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当一老兵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提起薛世才,在兰州军区机关及其所属部队,很少有人不知道。虽然很多干部战士没见过他本人,但通过军内外的报纸,大家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在薛世才的工作经历中,有一半时间是在记者岗位上度过的,中间还在原公安部队的公安部队报社当了几年记者。他的足迹遍及松花江畔,中原大地,黄河源头,贺兰山下,戈壁草原,长城内外,先后发表过2000多篇(幅)的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有些稿件,还被新华社作为通稿使用。转业到地方工作后,薛世才不忘本行,忙中偷闲,时常有新闻作品见报。《西安的“铁”市长》《铁市长的“铁”手段》《密梨压枝路人管》等,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有的还获得了全省报告文学优秀奖。
  搞新闻工作,薛世才是半路出家。他文化不高,只上过一年半初中,就在抗美援朝的热潮中当了兵。到了部队,他当过文化教员、管理枪支弹药的军械员、修械所长、军事参谋。可他偏偏对搞新闻有兴趣。那时候,部队里“笔杆子”少,既然他有这个爱好,领导便让他改了行。
  依我看,搞新闻工作,至少要具备“五不怕”:一不怕天热,二不怕受冻,三不怕挨饿,四不怕熬夜,五不怕跑路。在薛世才身上,正好具有这些精神。作为读者,看到的往往是一篇佳作问世,记者如何出名,如何风光,而对新闻作品背后的艰辛不大知情。为了采写一篇稿件,为了找报社编辑当面请教,多苦多累,薛世才也不在乎。他曾经恳求司机坐过拉猪的大卡车,车上绷着一张大网,下面是一车膘肥体壮的生猪,他坐在网子上面,猪在下面乱咬乱拱,他在上面颠上颠下,一坐就是整整一天;因为忘记带粮票,他饿得受不了,却吃不上饭,忍饥挨饿找到当地武装部去借一斤粮票;一次,他住在一个县上的小旅馆,打开被子一看,虱子乱跑,没办法,只能脱得一丝不挂睡觉;在陇海线上采访要动笔写稿了,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满意的标题,睡到半夜,又穿衣下床,顶着三九天的寒风,跑到桥头哨所去向哨兵讨点子……
  我和薛世才是交往几十年的老朋友,每当提起这些,他从不言亏言悔,“不就是掉几根头发、几斤肉嘛 !”相反,好像他还占了搞新闻的便宜。也对,一个人不管在哪个行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吃苦是最起码的条件。每年,薛世才都将四分之三的时间“泡”在基层。刚转业到地方,他什么职务也没有,处于“试用期”。短短几年工夫,他被提升为副处长、处长、陕西省省级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就是他靠吃苦靠实干干上去的。
  搞新闻,打交道最多的是群众。薛世才有一副菩萨心肠,人品好,人缘好。走到哪里,他都惹人喜欢,特别是在基层,很快能成为干部战士的知心朋友,大家都愿意跟他说心里话。他采写的新闻,多是战士们在学习、训练、执勤、生产、生活中的故事,真实生动,质朴无华,浅显易懂,大家爱读爱看。很多初学新闻的战士,和他见过面没见过面的,都对他很是佩服、敬重,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到处打听,希望能和他交上朋友,得到他的指点。说来也巧,一次他在火车餐车上碰到两个正在就餐的军人,就挨着坐了下来。因为是同行,两个军人说他们是去报社送稿子的,问他认识不认识兰州军区新闻科的薛世才,想顺便去找找他。他说他就是,两个军人肃然起敬,又是倒酒,又是买饭,亲热得很,还把写的稿子掏出来请他修改。还有一次,薛世才在青海海北采访,住在军分区招待所,房子小不说,外边冰天雪地,零下20多摄氏度,屋里既没生火,也没开水。他放下行李,去分区机关给军区新闻科打电话汇报情况,坐在旁边的一个年轻军人,听到他自报姓名,得知他就是薛世才时,二话不说,马上给他调换了房间,生了炉子,提来开水,还特意安排了一桌饭菜,像贵客一样招待。他在基层官兵中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新闻报道是一个单位的“门面”。一个单位的精神风貌、工作实绩,能及时宣传出去,广而告之,从上到下不光觉得荣耀,而且会受到鼓舞,变成再创佳绩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有头脑有远见的领导,都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工作。薛世才较长时间在陕西省军区原独立师当新闻干事,不仅采写了大量新闻稿件,为部队争得了荣誉,同时带出了一批报道骨干,成为拿得起放得下的“兵秀才”。 薛世才也就自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特别关心和爱护,即便是工作中有了过失,捅点漏子,领导也会高抬贵手,保他过关。一次他去南泥湾采访,让师里设在当地的一个电台用密码电报将稿子发往解放军报社,造成严重泄密,害得整個兰州军区立刻更换所有电报密码。在政治部支部大会上,大家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有人提出要加重处理。最后,政治部刘泽主任说,薛世才出问题不应该,本应给予纪律处分,可他在报道工作和培养报道队伍上有功,功大于过,犯错误不是故意,是不懂,检讨了就行了,免予处分。一向豁达乐观的薛世才竟感动得热泪长流。
  前些日子,在几个朋友的“鼓动”下,他将自己以前公开发表过的一部分文字稿件和图片,加上新写的新闻背后的故事,汇集成册,取名《不靠靠山靠实干》,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我在阅读书稿的过程中,常常不由得想起他的许多往事,顺便整理出来,既可以为这本书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又使看到这本书的人特别是从事新闻工作或初学新闻的年轻人,从他《不靠靠山靠实干》的经历中有所启示、有所帮助,这也是我写这篇短文的初衷。
其他文献
2007年是中国新闻界非同寻常的一年,有媒体将它称为中国的“公共事件元年”①,以五大事件为佐证:最牛钉子户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济南红钻帝国事件、华南虎事件和厦门PX事件②。此种说法一出,其他媒体的评论也纷纷表示认同,紧跟着提出了类似名称,比如“网络公共事件元年”、“互联网的公共元年”甚至“民意年”等等。各种说法虽有细微差别,但都被赋予了同一含义,那就是2007年是中国公共事件和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
