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维度开掘语用训练的价值资源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核心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教师就需要紧扣教材资源,为学生开掘适切的语用教学价值点,以解决语用训练的教学内容。事实上,阅读教学决不能教材给予我们什么就教什么,而要深入开掘、探寻出适切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价值点。
  一、以点概全,从标题中开掘语用训练点
  正所谓“文新何处,题引非常路”。题目是一篇文本的核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内容,更融合了作者的情感价值和意蕴,好的题目还能够起到吸引读者和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效果。很多文本的题目都是匠心独运,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发现言语价值点,为学生提供牵一发而动全一身的教学价值。
  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源自于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被宙斯惩罚,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被救的故事。其他版本中的题目直接以“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名字命名,而苏教版教材却特意加上了“盗火”的字样,不禁令人思虑万千。一读到这个题目,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孔乙己‘窃’书”的言论。本文中的“盗”则是一种处于强烈责任心的高尚行为,情趣上与普通意义上的“盗”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则以“盗”为主线,围绕着“为何而盗”“怎么盗”“盗后怎样”的方式,引领学生分别阅读文本的三个板块,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中与题目相关的核心内容上,从而为学生开辟了直抵文本主题、走进人物内心的高速通道。
  二、把握主题,从中心处开掘语用训练点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营造了深远的意境和深刻的主题。我们就需要将关注的视野聚焦于文本的言语形式,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认知体验。
  如《桂花雨》中母亲说过:“外地的桂花再香,也不如家乡的金桂。”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认知意蕴和情感元素,是学生走进文本内核、感知作者情感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拓展作者的生平资料,感受作者长期离开家乡居住在外的经历,将学生从一个置身事外的第三者转换成为文本内容的当事者,再重新回到母亲的这句话中,感受“再香”与“也不如”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为学生切开感知核心情感的突破口,顺势向文本的深处漫溯。
  三、辨析涵咏,从标点中开掘语用训练点
  文本中的标点符号,不仅仅起到把握节奏、强化停顿的作用,更能与作者意欲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形成有效地双向互动。正所谓“言文而无标点,等于人而无眉目”。为此标点符号也应该是一种言语形式的载体,承载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开展语用训练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也要关注文本中独特的标点符号。
  如在《诺贝尔》一文中,在描写了诺贝尔尝试引爆炸药一段时,作者就大量运用了惊叹号。比如“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和“成功了!成功了!”学生在深入探寻这些惊叹号的作用时,发现这些惊叹号都与反复使用的语言相关,教师则引领学生结合这些语句的具体语境以及對应的人物,从而感受到“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中的惊叹号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紧张和叹息之情;而“成功了!成功了!”则形象地写出了诺贝尔因为爆炸成功之后的惊喜和兴奋。教师正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人物内在的心境中,借助标点顺势完成了对语用训练资源的开掘。
  四、揣摩洞察,从结构中开掘语用训练点
  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在言语形式和遣词造句上独树一帜,还会在结构的设置上形成鲜明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学,需要在关注文本语言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性地感知课文结构,在层层剥笋的过程中体悟文本的内在结构,感知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和精妙构思。
  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在学生整体性感知内容后,进行这样的思考:课文围绕着詹天佑描写了哪些事情?学生在回顾中进行提炼: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理性洞察:作者为什么要分别选择这些素材呢?将这些素材与课文意欲表达的“杰出爱国”这两个主题进行勾连,感受素材选择的典型价值;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既然是要描写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为什么作者还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帝国主义要挟清朝政府”的内容?这一段补充有着怎样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作者正是借助多维的资源,更好地衬托出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为丰富学生的内在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正是从展现中心的角度出发,对作者所选择的材料、结构地设置进行了思考,为学生开辟了属于结构层面地教学内容。
  对于语用训练价值点的开掘,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更要训练自身慧眼识珠的能力,要能够在缤纷繁乱的影响下促进学生核心价值点,从而将课堂教学的重心击中在语言训练的维度上,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用经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其他文献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给每个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分层教学模式的关键处在于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情感、习惯等多种因素都考虑在内,综合确定层级,并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让分层模式真正起到作用,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一、考虑综合因
期刊
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挖掘学生各种潜能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借助新的教育模式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特点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明确自我
游记就是将旅行中所见所闻准确记录下来,是一种散文类型。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散文而言,游记类散文取材范围非常广泛,有异国风情、著名景点、乡村人家以及历史名城等。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游记类散文占据比重都较大,并且语言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情感真实丰富。这种类型的散文是小学生学习作文和语言文字的重要参考。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做好游记类散文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期刊
结合实际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多数小学在习作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不仅在习作思路方面有问题,还存在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教不好作文”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一、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讨厌写作  笔者实际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只要听到老师布置写作文,就会叫苦连天,“谈文色变”。对于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學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一、捕捉时机,培养兴趣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说要
期刊
语文是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多语文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能言善辩,这本身是语文教学的优势所在。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妙语连珠并不能直接给予学生丰富的知识,更无法有效引领学生的言语能力不断发展,甚至会占据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使得课堂教学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  一、简约导入,促成学习动力的增长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貌似占比不重,但对于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