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陵 在太平洋底刻上中国深度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000米级到7000米级海试,再到试验性应用,10余年来,唐嘉陵驾驶着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海大洋刻下了中国深度。在国家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唐嘉陵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祖国的深海事业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2013年,唐嘉陵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同年5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的“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他说,“每一次下潜都是从零开始”是“蛟龙”号海试团队确保每一次下潜安全返航的保障,也是他自己坚持的原则,“我和‘蛟龙’号是荣辱与共的战友,在任务中我们必须做到人机一体”。

从巴蜀内陆到浩瀚汪洋


  2003年高考之后,19岁的唐嘉陵和许多学子一样,抱着离开家自己闯的心态,在高考志愿单上郑重地填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然后,从西南到东北,从川蜀到关东,他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
  他北上求学的第一站却并非是录取通知书封皮上标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而是秦皇岛——北戴河。当时已是8月底,海风吹过凉意袭人。“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海,因为天冷也没什么游人,我站在那儿就觉得大海特别宽阔浩瀚,也没想着今后竟然会和海洋结缘至此。”唐嘉陵动情地说。
  大学期间,唐嘉陵学习努力,遇到问题肯花力气钻研,同学遇到问题,他也总是乐于帮忙。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转瞬就接近了尾声,和所有同学一样,唐嘉陵也开始准备考研、求职。此时,学校里一则深潜试航员的招录通知吸引了他,激起了他内心对大海的向往。
  2006年12月25日,这一天对于唐嘉陵来说意义非凡,当天晚上8点左右,他接到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电话:“愿不愿意到我们青岛来?”得知自己通过层层选拔顺利成为首批深潜试航员,唐嘉陵激动地几乎说不出话来,“时间都好像停顿了十几秒,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在培训基地,唐嘉陵和其他试航员一起接受培训。蛟龙号构造尖端复杂,要求驾驶员有极宽的知识面。初来乍到的唐嘉陵没有任何经验,在白天接受训练学习潜水器材料等相关知识,晚上就抓紧时间钻研技术人员推荐的书来自学。从船舶到液压再到机械组装,让原本电子信息专业的唐嘉陵下足了功夫。“因为是第一批试航员,为深潜安全考虑,一些专家对我们的能力还是有质疑的,当时就是想尽快充实自己,把知识短板补上。”唐嘉陵回忆道。


唐嘉陵(右一)说“每一次下潜都是从零开始”是他坚持的原则

  作为一名深潜驾驶员,不仅需要了解潜水器的相关知识,体能和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一开始的体能训练,唐嘉陵总是不达标。12分钟跑3000米让这个四川小伙子有些力不从心,他重新拾起大学时早起跑步鍛炼的习惯,终于提高了身体素质、达到了测试要求。
  在一次心理拓展训练上,需要在10米高的跳台上跳下并在半空中完成抓取,当时与唐嘉陵同为试航员的付文韬一次就成功完成了,而唐嘉陵试了两三次都失败了。“当时心理上还是有点失落,觉得不能克服自己的不足挺丢人的。后来这样的困难和障碍也挺多,慢慢来,自己和自己较劲,一点点就成功了。”谈及此,唐嘉陵不由得感慨道。

