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10日,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随着“利奇马”过境,浙江东部沿海及内陆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对民航、铁路、公路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我们一起来透过台风“利奇马”,探究“天气与气候”的奥秘。
一、台风“利奇马”属于天气还是气候?
由此可知,台风“利奇马”是一种天气现象。
二、台风“利奇马”是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总是发生在太平洋上,从位置来说,经常发生在北纬5°~20°的热带地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北半球气旋),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南半球气旋)。台风“利奇马”就是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常见的天气系统除气旋外,还有反气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台风是一种典型的灾害性天气,其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它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它带来的强风暴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天气,暂时消除酷暑。因此,加强台风预报,将台风危害降到最低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三、与台风“利奇马”亲密接触的气候类型
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出现不少台风,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前后,“利奇马”以超强台风级首次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穿过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后,于8月11日20时50分左右在山东青岛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北半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北半球,见上图)可以看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和台风“利奇马”有了亲密接触。任何一个区域的天气与气候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天气和气候都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天气与气候分别反应的是一个区域在短时间和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天气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大气组成、动植物的生化过程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就气候而言,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气候。
四、天气与气候常见命题视角与解题技巧
1.以生活中的天气或气候现象为背景,考查综合思维
高考地理题越来越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综合思维的考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注重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典型例题】(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参考答案】6.C 7.D 8.A
【解题技巧】
选择题常用解题思路:
(1)审设问,明考向。第6题,主要考查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7题,主要考查植被带对应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第8题,考查一天中的大气受热过程。
(2)读材料,找信息。第6题,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原因是气流上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第7题,关键信息是“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可知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第8题,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
(3)理思路,得结论。第6题,因为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無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所以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所以B、D错。第7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所以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度的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多,积云出现频率小,所以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全年气温普遍偏高,盛行上升气流,故选D。第8题,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
2.以实际区域及其气候状况为情境,考查区域认知
对中国或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或特征的考查,往往以某一实际区域为背景,引入真实的情境材料,考查局部区域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典型例题】(2019·全国卷Ⅱ·36)(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影响: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题技巧】
分析气候(气温、降水)成因:
(1)三大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上升/下沉气流;海向陆、陆向海,高纬向低纬、低纬向高纬等)、下垫面(海陆、地形、洋流、植被、冰雪等)。
(2)太阳辐射:①气候空间分布问题,太阳辐射即纬度因素;②气温(同一地区)时间变化问题,太阳辐射为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势高低对水汽的阻挡、迎风坡降水较多。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3.以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考查地理实践力
直接呈现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看懂等压线分布图或气象卫星云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2019·江苏卷)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参考答案】7.A 8.A
【解題技巧】
通过风向或高低压中心判读季节,说明气候特征。
第7题,根据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来判断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7月份(南半球冬季)吹东南风,而1月份(南半球夏季)吹西北风;根据图中等压线及其分布规律,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而海洋上为高压,因此此时吹西北风,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3月份。正确答案为A ,B、C、D错误。
第8题,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第7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较干燥,②地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③地区近海,为低压,因此该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汽较少。④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较凉爽,正确答案为A ,B、C、D错误。
4.以某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观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因地制宜是人地协调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某一区域人类活动合理性的分析,可以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培养关键能力。
【典型例题】(2016·上海卷·44)(节选)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夏季热量充足,但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解题技巧】
综合题常用解题思路:
(1)审题。抓住“关键词”“修饰词”和“限定词”。
(2)点题。问什么答什么,紧扣设问回答,运用地理语言,避免口语化。
(3)破题。组织答案要有理有据,有逻辑性。
天气与气候的相关内容在高考中是高频考点,通常以区域为载体,结合等压线分布图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具体特征进行考查,在解题时多考虑影响气温或降水的因素,往往能更快找到突破口。
一、台风“利奇马”属于天气还是气候?
由此可知,台风“利奇马”是一种天气现象。
二、台风“利奇马”是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总是发生在太平洋上,从位置来说,经常发生在北纬5°~20°的热带地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北半球气旋),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南半球气旋)。台风“利奇马”就是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常见的天气系统除气旋外,还有反气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台风是一种典型的灾害性天气,其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它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它带来的强风暴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天气,暂时消除酷暑。因此,加强台风预报,将台风危害降到最低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三、与台风“利奇马”亲密接触的气候类型
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出现不少台风,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前后,“利奇马”以超强台风级首次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穿过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后,于8月11日20时50分左右在山东青岛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北半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北半球,见上图)可以看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和台风“利奇马”有了亲密接触。任何一个区域的天气与气候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天气和气候都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天气与气候分别反应的是一个区域在短时间和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天气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大气组成、动植物的生化过程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就气候而言,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气候。
四、天气与气候常见命题视角与解题技巧
1.以生活中的天气或气候现象为背景,考查综合思维
高考地理题越来越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综合思维的考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注重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典型例题】(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参考答案】6.C 7.D 8.A
【解题技巧】
选择题常用解题思路:
(1)审设问,明考向。第6题,主要考查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7题,主要考查植被带对应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第8题,考查一天中的大气受热过程。
(2)读材料,找信息。第6题,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原因是气流上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第7题,关键信息是“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可知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第8题,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
(3)理思路,得结论。第6题,因为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無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所以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所以B、D错。第7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所以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度的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多,积云出现频率小,所以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全年气温普遍偏高,盛行上升气流,故选D。第8题,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
2.以实际区域及其气候状况为情境,考查区域认知
对中国或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或特征的考查,往往以某一实际区域为背景,引入真实的情境材料,考查局部区域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典型例题】(2019·全国卷Ⅱ·36)(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影响: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题技巧】
分析气候(气温、降水)成因:
(1)三大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上升/下沉气流;海向陆、陆向海,高纬向低纬、低纬向高纬等)、下垫面(海陆、地形、洋流、植被、冰雪等)。
(2)太阳辐射:①气候空间分布问题,太阳辐射即纬度因素;②气温(同一地区)时间变化问题,太阳辐射为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势高低对水汽的阻挡、迎风坡降水较多。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3.以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考查地理实践力
直接呈现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看懂等压线分布图或气象卫星云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2019·江苏卷)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参考答案】7.A 8.A
【解題技巧】
通过风向或高低压中心判读季节,说明气候特征。
第7题,根据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来判断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7月份(南半球冬季)吹东南风,而1月份(南半球夏季)吹西北风;根据图中等压线及其分布规律,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而海洋上为高压,因此此时吹西北风,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3月份。正确答案为A ,B、C、D错误。
第8题,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第7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较干燥,②地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③地区近海,为低压,因此该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汽较少。④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较凉爽,正确答案为A ,B、C、D错误。
4.以某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观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因地制宜是人地协调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某一区域人类活动合理性的分析,可以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培养关键能力。
【典型例题】(2016·上海卷·44)(节选)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夏季热量充足,但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解题技巧】
综合题常用解题思路:
(1)审题。抓住“关键词”“修饰词”和“限定词”。
(2)点题。问什么答什么,紧扣设问回答,运用地理语言,避免口语化。
(3)破题。组织答案要有理有据,有逻辑性。
天气与气候的相关内容在高考中是高频考点,通常以区域为载体,结合等压线分布图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具体特征进行考查,在解题时多考虑影响气温或降水的因素,往往能更快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