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将那些带有明显女性特征的艺术创作称之为“女性意识的萌芽”是合理的[1]。受西方写实主义影响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裸体艺术家,在这些雕塑中,女性裸体占重要比例,因为女性的身体语言丰富,体态优美,富有线条感、韵律感,多为人体雕塑家们所青睐。英国美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分析和梳理传统艺术中的裸像艺术时,总结出“阿波罗”和“维纳斯”两种裸体艺术的范式,这两种范式是由“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来区分的[2]。笔者认为,克拉克的观点是男性的裸体可以表现性格,而只有女性的裸体像才能追求美。中国传统封建规范中,女性裸像是被禁止的,直至新中国解放,妇女运动以来,带有女性裸像的艺术风格才慢慢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这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女性身体是阴柔美的最佳表现载体。先前,人们对女性的裸像表现艺术有种不成文的认识,即色情、诱惑,所以被人们所禁止,在某些艺术家眼中,女性的身体语言是万分纯洁和神圣的,她代表着人类,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所以,女性的裸像艺术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女性形象是艺术家“热衷”表现的题材,也有很大一部分男性艺术家终生以女性题材作为自 己的创作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形体元素在雕塑中的重要性。
世界雕塑大师、法国的罗丹对女性型体美有着精湛的研究,且听大师对女性型体美作如是赞叹:女性人体,是表现心灵的镜子,(世间)最美就在于此。却不知大师是否见过身着旗袍的中国女人?如果他有幸一见,不知又会对女性型体美作怎样的感慨呢?[3]在绘画、服装等行业对女性形体的关注度也很高,“s”曲线,性感的姿态,充满母爱性的身段,都是各类艺术家们钟爱的题材。世间的万物都是相对的,有美的就有丑的,纤细、苗条的身材属于美的,那么臃肿、肥胖的身材就是丑的吗?笔者认为,并不尽然,艺术家眼里没有真正的美丑之分,雕塑家的双手无比灵活,欣赏眼光独到,能够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事物,肥胖在雕塑家手里并不一定是丑陋的代名词,雕塑家瞿广慈就偏爱肥胖的女性形象,《彩虹天使》系列中,他认为,天使也是可以与人接近的,用稚拙古朴的手法来塑造天使,能拉近与观者的距离,同时揭示了现当代人的寂寞与无奈,他们也想达成自己的理想。在中国古代的原始雕塑中有不少以肥胖或者局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意图,不管身形是肥胖或是苗条,都只是雕塑家的一种塑造语言,并没有美丑之分。
女性的形体美,还体现在脸庞上,我们说一个女人拥有精致的面庞和粗糙、丑陋的脸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在意象雕塑造型中,作者会主观的夸张被塑者的神情以此达到吸引观者眼球和表现被塑者心情的目的。五官精致的女性在被塑造时,作者也会将其神态、表情刻画的十分精美
曾经听人说:女性的身体如同大海,保罗万象;像黄河母亲,滋养着大地;像潺潺的小溪水,源远流长。雕塑家们也借用了这种象征手法,用女性的形体特点来阐述作品的主体性,如《黄河母亲》[4]何鄂老师的作品大胆概括的塑出女性的整体形态,造型如同河水一样温婉、柔和,好似千山万水都被融入这伟大的母亲体内,母亲为孩子遮挡着风雨和困苦,伟大的母爱如同河水一样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
现当代意象雕塑中也有夸张、变形女性的形体来表现作者的独特想法,如徐光福的《唐风、遗韵》、李学斌的《红苹果》等。他们独创了新型的表现手法,结合女性形体特征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社会处境的认识与思考。
意象雕塑中也有采用简化、局部意象等手法来烘托作者所独创的意境感受,朱成老师的雕塑言简意赅,构思极其巧妙,构图新颖,取得“意到笔不到”的效果。作者采用了人体最具表现力的几个关键点,对造型进行了强化和突出,通过点线的巧妙连接,达到一种空灵的境界。
女性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形体是表现女性整体形象的重要条件,民间有句夸奖女子的话说:身材好了,穿什么都好看。知道了形体在意象造型中应用,我们再来看看女性装饰元素给意象雕塑增添了怎样的效果。
女性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形体是表现女性整体形象的重要条件,民间有句夸奖女子的话说:身材好了,穿什么都好看。知道了形体在意象造型中应用,我们再来看看女性装饰元素给意象雕塑增添了怎样的效果。
服饰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特点,它代表了这个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表现手法上来讲不同的服饰材质能体现出不同的意境效果,在意象雕塑中,雕塑家们可以运用外来材料来表现物象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刀刮、木板痕等自然手法来表现服饰的材质问题。例如麻布、棉布、丝绸的不同特性。女性的服饰自古以来大都长过脚踝,在近现代时期出现了改良后的旗袍,直至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短裙、短裤。女性的服饰不同体現的是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如李燕蓉老师所塑的一系列穿旗袍的妇女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表现旗袍的不同材质,旗袍是当时妇女的普遍着装,她的作品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细小生活事件,使观者觉得更贴切、有趣。