每一次下潜都是从零开始


  2009年7月,经过多方面的训练,逐渐掌握了潜水器操作的唐嘉陵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海试。“蛟龙号设备昂贵,构造精良,凝结了很多专家的心血。它脱离母舰下潜时,交到了我手上,就是真刀真枪。担着这么大的责任和信任,还是很有心理压力的。”回想起最初下潜经历时,唐嘉陵说。“那时候操作很谨慎,都是在脑海中先自己过两遍,必须保证操作流程和动作准确无误。”
  随着一次次的自我完善和与“蛟龙号”的磨合,唐嘉陵逐渐成长。“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克服心理上对于黑暗幽闭的恐惧,时时想着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我们是第一代深海潜航员,没有既定的榜样和标杆,所以就得让自己努力符合优秀潜航员的标准。”唐嘉陵说,“我自己也开始享受深海下潜的这个过程,虽然有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要克服,但是深海未知的世界、奇特的生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让我觉得像探险,也很有成就感。”
  当7000米的海底暴露在探照灯下时,唐嘉陵不禁感慨:“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印迹都比在这里要多,自己好像乘坐太空飞船到了外星球。”第一眼看去,这里不属于曾经设想的任何深海世界,沉积物颜色也和5000米的浅褐色、3000米的奶黄色不同,是一种中间的颜色,而且给人稠密、表面硬实的感觉,有点像一大块刚刚发酵的奶酪。而这里似乎也没有海参和鼠尾鱼,荒凉的海底有起伏却又格外平整,没有想象中的岩石和结壳。
  从最开始的几十米到后来的几千米,唐嘉陵从一个深潜的初学者成长为有胆有识的潜航员。30多次下潜、7000多米的下潜深度、连续4年潜水器的驾驶经历,这些背后还有另外一串数字:6年深潜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一年中11个月在海上“放逐”,单次连续下潜作业长达12小时。正是对海洋事业和深潜工作的坚持和热爱,唐嘉陵在太平洋底刻上了属于中国的深度。
  “每一次下潜都是从零开始”是“蛟龙”号海试团队确保每一次下潜安全返航的保障,也是唐嘉陵坚持的原则,他从不把潜水器当作工具,而是自己的战友和兄弟,并拼命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尝试掌握潜水器每一个细微的现象或变化,尝试掌握这个战友、这个兄弟的最新状态或者情绪。
  记得在3000米级海试的一次下潜任务后,潜水器已回收至甲板等待下一次下潜。和往常一样,他没事就喜欢围绕潜水器看看,尝试与“蛟龙”交流。当他经过备用蓄电池箱下方时,一滴暖暖的油珠刚好落在了他的额头上。按照他对潜水器技术状态的理解和掌握,一滴温度异常的电容器油可能就是提前终止航次任务的安全隐患。唐嘉陵的细心发现让备用蓄电池箱异常放电、电缆短路的严重故障及时被发现,有效地避免了损伤的继续扩大。



  时任潜水器技术保障负责人、唐嘉陵导师胡震评价道:“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
  在4年的海试中,每当遭遇恶劣海况或需要潜水器长时间水面漂泊时,唐嘉陵都没有丝毫退缩,主动要求参加水面时间最长、最难受和最颠簸的试验任务。他不但专业技术过硬,爱学习、能吃苦的精神更得到了全体海试队员的认可,这些都体现着他对深潜工作的那份热爱、那份责任心。
  良好的身体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他近年来刻苦训练、钻研学习的结果,是那份坚持成就了他。直到“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学习训练是他每天的必备功课,早上6点到8点,是雷打不动的体能训练。和他的性格一样,6公里以上长跑耐力训练是他最喜欢的训练项目,然后就是一整天紧张有序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晚上还要自学船舶、机械、液压等新领域专业基础知识。日复一日,他养成了特别有规律的工作生活习惯,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
  伴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海上试验逐步转向应用,“蛟龙”号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管理下将尽快实现业务化运行。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任务需求,对一名“蛟龙”号主驾驶、潜航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唐嘉陵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除保质保量完成深潜任务外,潜水器本体技术保障以及第二批潜航员培训都是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刚刚起步,如何确保安全第一,做到让领导放心;掌握足够的知识技能,让同事放心;具备高超的驾驶作业技能,让一同下潜的队友放心,都时刻提醒和勉励着唐嘉陵。
  青春正逢时,唐嘉陵还将驾驶着“蛟龙”,向着更远更深挺进!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蒙古文字体的设计工作起步偏晚,学术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于蒙古文字搭载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所以传统蒙古文字体的设计与开发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根据传统蒙古文字体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传统蒙古文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对蒙古文字体的设计与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提升蒙古文字体的设计效率与成果。  【关键词】传统蒙古文字;字体设计;字素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J0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建筑业也在逐步兴起,同时,人们对建筑的建设也越来越要求.钢结构大厦是节能、环保、抗震性能好、成本较低、施工周期短、容易转移,易于组装和拆卸,承载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人员在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是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加强岩土工程勘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喹硫平组,每组各30例;阿立哌唑剂量为15~30 mg/d,喹硫平为400~800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28例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经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本组行气管切开喉癌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2
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建筑形态向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
重视劳动问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其制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对于推动我国经济
[序曲]广东省科技厅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n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创新创业要素,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科技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不断创新.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在钢结构为主的建筑已逐渐成为建筑行业最热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在相应的钢结构的设计应用和稳定性分
2008年元月,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降临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人口稠密的湖南,位于冰雪灾害的中心地区,其状尤为惨烈。这里,记载的是湖南调查统计人在暴风雪中开展畜禽监测工作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