期刊
在全国20个城市的零售市场中,《瑞丽》依然在女性高码洋时尚杂志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昕薇》《米娜》进展迅速,成为2007年—2008年之间最为活跃的时尚类期刊之一  根据世纪华文在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以来,女性高码洋时尚类杂志在全国的总销量以稳定态势继续增长,增幅一直保持在7%以上,各刊之间竞争也愈演愈烈。  在目前零售市场上,瑞丽集团继续主导高码洋时尚类期刊市场
期刊
                                     
期刊
本刊讯 由媒介批评网(www.mediawatch.cn)与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举办的“首届媒介批评有奖征文评选”已于6月底圆满结束。经过媒介批评网编辑初选及6位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评选,共评出一、二、三、优胜奖20篇。其中一等奖两篇,分别获得1000元奖金。  据悉,该征文自推出后的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收到各类媒介批评文章、论文近百篇。编辑根据征文的具体要求,共发布72篇。评委之一的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
期刊
据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07年12月31日)提供的数据,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2.1亿,普及率已经达到16%。数据显示,18岁至24岁的网民比重占31.8%。18岁以上、30岁以下的网民总人数已超过1亿人,占据了总人数的半壁江山。同时,据2007年7月31日第20次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在18岁至30岁的中国人中,互联网的普及率最高,其中学生比重为53.6%。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高学
期刊
沙盘,这种从古代战争中延伸出来的游戏,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它可以将庞大的战争、战役浓缩在方寸之间,让参与其中的人体验指挥千军、运筹帷幄的感觉。  尹春洋,一个年轻的传媒人,凭着对传媒的热爱和思考,制作了一种集传媒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沙盘游戏。这个沙盘既有管理、广告发行等战略性的思考,又有已经发生的传媒事件为主题的战术性抉择。无论是院校的传媒学生培训还是传媒高管的自我审视,都会从传媒沙盘中受益匪浅。 
期刊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报道,并及时公布各地的震感信息,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随即转载了该消息。随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立即派出记者团奔赴灾区第一线,开始对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抗震搜救工作进行24小时全程直播。各大媒体在此次地震中的出色表现,标志着媒体在建构公信力方面迈出了跨越性的一大步。因此,本文即
期刊
熟悉胡劲涛的人,都知道他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坐在桌子后面,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直直地盯着前方——前方是一堵雪白的墙。但在胡劲涛的眼里,它却是一个战场,现代电视传媒的战场。在西安,这片承载着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黄土地上,古老和现代、欲望和现实,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中演绎着现代大都市的靡丽与传奇,而各种媒介形态从地面到星空,从固化到流动,一片刀光剑影中,激荡着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  那是2001年底,
期刊
用典型的精神激励人,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用有益的经验启迪人,培育科学精神,倡导创新精神,弘扬奉献精神。秉持这样的理念,自2006年12月开始并持续至今的“中国石油·榜样”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是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加强典型宣传的一次再好不过的注脚。  在这次历时一年多的“中国石油·榜样”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20名中国石油基层一线的普通员工,通过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成为激励百万中国石油
期刊
回首2007年,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逐渐显出其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充分体现在手机媒体对十七大等重大时政事件的报道上,从《人民日报》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主要媒体纷纷强力介入手机这种新兴媒体。可以预见,运用手机进行重大时政报道也将在2008年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也将在这个全新领域重现。同时,手机报道十七大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仍然拥有巨大优势。  硝烟散尽之后,回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