旗袍是女性服饰文化中的代表性服装,它具有独特的旗袍文化,旗袍从旧时代而来,又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装。说起旗袍,观者的第一个反应大都是“中国”,没错,旗袍文化象征着华夏文明,她委婉地道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后来更有旗袍被誉为中国女士的“国服”。笔者以前的一件作品《c系列-- 守望》(图1)也是采用的旗袍元素,作品中大红色的旗袍代表了中国,用扭成“s”形的楼房代表着当前楼市或是梦想亦或是女人,楼房的每个窗户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梦幻的颜色充斥着梦想,“中国房子”这一梦想是遥远还是近在咫尺?“女人和房子”哪一个更重要?作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百态,人类居住在想象中的房子里,或开心,或悲伤,或麻木,或自欺。。。
除了旗袍,长裙、丝绸的纱衣、军装、吊带、棉衣等等都是意象雕塑中的服饰语言,与其他雕塑形式不同的是,意象雕塑中的服饰造型并不写实,也不具体,或许只采用服饰中的某一部分,或许只是服饰的质感而没有服饰的大致形态。具象雕塑中的服饰造型逼真,纹理清晰;抽象雕塑中的服饰造型概括,简单明了。意象雕塑主要表现在神态、表情上,动作语言和服饰语言占据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几位雕塑家在某一阶段对服饰有着专门的研究创新,例如陈云岗老师的《大江东去》、《高山流水》、《清初四僧之八大山人》(图二十八、二十九)等作品,对服饰、衣纹的斟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意象雕塑创作中发型发饰的表现
发型是用来提升我们形象的,不同的发型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在意象雕塑中,不同的时代对人物发型的塑造也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新石器时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对于头发的造型简单概括,并没有过多的修饰,似乎只留下了刀痕、手痕印。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发型对雕塑而言只是少许的装饰,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到秦汉时期的雕塑,作品中出现了具体的发型,手法虽然朴拙但对发型的形态已经开始有了创新:精致的盘发,还出现了发饰,使得作品的装饰韵味更强,内容更丰富。这表明,发型和发饰开始在雕塑中起作用,
用以装饰雕塑的形式美。随着时代的推移,发饰和发型在意象雕塑中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现当代的雕塑家们更是把发型发饰运用的极致。叶毓山老师的《山鬼》、沈允庆老师的《独辫子》等。作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作者本人对发型、发饰的理解,使之具有了生命力,原本只是作为配饰的发型发饰在雕塑家手中就有了动感,甚至于生命语言。
参考文献:
[1] 廖雯,《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121页。
[2] 【英】,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裸体艺术》(THE NUDE A Study of Ideal Art),中国青年出版社
[3] 《罗丹艺术论》【法】奥古斯特·罗丹 口述,【法】葛塞尔 记录,沈宝基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女儿是水做的,所以女人是条河;人类逐水而居,河水滋养了人类。所以,河水同样也是哺育人类的母亲。女儿柔情万种,像条流畅的河;河水缠绵曲折,似个温情的女人。她们一样的美丽而细腻,博大而无私。故,女人是河,河如女人。”何鄂对自己作品的解析。
世界雕塑大师、法国的罗丹对女性型体美有着精湛的研究,且听大师对女性型体美作如是赞叹:女性人体,是表现心灵的镜子,(世间)最美就在于此。却不知大师是否见过身着旗袍的中国女人?如果他有幸一见,不知又会对女性型体美作怎样的感慨呢?[3]在绘画、服装等行业对女性形体的关注度也很高,“s”曲线,性感的姿态,充满母爱性的身段,都是各类艺术家们钟爱的题材。世间的万物都是相对的,有美的就有丑的,纤细、苗条的身材属于美的,那么臃肿、肥胖的身材就是丑的吗?笔者认为,并不尽然,艺术家眼里没有真正的美丑之分,雕塑家的双手无比灵活,欣赏眼光独到,能够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事物,肥胖在雕塑家手里并不一定是丑陋的代名词,雕塑家瞿广慈就偏爱肥胖的女性形象,《彩虹天使》系列中,他认为,天使也是可以与人接近的,用稚拙古朴的手法来塑造天使,能拉近与观者的距离,同时揭示了现当代人的寂寞与无奈,他们也想达成自己的理想。在中国古代的原始雕塑中有不少以肥胖或者局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意图,不管身形是肥胖或是苗条,都只是雕塑家的一种塑造语言,并没有美丑之分。
女性的形体美,还体现在脸庞上,我们说一个女人拥有精致的面庞和粗糙、丑陋的脸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在意象雕塑造型中,作者会主观的夸张被塑者的神情以此达到吸引观者眼球和表现被塑者心情的目的。五官精致的女性在被塑造时,作者也会将其神态、表情刻画的十分精美
曾经听人说:女性的身体如同大海,保罗万象;像黄河母亲,滋养着大地;像潺潺的小溪水,源远流长。雕塑家们也借用了这种象征手法,用女性的形体特点来阐述作品的主体性,如《黄河母亲》[4]何鄂老师的作品大胆概括的塑出女性的整体形态,造型如同河水一样温婉、柔和,好似千山万水都被融入这伟大的母亲体内,母亲为孩子遮挡着风雨和困苦,伟大的母爱如同河水一样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
现当代意象雕塑中也有夸张、变形女性的形体来表现作者的独特想法,如徐光福的《唐风、遗韵》、李学斌的《红苹果》等。他们独创了新型的表现手法,结合女性形体特征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社会处境的认识与思考。
