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力陪护多灾童年
有人说,天才总是有缺陷的。这句话用在青年“悲情”作家郭敖身上非常合适。
1988年11月3日,郭敖比预产期提前两个月出生,体重不足1.5千克,医生认定他无法存活,可父亲郭杰不放弃,请求医生全力救治,小郭敖真奇迹般活了下来。父亲给他取名郭敖,意为儿子能成为自己的骄傲。不过,小郭敖体质弱,免疫力差,经常发高烧,3岁了还不会说话。
见儿子如此虚弱,母亲非常伤心,父亲每天就教儿子说话,一遍又一遍,哪怕小郭敖说出两个字,他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到了_上学的年纪,郭敖的语言表达还是没什么进展,智力也没有同龄人那么高,小学三年级以前,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是零分,因为他总是把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就忘记了,考试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懂。
为让小郭敖能记忆久一点,父亲安排了一个父子学习表,隔几天就帮他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渐渐地,郭敖自己也养成了循环复习的习惯,成绩也开始有进步,父母都很欣慰。
可灾难又一次降临在小郭敖身上。
1995年明的一天,父亲有事外出,母亲忙于生意,一个人在家的郭敖在抽屉里找出一瓶鱼肝油,他以为是糖,一口气吃下几十粒,发生了中毒症状。幸好父亲赶回来得早,立即将他送到医院,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因鱼肝油中毒导致他皮肤硬化,身上留下大片鱼鳞状斑块,粗糙干裂,非常吓人。很长一段时间,郭敖都不敢穿短袖衣服,体育课也不敢上。
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怪物”,这让郭敖很自卑,同时也很生气,经常和同学打架。加上学习成绩也不好,郭敖成了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坏孩子,经常被喊去谈话。
见儿子在学校总挨批,父亲没责怪他,相反,他还有—种内疚感,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儿子。郭杰决定自己给儿子补习功课,还尽量多抽时间陪儿子玩。
郭杰先和儿子温习一遍所有学过的课本,又买一块小黑板,每天在黑板上写出学习任务和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睡觉,儿子学多久他就陪多久。他还买回象棋、足球,空闲就教儿子下象棋,周末就和儿子去附近公园踢球。郭杰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象棋锻炼了郭敖的思考能力,足球让他懂得与人配合,郭敖的成绩和在班里的人缘都渐渐得到改善。2000年,他顺利考上初中。
正当郭杰为此高兴不已的时候,又出了个岔子。一天,郭敖放学回家,竟然认不出父母,无论怎么喊他,他都不理会,第二天才恢复过来,但他对昨天发生的事却想不起来。母亲吓坏了,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由于极度自卑和自闭,患上了抑郁症,并导致“瞬间性失忆症”。这种疾病发病时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就像电脑硬盘被格式化了一样,什么都记不起,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
随后,郭敖的失忆症状越来越严重,发病越来越频繁。父亲带着郭敖去了好多个大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成效。有一天放学,郭敖竟然记不得回家的路,那天下着雨,郭杰出去找,让妻子在家等儿子。最后,快凌晨,才在一个胡同的垃圾堆里找到他。此后,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郭杰给郭敖做一张写着家庭住址和父母电话的卡片,挂在他脖子上。
失忆后的郭敖更加自闭,为让儿子有事情做,郭杰给郭敖买回许多书籍,郭敖边看边抄写。看着儿子抄写的故事,郭杰鼓励儿子,让他尝试写一些故事。
为了让儿子能坚持写作的习惯,郭杰把能推的应酬都推掉,连他最喜欢的散步也缩短了时间,就为了每天都能抽出至少一小时陪着儿子写故事。
阻止年少时的颓废
父亲是郭敖的第一个读者,不管儿子写得如何,郭杰都给儿子鼓励,以此增强他的信心。在父亲的鼓励声中,郭敖更加积极地写作。从他读初二开始就向各个期刊投稿,他先后用“蝈蝈”、“花满楼”和“小七”等笔名发表作品,《萌芽》、《南风》、《都市小说》和《青年文学》等青春杂志的编辑还纷纷前来约稿。
郭杰见儿子的文章能在期刊上发表,非常欣慰。此后,他常常陪伴儿子写作,给儿子查询不太熟悉的词语。再后来,他干脆给郭敖买一台电脑,装上宽带,以方便他写作和投稿。郭杰发现,自从儿子投入写作后,记忆力慢慢增强,也愿意和约稿编辑沟通了。
