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中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关注、重视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及知识切入点等方面的不同选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由情入境、激活思维,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是一个多维的、全时空的、多功能的概念。教学情境是任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响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课堂气氛与情感氛围的总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之间构建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过程,就是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情境教学法的提出和运用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
首先,情境教学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方法。它从情境出发构造学科模型,提供学科想象,让学生心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学生得到“启发”后终身受益。
其次,情境教学法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理论-实践”“感性-理性-感性”的具体应用,又是行为引导学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知觉所具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明确了教师作用的重要性,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论显示出实践和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创新性与开放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赋予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传递的新涵义,要将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质疑。对于教学情境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要做好多元化的应对准备。
2.民主性与和谐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谐性原则更突出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和谐。课堂的主角永远都是学生,教师的引导作用决不等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中所说的“主导”。
3.过程性与实践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目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目标来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情境的创设过程还要从实践出发。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从实践出发也就是从学生生活出发,让学生完成“由生活走向科学、由科学走向社会”的学习。
实际上,上述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情境教学之中。
三、情境法教学的一般过程
情境法教学是一种情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情境教学法的基础环节,其内容包括师生的思想、心理、知识、学习方法,物质(道具)准备和情境创设的氛围,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教学预期目标的确定,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针对教学课题和学生实际所进行的学生思想教育和思维引导工作,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储备等情况,是整个教学任务能否圆满完成的关键。
2.情景诱导
首先,情境的创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巧妙的情境创设能够既轻松又富于启发性地敲开学生们充满求知欲的心灵之窗,能形象生动地引入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教师的进一步讲授奠定基础。
3.探究质疑
教师要依托建立起来的情境向学生提出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通过启发点拨、动情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合作讨论,通过质疑、答疑、再质疑、再答疑,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的同时顺藤摸瓜,如层层剥茧般慢慢接近最终的真相。探究质疑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4.体验顿悟
通过不断的质疑和探究,学生茅塞顿开,汲取了很多新的知识,探索精神进一步得到激励。其实,这里的第二和第三环节可以交错反复进行,不断诱导学生反复思考、步步深入、多角度联想,在反思和回味中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体验顿悟是情境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取理性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
5.交流总结
教师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应在学生自评、交流的基础上展开,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带领学生对教学成果进行判断和总结,对有关问题进行完善或补充。交流总结是情境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成以上五个阶段之后,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真正有效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回味并延续。
情境教学法作为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将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新并重,为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优质的舞台,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都有着积极作用,值得中职院校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是一个多维的、全时空的、多功能的概念。教学情境是任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响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课堂气氛与情感氛围的总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之间构建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过程,就是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情境教学法的提出和运用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
首先,情境教学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方法。它从情境出发构造学科模型,提供学科想象,让学生心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学生得到“启发”后终身受益。
其次,情境教学法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理论-实践”“感性-理性-感性”的具体应用,又是行为引导学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知觉所具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明确了教师作用的重要性,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论显示出实践和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创新性与开放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赋予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传递的新涵义,要将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质疑。对于教学情境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要做好多元化的应对准备。
2.民主性与和谐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谐性原则更突出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和谐。课堂的主角永远都是学生,教师的引导作用决不等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中所说的“主导”。
3.过程性与实践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目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目标来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情境的创设过程还要从实践出发。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从实践出发也就是从学生生活出发,让学生完成“由生活走向科学、由科学走向社会”的学习。
实际上,上述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情境教学之中。
三、情境法教学的一般过程
情境法教学是一种情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情境教学法的基础环节,其内容包括师生的思想、心理、知识、学习方法,物质(道具)准备和情境创设的氛围,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教学预期目标的确定,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针对教学课题和学生实际所进行的学生思想教育和思维引导工作,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储备等情况,是整个教学任务能否圆满完成的关键。
2.情景诱导
首先,情境的创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巧妙的情境创设能够既轻松又富于启发性地敲开学生们充满求知欲的心灵之窗,能形象生动地引入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教师的进一步讲授奠定基础。
3.探究质疑
教师要依托建立起来的情境向学生提出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通过启发点拨、动情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合作讨论,通过质疑、答疑、再质疑、再答疑,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的同时顺藤摸瓜,如层层剥茧般慢慢接近最终的真相。探究质疑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4.体验顿悟
通过不断的质疑和探究,学生茅塞顿开,汲取了很多新的知识,探索精神进一步得到激励。其实,这里的第二和第三环节可以交错反复进行,不断诱导学生反复思考、步步深入、多角度联想,在反思和回味中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体验顿悟是情境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取理性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
5.交流总结
教师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应在学生自评、交流的基础上展开,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带领学生对教学成果进行判断和总结,对有关问题进行完善或补充。交流总结是情境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成以上五个阶段之后,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真正有效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回味并延续。
情境教学法作为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将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新并重,为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优质的舞台,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都有着积极作用,值得中职院校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