意象雕塑中也有采用简化、局部意象等手法来烘托作者所独创的意境感受,朱成老师的雕塑言简意赅,构思极其巧妙,构图新颖,取得“意到笔不到”的效果。作者采用了人体最具表现力的几个关键点,对造型进行了强化和突出,通过点线的巧妙连接,达到一种空灵的境界。
女性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形体是表现女性整体形象的重要条件,民间有句夸奖女子的话说:身材好了,穿什么都好看。知道了形体在意象造型中应用,我们再来看看女性装饰元素给意象雕塑增添了怎样的效果。
女性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形体是表现女性整体形象的重要条件,民间有句夸奖女子的话说:身材好了,穿什么都好看。知道了形体在意象造型中应用,我们再来看看女性装饰元素给意象雕塑增添了怎样的效果。
服饰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特点,它代表了这个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表现手法上来讲不同的服饰材质能体现出不同的意境效果,在意象雕塑中,雕塑家们可以运用外来材料来表现物象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刀刮、木板痕等自然手法来表现服饰的材质问题。例如麻布、棉布、丝绸的不同特性。女性的服饰自古以来大都长过脚踝,在近现代时期出现了改良后的旗袍,直至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短裙、短裤。女性的服饰不同体現的是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如李燕蓉老师所塑的一系列穿旗袍的妇女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表现旗袍的不同材质,旗袍是当时妇女的普遍着装,她的作品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细小生活事件,使观者觉得更贴切、有趣。
旗袍是女性服饰文化中的代表性服装,它具有独特的旗袍文化,旗袍从旧时代而来,又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装。说起旗袍,观者的第一个反应大都是“中国”,没错,旗袍文化象征着华夏文明,她委婉地道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后来更有旗袍被誉为中国女士的“国服”。笔者以前的一件作品《c系列-- 守望》(图1)也是采用的旗袍元素,作品中大红色的旗袍代表了中国,用扭成“s”形的楼房代表着当前楼市或是梦想亦或是女人,楼房的每个窗户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梦幻的颜色充斥着梦想,“中国房子”这一梦想是遥远还是近在咫尺?“女人和房子”哪一个更重要?作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百态,人类居住在想象中的房子里,或开心,或悲伤,或麻木,或自欺。。。
除了旗袍,长裙、丝绸的纱衣、军装、吊带、棉衣等等都是意象雕塑中的服饰语言,与其他雕塑形式不同的是,意象雕塑中的服饰造型并不写实,也不具体,或许只采用服饰中的某一部分,或许只是服饰的质感而没有服饰的大致形态。具象雕塑中的服饰造型逼真,纹理清晰;抽象雕塑中的服饰造型概括,简单明了。意象雕塑主要表现在神态、表情上,动作语言和服饰语言占据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几位雕塑家在某一阶段对服饰有着专门的研究创新,例如陈云岗老师的《大江东去》、《高山流水》、《清初四僧之八大山人》(图二十八、二十九)等作品,对服饰、衣纹的斟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意象雕塑创作中发型发饰的表现
发型是用来提升我们形象的,不同的发型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在意象雕塑中,不同的时代对人物发型的塑造也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新石器时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对于头发的造型简单概括,并没有过多的修饰,似乎只留下了刀痕、手痕印。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发型对雕塑而言只是少许的装饰,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到秦汉时期的雕塑,作品中出现了具体的发型,手法虽然朴拙但对发型的形态已经开始有了创新:精致的盘发,还出现了发饰,使得作品的装饰韵味更强,内容更丰富。这表明,发型和发饰开始在雕塑中起作用,
用以装饰雕塑的形式美。随着时代的推移,发饰和发型在意象雕塑中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现当代的雕塑家们更是把发型发饰运用的极致。叶毓山老师的《山鬼》、沈允庆老师的《独辫子》等。作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作者本人对发型、发饰的理解,使之具有了生命力,原本只是作为配饰的发型发饰在雕塑家手中就有了动感,甚至于生命语言。
参考文献:
[1] 廖雯,《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121页。
[2] 【英】,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裸体艺术》(THE NUDE A Study of Ideal Art),中国青年出版社
[3] 《罗丹艺术论》【法】奥古斯特·罗丹 口述,【法】葛塞尔 记录,沈宝基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女儿是水做的,所以女人是条河;人类逐水而居,河水滋养了人类。所以,河水同样也是哺育人类的母亲。女儿柔情万种,像条流畅的河;河水缠绵曲折,似个温情的女人。她们一样的美丽而细腻,博大而无私。故,女人是河,河如女人。”何鄂对自己作品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