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決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拔萝卜》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两只耳朵长又长,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打一动物)这个谜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作为认识背景,让学生和老师跟着兔妈妈一起去检查两只兔宝宝的劳动成果这一事件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身临其境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在教学《前后》时,我创设了小朋友跟笑笑、淘气一起去动物园报道“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来做小记者报道一下比赛情况。这样的设置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都积极投入到当堂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不会提问或不能提出很好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求教师要随时创造条件,营造机会,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与学习内容不相符的问题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重视培养学生敢问、敢说的性格。
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新教材从选材上就已经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是什么后,根据本班或者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知识的应用与再创造得以完美的结合。例如,在教《统计》时,我就从本班学生喜欢在课间玩什么游戏入手。学生们都非常乐意的告诉老师自己喜欢玩什么游戏,可当很多人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时老师根本记不清楚谁玩什么时,就出现了问题。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纷纷出谋划策,想办法,最终通过教师引导想到“统计”的办法。在这堂课上,小朋友们为了解决好这一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显得异常活跃。课后我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去调查其他二个班级的总人数以及男女生人数、本班同学的生日等。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任务,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他们也体验到原来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学它也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
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三、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得都很积极,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四、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形式化。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当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就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新教材中很多练习题都是给一幅主题图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就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讨论交流的条件。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老师时而穿针引线,巧妙点拔,适时评价。学生也才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展。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宜四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间充分交流,又不至于因人多嘴杂而忙中生乱收获甚微。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決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拔萝卜》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两只耳朵长又长,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打一动物)这个谜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作为认识背景,让学生和老师跟着兔妈妈一起去检查两只兔宝宝的劳动成果这一事件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身临其境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在教学《前后》时,我创设了小朋友跟笑笑、淘气一起去动物园报道“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来做小记者报道一下比赛情况。这样的设置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都积极投入到当堂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不会提问或不能提出很好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求教师要随时创造条件,营造机会,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与学习内容不相符的问题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重视培养学生敢问、敢说的性格。
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新教材从选材上就已经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是什么后,根据本班或者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知识的应用与再创造得以完美的结合。例如,在教《统计》时,我就从本班学生喜欢在课间玩什么游戏入手。学生们都非常乐意的告诉老师自己喜欢玩什么游戏,可当很多人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时老师根本记不清楚谁玩什么时,就出现了问题。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纷纷出谋划策,想办法,最终通过教师引导想到“统计”的办法。在这堂课上,小朋友们为了解决好这一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显得异常活跃。课后我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去调查其他二个班级的总人数以及男女生人数、本班同学的生日等。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任务,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他们也体验到原来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学它也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
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三、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得都很积极,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四、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形式化。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当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就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新教材中很多练习题都是给一幅主题图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就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讨论交流的条件。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老师时而穿针引线,巧妙点拔,适时评价。学生也才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展。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宜四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间充分交流,又不至于因人多嘴杂而忙中生乱收获甚微。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