但渐渐地,郭敖开始痴迷写言情小说,涉及主题也非常敏感,包括“三角恋”和“同性恋”。郭杰读后,觉得儿子有些不务正业,他的观念里,一直认为这些话题不正统,文学应该是很美很纯净的,于是,便阻止郭敖继续写类似的小说。为此,父子俩发生过激烈的争执,郭敖觉得父亲不理解年轻人,父亲觉得儿子思想变坏了,并把郭敖没完成的一些书稿毁掉。
为对抗父亲,郭敖就偷偷写,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以免父亲发现是自己写的。不仅如此,他还买回各类时尚杂志和有争议话题的书籍。有一次,父亲发现了他藏起来的《废都》,大发雷霆,和母亲两人整整训了他三个小时。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他不在家,父亲就去搜他的屋子。为躲避父亲“围剿”,郭敖买了书看完就毁掉,写了文章发表也不索要样刊。
郭敖乖乖地做了一年“乖孩子”,其实他一直坚持偷偷写作。高二下半年,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出版了长篇小说《那一年,我们18岁》和《西毒欧阳锋》。
小说很畅销,一下为他带来几十万元的酬劳。郭敖开始有些轻狂,作品中颓废的观点和情绪更加肆无忌惮。2005年,吉林一个女孩感情受挫,情绪悲观,偶然间接触到郭敖的小说,觉得自己的命运和书中主人公命运非常相同,沉迷其中,最后选择跳楼。自杀前的日记里,她抄录郭敖小说《悲伤是树》里的经典语录:“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当父亲从报纸上得知儿子出书,还因为作品残害了一个如花生命时,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吼道:“再有才能,也不能道德败坏,多畅销的书,如果是晦暗,那就是精神鸦片!”接着断了他的网络,收缴了他的电脑。
父亲这一巴掌让郭敖感触颇多,一直,他只想着让作品另类,与众不同,没有考虑出版后引起的负面效果。从那以后,他开始尝试改变文字风格,并全力备战高考。
2006年8月,郭敖以总成绩555分考上位于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戏剧影视文学(即编剧)专业。郭杰见儿子文字风格有所改变,还考上了大学,才把电脑还给他。 父爱照耀我的梦想
郭敖上大学后,又开始给青春杂志写作。2007年暑假,他放假回家发现,父亲订了所有发表了他文章的期刊,而且在每篇文章的后面还标注了意见。有几篇是他敷衍期刊的文章,父亲就标注:“太空泛,不知所云!”
见父亲如此关注自己的作品,郭敖心里非常感动。他不等父亲开口,先向父亲承认自己创作时确实有敷衍心态,因为那段时间稿约太多,有些力不从心!
“忙不过来就推掉,不能这样应付交差,这是男人的担当,也是一个作者应有的担当。”见他态度坦诚,父亲也和颜悦色地叮嘱。
2007年8月,郭敖主创、改编和导演的音乐小说《悲情城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在这部小说中,郭敖借主人公之口,尽情地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复杂感情。节目开播那天,郭敖特地告诉父亲,起初父亲不以为意,但最后,父亲还是把收音机调到该频率,当一个女孩用低沉的声音讲述,“每个人一生之中心里总会藏着一个人,始终都无法被谁替代,也许这个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而这个人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被提起,或者轻轻一碰,就会隐隐作痛……”
听到这里,郭杰泪流满面。他突然明白,儿子故事里的情感,不全是只有爱情,这些真情,也是亲情,就像在自己心里,儿子永远无法被人替代。
随着稿费越来越多,郭敖花钱无节制起来,除却满身名牌,他还给父母各买了一台名牌手机。见儿子花钱越来越大方,郭杰又开始叮嘱了:“虽然钱赚多了,但也不能买太奢侈的东西,不要掉进为买奢侈品而疯狂赚钱花钱的漩涡里。”
郭敖答应了父亲,此后,只要赚到稿费,他就邮寄回家交给妈妈保管。
2010年4月,郭敖完成《北纬已北》一书,书里记录着他和父亲母亲的故事,还有他的成长记忆。郭敖说:“这本书就是送给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看着他们一天天老去,我害怕失去他们。”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郭敖说:“像我这样一个有过太多不幸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没有父亲的不放弃,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是父亲的关爱和及时提醒,让我的梦想熠熠生辉……”
郭杰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为让儿子走出自闭症才陪儿子写作,会培养出一个新锐作家,他觉得非常戏剧化!他最后告诉记者,父母的关爱和信任,是孩子成功的助推器。
现在,郭敖是北京完美时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被誉为“悲情”作家,大陆情感作家十强,还创办了《千城》新锐期刊。父母终于实现了当初取名的愿望:让儿子成为自己的骄傲。
