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瓣蝇类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

来源 :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瓣蝇类(Calyptrat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四大超适应辐射类群之一的双翅目(Diptera),占双翅目已知物种多样性的近20%.有瓣蝇类分布广泛,生物学习性极为多样,在维系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媒介、法医、传粉和天敌昆虫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类群,也是探究双翅目系统演化及其成功适应辐射的关键类群.为了还原有瓣蝇类的演化历史,许多著名昆虫学者先后对该类昆虫开展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有瓣蝇类的单系性得到了普遍支持,并被分为3个总科——虱蝇总科(Hippoboscoidea)、蝇总科(Muscoidea)和狂蝇总科(Oestroidea),其中单系的狂蝇总科与多系的蝇总科聚为一支,再与虱蝇总科成为姐妹群.在科级阶元水平,蝠蝇科(Streblidae)(虱蝇总科)、花蝇科(Anthomyiidae)(蝇总科)、丽蝇科(Calliphoridae)(狂蝇总科)、邻寄蝇科(Rhinophoridae)(狂蝇总科)等类群的单系性仍有待验证,且新的科仍在不断被建立[如粉蝇科(Polleniidae)、乌鲁鲁蝇科(Ulurumyiidae)],因此,有瓣蝇类科级系统发育关系仍不十分明晰.已有研究对虱蝇总科虱蝇科(Hippoboscidae)、蝠蝇科、蛛蝇科(Nycteribiidae),蝇总科蝇科(Muscidae)、粪蝇科(Scathophagidae),狂蝇总科麻蝇科(Sarcophagidae)、狂蝇科(Oestridae)胃蝇亚科(Gasterophilinae)的演化历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起源与扩散、寄主转移、取食策略等关键生物学习性的演化历史.但由于部分关键类群生活史信息的缺失,以及尚未有效解决的系统发育关系,有瓣蝇类演化历史仍有许多待解之谜.本文综述了有瓣蝇类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研究进展,是在系统学研究进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时代后对该类群相关研究进展的首次全面总结.
其他文献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协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协商.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多维协商协议中引入了极化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基于极化码的多维协商协议.该协议
【目的】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为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媒介昆虫,近年来在辽宁省危害十分严重。本研究对云杉花墨天牛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上补充营养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为明确该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评估其在林间的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以及确定其携带松材线虫的传播规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初羽化的云杉花墨天牛雌、雄成虫成对放入装有红松木段和松枝的透明玻璃缸内,在温度23±3℃、相对湿度55%±5%、光周期1
在基于两根耦合悬臂梁的机械系统中开展了振动模式参量耦合实验,研究了模式频率差对模式耦合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利用激光囚禁其中一根悬臂梁,构造了一个可调谐两模机械系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