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凇》是苏教版第七册23课的文章。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吉林雾凇美景、形成过程和人们对他的赞叹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明快、优美。通常人们会将本文作为描写雾凇美景的文章组织教学,于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雾凇之美,诵读或复述雾凇形成过程,安排学生动笔描写雾凇姿态,繁华落尽,课堂学生收获的仅仅是零碎教授知识,教师仍是在机械肤浅地诠释文本内容。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得到提升,因为教学没有触及文本的核心价值——语言价值,即本文言语表达的秘妙。笔者认为,可以循着文本样式,在比较、发现、聚焦中探索教学方向,确定教学内容。
一、关注文本样式,厘清文本解读方向
《雾凇》一文的重点不在雾凇姿态的描写,而在雾凇的形成过程。按照课标的划分,这篇文章和此单元中的《春联》,三年级《石榴》,五年级的《黄果树瀑布》等文章一样都属于说明性的文章。教文先辨体。文体意识对于教师来说更重要。他决定着教师钻研文本的方向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课标将小学课文分四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落脚在每类文章共性的表达方式和具体到一篇文章中独特的表达方法的研究上。教师教学生不会的,或学生以为会其实并不会的内容,这样才真正体现教的价值。因为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明确言语表达的智慧,最终指向运用。这里说的是说明性。它与我们常说的说明文又有所区别,他有说明文的严谨、准确,又兼有生动、优美甚至是风趣的表达。我们教学应该如何取舍。课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年段目标,针对四年级教学,我们心中文体意识要浓厚,要关注言语表达,还要关注年段特点,这样课文才可以教得简约而不简单。
二、比较、发现,确定教学内容
明确了文体,确立了教学方向,具体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提炼确定,我们可以采用“比较”这一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
篇幅比较确定教学重点板块。文章内容简单,只有三段,从篇幅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共计117个字,中间段落212个字,三部分内容都是为绕雾凇是奇观这一中心展开。景美的奇,形成的奇,赞叹也体现着奇,而教学重点定位在形成之奇上。
比较语言表达的特点。确立教学重点板块。具体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哪里?我们可看看文章课后习题:
课后五道练习题,其中三道题都指向文章第二段内容,尤其突出雾凇形成特点时运用的许多贴切而值得品味的词语,抓住重点段落,扣住重点词语应该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新旧知识比较中关注难点。教学要充分考虑学情,兼顾两头:教材和学生。对教学价值的梳理,不仅关注文本本身的价值,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识储备。从学生接受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许多专业术语有待学生去理解、辨析,更有很多巧妙的词语值得学生品味。
语文教学训练重点应该是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教学的情趣和理趣尽在这些词语当中。当然这一切教学的前提应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课文要点的基础之上。
三、结合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策略
遵循教材文体特点和本文写作的特色,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教学中我们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直指文本形式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统一起来。在教学上做了如下设计:
1.话题揭示,激发阅读期待
科普作品,如何让学生对内容充满期待,教学伊始,不妨联系句容出现的雾霾天气入手,指出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易给人带来呼吸道疾病,严重会致死。尤其是雾霾中pm2.5比头发丝细很多的物质,是最大杀手。专家也给不出抵御他们的好办法,但雾凇形成初期却能吸附pm2.5的小微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于这样的雾凇,你有什么疑惑?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由生活现象走进了科学世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寻找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新课文的相似性,并形成新旧知识经验的共振,是教学导入部分我们常用的教学手段。
2.整体把握,关注表达要点
从文体意识及整体意识出发,教学首先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炼表达要点,扫除学生阅读障碍,为进入重点内容学习打好基础。整体感知部分,我们可以安排认读词语,检查朗读,交流围绕雾凇讲了哪些内容?并相机带领学生理解“霜花”,比较理解“水汽、雾气”。在词语体会上可以安排解释、比较、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将单一的理解变得灵动起来。
3.直奔重点,体会表达秘妙
整篇文章教学需要关注篇章,进入段的教学也要具有整体意识,关注整段表达形式。文章重点写雾凇形成过程,雾凇形成要8到10个小时,作者只用了8句话?是如何形成?怎么写的?让学生体会两个要素:“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找到中心句,了解概括写和具体写。体会雾凇形成的具体过程。分几步?雾气的来源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数字,一个地点,体会数字之妙;雾气扩散,罗列关键词:“随风飘荡、涌向、笼罩;淹没、模糊”,让学生发现感悟变化的过程;形成缓慢过程扣住“镀”“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及“比喻句”咬文嚼字,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形式、情感。学生品析文字中遣词造句的秘妙,将内容理解和形式感知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得意中得言,提升语文素养。
《雾凇》一课教学,教师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文体意识,所有问题设计出发点都是关注文体的表达。激发阅读期待,强调是引出说明对象;逐段提炼,抓说明要点;形成原因中,板书形成过程,是对诠释说明方法的感受,关注数字,体会列数字方法的准确;二是年段意识,中段课标中对说明方法没有提及,高段初步体会,中段旨在体现一种意识;三是整体意识,整体把握后进入细节;四是生本意识。教学前考虑学生实际,哪些内容学生自读能够完成,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要点拨,哪些内容教师要教授。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做好预设。比如词语认读,提前考虑学生认知,在学生易读错的内容上做好充分准备。从四种意识出发,我们的教学才能深入浅出,才能引领学生在探究文本秘妙这条道路上快乐而轻松地前行。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江苏】
