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设计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且成功接受PCI术的患者826例,根据患者是否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CYP2C19*2、*3分为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和未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收集患者出院1年后的随访数据,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结果 826例患者中478例纳入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348例纳入未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与未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相比,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270%(风险比=3.702,95%置信区间:1.076 ~12.735,P=0.038).在出血风险方面,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仅能降低小出血发生风险(风险比=0.655,95%置信区间:0.435 ~0.986,P=0.043),对于大出血则无影响(风险比=1.032,95%置信区间:0.228~4.664,P=0.967).结论 携带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具有更高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和更低的小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在抢救创伤病人时,需要进行麻醉,麻醉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麻醉师必须进行科学的麻醉抉择,及时对患者进行麻醉,确保手术正常进行.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非闭塞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
γδT细胞参与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其可以识别微生物以及肿瘤表达的抗原,然后产生免疫监视功能,在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许多研究发现,γδ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γδ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建立以及肿瘤免疫的发展过程中被视为重要的免疫细胞,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给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客户满意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供货及时等方面的潜能几乎已发挥到极致。并且采取了很多方法,不断研究客户需求,对不同的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对产品实行分类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企业效益。本文首先从汇诚公司的生产管理过程入手,对其生产计划的编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运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