有人说,天才总是有缺陷的。这句话用在青年“悲情”作家郭敖身上非常合适。
1988年11月3日,郭敖比预产期提前两个月出生,体重不足1.5千克,医生认定他无法存活,可父亲郭杰不放弃,请求医生全力救治,小郭敖真奇迹般活了下来。父亲给他取名郭敖,意为儿子能成为自己的骄傲。不过,小郭敖体质弱,免疫力差,经常发高烧,3岁了还不会说话。
见儿子如此虚弱,母亲非常伤心,父亲每天就教儿子说话,一遍又一遍,哪怕小郭敖说出两个字,他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到了_上学的年纪,郭敖的语言表达还是没什么进展,智力也没有同龄人那么高,小学三年级以前,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是零分,因为他总是把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就忘记了,考试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懂。
为让小郭敖能记忆久一点,父亲安排了一个父子学习表,隔几天就帮他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渐渐地,郭敖自己也养成了循环复习的习惯,成绩也开始有进步,父母都很欣慰。
可灾难又一次降临在小郭敖身上。
1995年明的一天,父亲有事外出,母亲忙于生意,一个人在家的郭敖在抽屉里找出一瓶鱼肝油,他以为是糖,一口气吃下几十粒,发生了中毒症状。幸好父亲赶回来得早,立即将他送到医院,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因鱼肝油中毒导致他皮肤硬化,身上留下大片鱼鳞状斑块,粗糙干裂,非常吓人。很长一段时间,郭敖都不敢穿短袖衣服,体育课也不敢上。
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怪物”,这让郭敖很自卑,同时也很生气,经常和同学打架。加上学习成绩也不好,郭敖成了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坏孩子,经常被喊去谈话。
见儿子在学校总挨批,父亲没责怪他,相反,他还有—种内疚感,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儿子。郭杰决定自己给儿子补习功课,还尽量多抽时间陪儿子玩。
郭杰先和儿子温习一遍所有学过的课本,又买一块小黑板,每天在黑板上写出学习任务和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睡觉,儿子学多久他就陪多久。他还买回象棋、足球,空闲就教儿子下象棋,周末就和儿子去附近公园踢球。郭杰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象棋锻炼了郭敖的思考能力,足球让他懂得与人配合,郭敖的成绩和在班里的人缘都渐渐得到改善。2000年,他顺利考上初中。
正当郭杰为此高兴不已的时候,又出了个岔子。一天,郭敖放学回家,竟然认不出父母,无论怎么喊他,他都不理会,第二天才恢复过来,但他对昨天发生的事却想不起来。母亲吓坏了,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由于极度自卑和自闭,患上了抑郁症,并导致“瞬间性失忆症”。这种疾病发病时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就像电脑硬盘被格式化了一样,什么都记不起,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
随后,郭敖的失忆症状越来越严重,发病越来越频繁。父亲带着郭敖去了好多个大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成效。有一天放学,郭敖竟然记不得回家的路,那天下着雨,郭杰出去找,让妻子在家等儿子。最后,快凌晨,才在一个胡同的垃圾堆里找到他。此后,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郭杰给郭敖做一张写着家庭住址和父母电话的卡片,挂在他脖子上。
失忆后的郭敖更加自闭,为让儿子有事情做,郭杰给郭敖买回许多书籍,郭敖边看边抄写。看着儿子抄写的故事,郭杰鼓励儿子,让他尝试写一些故事。
为了让儿子能坚持写作的习惯,郭杰把能推的应酬都推掉,连他最喜欢的散步也缩短了时间,就为了每天都能抽出至少一小时陪着儿子写故事。
阻止年少时的颓废
父亲是郭敖的第一个读者,不管儿子写得如何,郭杰都给儿子鼓励,以此增强他的信心。在父亲的鼓励声中,郭敖更加积极地写作。从他读初二开始就向各个期刊投稿,他先后用“蝈蝈”、“花满楼”和“小七”等笔名发表作品,《萌芽》、《南风》、《都市小说》和《青年文学》等青春杂志的编辑还纷纷前来约稿。
郭杰见儿子的文章能在期刊上发表,非常欣慰。此后,他常常陪伴儿子写作,给儿子查询不太熟悉的词语。再后来,他干脆给郭敖买一台电脑,装上宽带,以方便他写作和投稿。郭杰发现,自从儿子投入写作后,记忆力慢慢增强,也愿意和约稿编辑沟通了。
但渐渐地,郭敖开始痴迷写言情小说,涉及主题也非常敏感,包括“三角恋”和“同性恋”。郭杰读后,觉得儿子有些不务正业,他的观念里,一直认为这些话题不正统,文学应该是很美很纯净的,于是,便阻止郭敖继续写类似的小说。为此,父子俩发生过激烈的争执,郭敖觉得父亲不理解年轻人,父亲觉得儿子思想变坏了,并把郭敖没完成的一些书稿毁掉。