一、关注文本样式,厘清文本解读方向
《雾凇》一文的重点不在雾凇姿态的描写,而在雾凇的形成过程。按照课标的划分,这篇文章和此单元中的《春联》,三年级《石榴》,五年级的《黄果树瀑布》等文章一样都属于说明性的文章。教文先辨体。文体意识对于教师来说更重要。他决定着教师钻研文本的方向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课标将小学课文分四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落脚在每类文章共性的表达方式和具体到一篇文章中独特的表达方法的研究上。教师教学生不会的,或学生以为会其实并不会的内容,这样才真正体现教的价值。因为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明确言语表达的智慧,最终指向运用。这里说的是说明性。它与我们常说的说明文又有所区别,他有说明文的严谨、准确,又兼有生动、优美甚至是风趣的表达。我们教学应该如何取舍。课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年段目标,针对四年级教学,我们心中文体意识要浓厚,要关注言语表达,还要关注年段特点,这样课文才可以教得简约而不简单。
二、比较、发现,确定教学内容
明确了文体,确立了教学方向,具体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提炼确定,我们可以采用“比较”这一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
篇幅比较确定教学重点板块。文章内容简单,只有三段,从篇幅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共计117个字,中间段落212个字,三部分内容都是为绕雾凇是奇观这一中心展开。景美的奇,形成的奇,赞叹也体现着奇,而教学重点定位在形成之奇上。
比较语言表达的特点。确立教学重点板块。具体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哪里?我们可看看文章课后习题:
课后五道练习题,其中三道题都指向文章第二段内容,尤其突出雾凇形成特点时运用的许多贴切而值得品味的词语,抓住重点段落,扣住重点词语应该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新旧知识比较中关注难点。教学要充分考虑学情,兼顾两头:教材和学生。对教学价值的梳理,不仅关注文本本身的价值,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识储备。从学生接受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许多专业术语有待学生去理解、辨析,更有很多巧妙的词语值得学生品味。
语文教学训练重点应该是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教学的情趣和理趣尽在这些词语当中。当然这一切教学的前提应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课文要点的基础之上。
三、结合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策略
遵循教材文体特点和本文写作的特色,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教学中我们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直指文本形式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统一起来。在教学上做了如下设计:
1.话题揭示,激发阅读期待
科普作品,如何让学生对内容充满期待,教学伊始,不妨联系句容出现的雾霾天气入手,指出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易给人带来呼吸道疾病,严重会致死。尤其是雾霾中pm2.5比头发丝细很多的物质,是最大杀手。专家也给不出抵御他们的好办法,但雾凇形成初期却能吸附pm2.5的小微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于这样的雾凇,你有什么疑惑?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由生活现象走进了科学世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寻找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新课文的相似性,并形成新旧知识经验的共振,是教学导入部分我们常用的教学手段。
2.整体把握,关注表达要点
从文体意识及整体意识出发,教学首先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炼表达要点,扫除学生阅读障碍,为进入重点内容学习打好基础。整体感知部分,我们可以安排认读词语,检查朗读,交流围绕雾凇讲了哪些内容?并相机带领学生理解“霜花”,比较理解“水汽、雾气”。在词语体会上可以安排解释、比较、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将单一的理解变得灵动起来。
3.直奔重点,体会表达秘妙
整篇文章教学需要关注篇章,进入段的教学也要具有整体意识,关注整段表达形式。文章重点写雾凇形成过程,雾凇形成要8到10个小时,作者只用了8句话?是如何形成?怎么写的?让学生体会两个要素:“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找到中心句,了解概括写和具体写。体会雾凇形成的具体过程。分几步?雾气的来源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数字,一个地点,体会数字之妙;雾气扩散,罗列关键词:“随风飘荡、涌向、笼罩;淹没、模糊”,让学生发现感悟变化的过程;形成缓慢过程扣住“镀”“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及“比喻句”咬文嚼字,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形式、情感。学生品析文字中遣词造句的秘妙,将内容理解和形式感知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得意中得言,提升语文素养。
《雾凇》一课教学,教师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文体意识,所有问题设计出发点都是关注文体的表达。激发阅读期待,强调是引出说明对象;逐段提炼,抓说明要点;形成原因中,板书形成过程,是对诠释说明方法的感受,关注数字,体会列数字方法的准确;二是年段意识,中段课标中对说明方法没有提及,高段初步体会,中段旨在体现一种意识;三是整体意识,整体把握后进入细节;四是生本意识。教学前考虑学生实际,哪些内容学生自读能够完成,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要点拨,哪些内容教师要教授。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做好预设。比如词语认读,提前考虑学生认知,在学生易读错的内容上做好充分准备。从四种意识出发,我们的教学才能深入浅出,才能引领学生在探究文本秘妙这条道路上快乐而轻松地前行。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