幼虫,在隔离带作用下将病虫害危害降到最低。在隔离带实际设置期间,需重点针对迁徙能力弱、食性单一的害虫幼虫进行防护,使隔离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压缩幼虫食物来源,遏制害虫幼虫生长,此外设置隔离带时需重点针对免疫力相对较弱的森林林木品种,避免病虫害造成大规模损害。   设置森林隔离带的同时,可根据森林林木生长情况合理间伐,避免林木枝叶过于茂密而阻碍光照与通风,以合理间伐为手段提高森林透光度,在光照作用下抑制森林病虫害的产生。在间伐期间可伐除病虫害严重的林木,在改善森林林分密度的同时改善森林環境,提高生态稳定性,以此更好地抵御森林病虫害。
  3.4  加强多元防治
  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庞大,且在长期造林营林调整中不断丰富森林林木种类,因此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不过于依赖某种单一手段,需立足于森林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防治手段,多措并行,以此更好地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遏制,使病虫害防治手段更为高效。首先,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第一准则,防治森林病虫害时尽可能选择物理防护(如营林技术)与生物防护手段(如生物工程技术),采用绿色生态手段控制害虫数量,在营林技术应用在改善森林环境条件,抑制病害的产生。其次,营林护林人员需加强检测森林病虫害,由专业人员提供指导,对现有营林技术作出优化,使营林技术可切实发挥出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并以此为基础落实森林林木检疫工作,使营林护林人员可实时掌握森林病虫害情况,建立森林区域病虫害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病虫害隐患,便于营林护林人员第一时间作出应对。最后,在现有营林技术基础上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研究,弥补现有森林管理缺陷,提高营林护林人员对森林病虫害的理解,以此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运用营林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时,需以森林实际情况为基准构建防治措施组合,并尊重森林生态,防治期间不可对森林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继而构建良性营林防治生态模式。
  3.5  科学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种植为营林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可采用营造混交林的同时提高森林生态稳定性,继而起到抵御病虫害的效果。在科学营造混交林期间,可根据森林现有林木结构情况对常见病虫害进行整理,对主要侵害树种进行防护,并根据森林环境及现有林木品种进行混合搭配,使灌木、针叶、阔叶等林木交叉混种,以此补充森林生态,在不同树种共同作用下发挥出生物机理,同时借助混交林凋落物、落叶养护森林土壤,补充土壤养分,以此提升整个森林区域抗病虫害能力。
  3.6  封山育林改造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长期而连续的过程,利用营林技术进行防治时需循序渐进。采用营林技术改善森林环境,对病虫害生长条件进行破坏,通过营造适宜的森林环境遏制病虫害的产生,并为后续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现有营林技术基础上实施封山育林策略,避免人类过度涉足森林区域,通过封山育林避免人为破坏,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供良好环境,但自我调节效果具有长期而缓慢的特点,因此在封山育林期间,营林护林人员需对营林技术及防治方案进行优化,加速自我调节进程。封山育林措施落实后需对森林区域进行改造,尤其是遭受过病虫害侵袭的森林,需对病虫害所侵蚀的环境进行完善,并将病虫害侵袭严重的林木进行伐除,将森林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到最低,通过营林改善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激发森林的生态系统,运用其自我调节能力构建“防护屏障”,使森林生态更加稳定与平衡,并巩固病虫害防治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林木病虫害抵抗能力,并降低现有害虫的发育速度及病害的蔓延范围,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优异。使用营林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时,可合理运用生物工程提升林木病虫害抵抗能力,加强林间抚育管护,合理隔离间伐,加强多元防治,运用不同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同时科学营造混交林,做好封山育林改造工作,以此实现全方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李振宇.营林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及综合应用策略[J].温带林业研究,2020,3(3):60-62.
  [2] 刘伍祥.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初步分析[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3(8):43-44.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通过对动物检疫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三是建设高水平的动物检疫工作队伍。四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关键词:畜牧兽医;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  动物检疫是确保动物公共安全的重要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畜牧生产发展稳定,在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对预
摘要: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林业实现稳定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并且做好林业造林工作,而林业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这样才能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林业保护;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植树造林
摘要:近些年,我国每年都有动物疫病发生。对于养殖户而言,养殖工作承担了太大的风险,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者而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从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为切入点,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建议,以此来为我国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动物疫病防控的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建议  1 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  新时期动物疫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湖羊养殖历史,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湖羊的养殖量也在不断扩大。本文重点讲解湖羊的养殖研究进展,为我市湖羊的养殖人员对湖羊的养殖发展史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为湖羊的科学,规范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湖羊;养殖;发展史  在我国,湖羊的养殖区域多集中在江浙一带,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多仔品种。作为我国重要家畜之一,湖羊的养殖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得到大
摘要:驼羔在出生后发生脐带炎,主要是新生驼羔的脐带部位受凉、污染或未及时进行消毒等原因,发生此病会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本文笔者对驼羔脐带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面的经验阐述一二,以期为治疗此病提供有效依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驼羔;脐带炎;病因;病症;防治  近年来,在我区各地构建了许多驼业养殖户、专业养殖大户和专业养殖合作社,把分散在草原养殖方式转换为现代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养殖方式。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随之也越来越重视畜产品的安全。使用安全的畜产品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对牲畜使用兽药及饲料时,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近些年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频繁发生,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养殖场兽药以及饲料的安全监管措施进行阐述,仅供参
摘要:牛羊作为畜牧养殖的重要产业,是保障畜牧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牛羊的成本投入比较多,在实际养殖时的经济收益较为显著。因此,在牛羊养殖中的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中对于肉制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羊养殖产业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但是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类养殖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较为显著的便是牛羊养殖过程中对于环境
摘要: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成为了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近几年,水产养殖行业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业也一直都是农业发展当中的主要内容。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陆基水产养殖技术成为了水产养殖技术当中的主要代表。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基本概念,随后从分析了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情况,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陆基;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