为对抗父亲,郭敖就偷偷写,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以免父亲发现是自己写的。不仅如此,他还买回各类时尚杂志和有争议话题的书籍。有一次,父亲发现了他藏起来的《废都》,大发雷霆,和母亲两人整整训了他三个小时。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他不在家,父亲就去搜他的屋子。为躲避父亲“围剿”,郭敖买了书看完就毁掉,写了文章发表也不索要样刊。
郭敖乖乖地做了一年“乖孩子”,其实他一直坚持偷偷写作。高二下半年,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出版了长篇小说《那一年,我们18岁》和《西毒欧阳锋》。
小说很畅销,一下为他带来几十万元的酬劳。郭敖开始有些轻狂,作品中颓废的观点和情绪更加肆无忌惮。2005年,吉林一个女孩感情受挫,情绪悲观,偶然间接触到郭敖的小说,觉得自己的命运和书中主人公命运非常相同,沉迷其中,最后选择跳楼。自杀前的日记里,她抄录郭敖小说《悲伤是树》里的经典语录:“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当父亲从报纸上得知儿子出书,还因为作品残害了一个如花生命时,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吼道:“再有才能,也不能道德败坏,多畅销的书,如果是晦暗,那就是精神鸦片!”接着断了他的网络,收缴了他的电脑。
父亲这一巴掌让郭敖感触颇多,一直,他只想着让作品另类,与众不同,没有考虑出版后引起的负面效果。从那以后,他开始尝试改变文字风格,并全力备战高考。
2006年8月,郭敖以总成绩555分考上位于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戏剧影视文学(即编剧)专业。郭杰见儿子文字风格有所改变,还考上了大学,才把电脑还给他。 父爱照耀我的梦想
郭敖上大学后,又开始给青春杂志写作。2007年暑假,他放假回家发现,父亲订了所有发表了他文章的期刊,而且在每篇文章的后面还标注了意见。有几篇是他敷衍期刊的文章,父亲就标注:“太空泛,不知所云!”
见父亲如此关注自己的作品,郭敖心里非常感动。他不等父亲开口,先向父亲承认自己创作时确实有敷衍心态,因为那段时间稿约太多,有些力不从心!
“忙不过来就推掉,不能这样应付交差,这是男人的担当,也是一个作者应有的担当。”见他态度坦诚,父亲也和颜悦色地叮嘱。
2007年8月,郭敖主创、改编和导演的音乐小说《悲情城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在这部小说中,郭敖借主人公之口,尽情地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复杂感情。节目开播那天,郭敖特地告诉父亲,起初父亲不以为意,但最后,父亲还是把收音机调到该频率,当一个女孩用低沉的声音讲述,“每个人一生之中心里总会藏着一个人,始终都无法被谁替代,也许这个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而这个人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被提起,或者轻轻一碰,就会隐隐作痛……”
听到这里,郭杰泪流满面。他突然明白,儿子故事里的情感,不全是只有爱情,这些真情,也是亲情,就像在自己心里,儿子永远无法被人替代。
随着稿费越来越多,郭敖花钱无节制起来,除却满身名牌,他还给父母各买了一台名牌手机。见儿子花钱越来越大方,郭杰又开始叮嘱了:“虽然钱赚多了,但也不能买太奢侈的东西,不要掉进为买奢侈品而疯狂赚钱花钱的漩涡里。”
郭敖答应了父亲,此后,只要赚到稿费,他就邮寄回家交给妈妈保管。
2010年4月,郭敖完成《北纬已北》一书,书里记录着他和父亲母亲的故事,还有他的成长记忆。郭敖说:“这本书就是送给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看着他们一天天老去,我害怕失去他们。”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郭敖说:“像我这样一个有过太多不幸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没有父亲的不放弃,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是父亲的关爱和及时提醒,让我的梦想熠熠生辉……”
郭杰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为让儿子走出自闭症才陪儿子写作,会培养出一个新锐作家,他觉得非常戏剧化!他最后告诉记者,父母的关爱和信任,是孩子成功的助推器。
现在,郭敖是北京完美时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被誉为“悲情”作家,大陆情感作家十强,还创办了《千城》新锐期刊。父母终于实现了当初取名的愿望:让儿子成为自己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