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的教学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搞好高中物理教学,构建和谐的人文课堂?高中学生都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减轻学生负担,注重物理的学习方法,变革考试制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物理的学习方法
所谓物理学习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首先,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就要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的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再寻求解决的方法。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只要注意到参考系、速度、质量、力、动量、能量、功等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以及时空观、物理模型、数学工具(矢量、图象、变化率)等在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解决的方法,就会对此有所体会。研究物理的规律,也要从历史上看,学会从描述物理过程开始,判断什么物理问题说明用什么物理概念、物理量去描述物体的状态,用什么方程可以描绘物体的运动状况,变化关系,从而可以解决控制物理的问题。如: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及其时间是描述运动学的物理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抛体运动公式,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等,都是我们在研究运动学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要用到的。从动力学角度看运动学概念、规律能加深理解,能知道它的本质。如:加速度是力产生的,它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联系;抛体运动是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恒定的曲线运动;简谐运动是质点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的运动等。又如:从动力学角度能判定运动独立性原理不存在,分运动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可见,明确题设的物理情境,理解物理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必须始终贯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这是授之渔和受之渔的根本。方法是沟通思想、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体表现。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如有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极限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变量控制法、图表法、归纳法、总结法、发散思维法、抽象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模拟想象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对于上述各方法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加以揣摩和总结。
二、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变革考试制度
学校的考试制度不改变,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就不会减少,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就不会得到应有的放松,能力就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轻能使同学们钻入了“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凡是考试内容,深挖细究,猜题押宝,填鸭硬灌,反之一略而过,甚至置之不理,纯属应试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新评估模式。
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方案。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和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但最后师生必须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个个动脑思维进取,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笔试,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颖脱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论哪种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每个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一是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验同学们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我们拟定了“高中物理学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转化与守恒”等七个方面基本完整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与方法,为全面复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要打破“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习题教学时,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⑴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⑵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
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⑴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⑵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对此类题型作了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学困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⑴力的线索;⑵能的线索;⑶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作为教师应该紧跟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开展课改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国家的教育和教研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 )
一、关于物理的学习方法
所谓物理学习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首先,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就要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的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再寻求解决的方法。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只要注意到参考系、速度、质量、力、动量、能量、功等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以及时空观、物理模型、数学工具(矢量、图象、变化率)等在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解决的方法,就会对此有所体会。研究物理的规律,也要从历史上看,学会从描述物理过程开始,判断什么物理问题说明用什么物理概念、物理量去描述物体的状态,用什么方程可以描绘物体的运动状况,变化关系,从而可以解决控制物理的问题。如: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及其时间是描述运动学的物理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抛体运动公式,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等,都是我们在研究运动学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要用到的。从动力学角度看运动学概念、规律能加深理解,能知道它的本质。如:加速度是力产生的,它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联系;抛体运动是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恒定的曲线运动;简谐运动是质点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的运动等。又如:从动力学角度能判定运动独立性原理不存在,分运动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可见,明确题设的物理情境,理解物理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必须始终贯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这是授之渔和受之渔的根本。方法是沟通思想、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体表现。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如有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极限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变量控制法、图表法、归纳法、总结法、发散思维法、抽象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模拟想象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对于上述各方法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加以揣摩和总结。
二、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变革考试制度
学校的考试制度不改变,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就不会减少,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就不会得到应有的放松,能力就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轻能使同学们钻入了“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凡是考试内容,深挖细究,猜题押宝,填鸭硬灌,反之一略而过,甚至置之不理,纯属应试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新评估模式。
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方案。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和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但最后师生必须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个个动脑思维进取,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笔试,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颖脱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论哪种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每个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一是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验同学们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我们拟定了“高中物理学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转化与守恒”等七个方面基本完整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与方法,为全面复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要打破“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习题教学时,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⑴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⑵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
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⑴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⑵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对此类题型作了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学困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⑴力的线索;⑵能的线索;⑶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作为教师应该紧跟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开展课改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国家的教育和教研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