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自身的生源状况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有其特定的教学环境、教授对象。为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许多教师一直在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索、改革,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
1.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状况
1.1 心理状况方面
经过高考学生在人生的转折关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身处不同的环境,差距使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业的态度,阻碍着自身的进步和人生的发展。
1.2 高职高专课程设置
社会的市場环境、就业状况给学生的培养、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高职高专学制三年,还要保留出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这样,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很难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大学语文处境艰难。
2.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进而内化、升华人文素养。从《标准》可以看出,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从而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然而,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授中,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冈,出现实际目标的偏颇。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语文基础薄弱,不具备很好的语文自学能力和文学修养,在教授大学语文课时,教师们不得不首先把精力投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在教材所规定的范文的解读上,难免顾此失彼,讲授的仍旧是中学语文教师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弱化了对学生“语言文学修养”的培养,进而难以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
一些大学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授课方式顾此失彼,于是开始大力倡导“人文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践行大学语文的“人文修养”培养目标,甚至把大学语文的功能扩大化,几乎等同于伞面的艺术培养,甚至可以具备等同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功能。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完全的省略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补充。教师在授课时在培养“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一定要注意权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
3.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编写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还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高职院校语文教材。许多大学语文教材的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而且许多作品与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重复,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底子差,教师也通常把作作品逐字逐句翻译一遍,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突出思想教化,作品后常附一些“主题”、“思想”之类的练习题,类似于中学语文的“中心思想”分析,学生自然会比葫芦画瓢,简单生硬地总结出千篇一律的“答案”,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还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选用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超越了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
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首先要明确区分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高专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确定所选文学作品的数量、难易程度。其次,确定教材的编写体例。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不外乎两种:以史带文和按主题分类,如果能把这两种编写体例适当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就能使课程内容的编排既不失系统性,又较为灵活。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4.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式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首先,高职高专教育,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性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无法体现即时的能力目标。其次,有些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沿袭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讲授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时,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一旦涉及到作品本身,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大学语文教师他们的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在授课时往往侧重于自己所专攻的方向,把自己所侧重的方面讲得过精过深。大学语文毕竟是公共基础课,面对的又是底子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失去兴趣。
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学”。在大学生活中,学生能接触的有关“语言”和“文学”的渠道很广泛:阅读报刊、杂志等等。这些途径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参与其中后比课堂学习进步较快。这些途径都是很好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辅助条件。教师如果能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课堂教学与这些课外活动顺畅的连接起来,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由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近年发展举步维艰的状态,许多教育者感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然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必将被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也将被肯定,这就需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育者孜孜不倦的探索、改革,从而早日使这门学科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鲁春艳.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5.
[2] 李素平.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 户琳.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意见[J].价值工程.2011,33.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
1.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状况
1.1 心理状况方面
经过高考学生在人生的转折关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身处不同的环境,差距使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业的态度,阻碍着自身的进步和人生的发展。
1.2 高职高专课程设置
社会的市場环境、就业状况给学生的培养、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高职高专学制三年,还要保留出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这样,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很难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大学语文处境艰难。
2.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进而内化、升华人文素养。从《标准》可以看出,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从而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然而,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授中,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冈,出现实际目标的偏颇。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语文基础薄弱,不具备很好的语文自学能力和文学修养,在教授大学语文课时,教师们不得不首先把精力投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在教材所规定的范文的解读上,难免顾此失彼,讲授的仍旧是中学语文教师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弱化了对学生“语言文学修养”的培养,进而难以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
一些大学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授课方式顾此失彼,于是开始大力倡导“人文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践行大学语文的“人文修养”培养目标,甚至把大学语文的功能扩大化,几乎等同于伞面的艺术培养,甚至可以具备等同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功能。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完全的省略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补充。教师在授课时在培养“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一定要注意权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
3.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编写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还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高职院校语文教材。许多大学语文教材的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而且许多作品与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重复,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底子差,教师也通常把作作品逐字逐句翻译一遍,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突出思想教化,作品后常附一些“主题”、“思想”之类的练习题,类似于中学语文的“中心思想”分析,学生自然会比葫芦画瓢,简单生硬地总结出千篇一律的“答案”,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还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选用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超越了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
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首先要明确区分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高专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确定所选文学作品的数量、难易程度。其次,确定教材的编写体例。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不外乎两种:以史带文和按主题分类,如果能把这两种编写体例适当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就能使课程内容的编排既不失系统性,又较为灵活。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4.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式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首先,高职高专教育,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性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无法体现即时的能力目标。其次,有些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沿袭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讲授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时,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一旦涉及到作品本身,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大学语文教师他们的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在授课时往往侧重于自己所专攻的方向,把自己所侧重的方面讲得过精过深。大学语文毕竟是公共基础课,面对的又是底子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失去兴趣。
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学”。在大学生活中,学生能接触的有关“语言”和“文学”的渠道很广泛:阅读报刊、杂志等等。这些途径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参与其中后比课堂学习进步较快。这些途径都是很好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辅助条件。教师如果能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课堂教学与这些课外活动顺畅的连接起来,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由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近年发展举步维艰的状态,许多教育者感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然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必将被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也将被肯定,这就需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育者孜孜不倦的探索、改革,从而早日使这门学科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鲁春艳.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5.
[2] 李素平.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 户琳.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意见[J].价值工程.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