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4日,就在克里米亚公投即将举行前夕,美国能源部宣布将释放多达500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这一举措导致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超过2%。这被媒体看作是美国动用“石油武器”对俄罗斯的警告,因为俄罗斯最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就是石油。
一旦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就等于割断了俄罗斯向美欧输送油品的“血管”,使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大减。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俄罗斯固然受到损失,但缺少油气供应的欧洲无疑也会遭遇“贫血”之困扰。而且美国“割血管”的做法还可能造成国际油价提高,使俄罗斯向其他地区出口石油的收益随之增加。因此,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释放石油储备对于俄罗斯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美国之所以敢于“割血管”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借助这次机会对美国主导的“页岩气革命”的效果进行“压力测试”,并重新树立美国对欧洲的霸权。
近年来,由于美国搞单边主义,欧洲人想摆脱美国控制由来已久。2008年,欧盟借助气候变化议题发起了欧洲人主导的“新能源革命”,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这场“革命”陷入停滞。欧洲的思路是用光伏和风力发电等技术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并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甚至自掏腰包建立了欧洲碳减排交易机制,从而使欧洲一举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中心。但由于美国的抵制和发展中国家的疑虑,欧洲主导的新能源革命和全球减排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欧洲仍然受到石油市场的制约,需要看能源出口大国的脸色行事,这也是俄罗斯敢于向欧洲人叫板的底气所在。
美国人则采取了另一种思路,那就是近年来大搞页岩气革命,以气代油,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份额已经从2006年的1%增加到20%,五年间增长超过20倍。埃克森美孚公司的《2013年能源展望》预测,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65%,而全球产量的20%将来自北美。到2025年,页岩气革命将使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实现能源独立。
那么这次的乌克兰危机无疑给美国展示其“新能源肌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旦欧洲割断了与俄罗斯之间的“血管”和“气管”,美国就可以趁虚而入。这次释放的500万桶石油储备既可以看作是为欧盟打气的“见面礼”,也可以看作是未来打入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敲门砖”。欧洲人既然无法指望俄罗斯的油气,那么就必须义无反顾地投入美国的怀抱。
而这次美俄交锋的背后,其实还暗藏着一场“掐气管”之争。美国企图通过控制能源操纵他国的命运。3月13日,奥地利警方宣布,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逮捕令,逮捕了乌克兰天然气寡头德米特里·菲尔塔什。亚努科维奇时代,在由俄罗斯和乌克兰组建的俄乌能源公司中,菲尔塔什拥有45%的股份,该公司和亚努科维奇关系密切,一度成为俄罗斯天然气在乌克兰的独家销售商。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逮捕菲尔塔什,是对“亲俄寡头”不按“西方价值观”行事的警告,可谓是掐住了俄乌之间的“气管”。而近日在乌克兰“二次革命”中“咸鱼翻身”的季莫申科,早年也是以“天然气公主”的身份起家,旗下公司曾经一度垄断了乌克兰天然气市场的80%。当年,亚努科维奇搞掉季莫申科的理由也是因为她抛开了俄乌能源公司单独和俄罗斯签订了天然气进口协议。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被普京释放的俄罗斯前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3月9日也出现在基辅的独立广场,力挺季莫申科。据2011年在柏林电影节上映的德国纪录片《霍多尔科夫斯基》披露,当年霍氏之所以被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几天,他专程赶到美国,和美国的石油公司接触,商谈卖掉尤科斯石油公司事宜,这一举动无疑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能源安全。
如果说石油是现代工业得以维系的“血液”,那么天然气则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氧气”。从生物学角度看,无论是“割血管”还是“掐气管”都是致命的。十多年前,尽管美国入侵伊拉克时宣称不是为了石油,但事实是这场战争已经引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地缘政治大洗牌。而如今,当某国的“血管”和“气管”同时被人掐住时,除了听命于“管道帝国主义”,又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栏目主编)
一旦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就等于割断了俄罗斯向美欧输送油品的“血管”,使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大减。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俄罗斯固然受到损失,但缺少油气供应的欧洲无疑也会遭遇“贫血”之困扰。而且美国“割血管”的做法还可能造成国际油价提高,使俄罗斯向其他地区出口石油的收益随之增加。因此,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释放石油储备对于俄罗斯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美国之所以敢于“割血管”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借助这次机会对美国主导的“页岩气革命”的效果进行“压力测试”,并重新树立美国对欧洲的霸权。
近年来,由于美国搞单边主义,欧洲人想摆脱美国控制由来已久。2008年,欧盟借助气候变化议题发起了欧洲人主导的“新能源革命”,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这场“革命”陷入停滞。欧洲的思路是用光伏和风力发电等技术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并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甚至自掏腰包建立了欧洲碳减排交易机制,从而使欧洲一举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中心。但由于美国的抵制和发展中国家的疑虑,欧洲主导的新能源革命和全球减排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欧洲仍然受到石油市场的制约,需要看能源出口大国的脸色行事,这也是俄罗斯敢于向欧洲人叫板的底气所在。
美国人则采取了另一种思路,那就是近年来大搞页岩气革命,以气代油,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份额已经从2006年的1%增加到20%,五年间增长超过20倍。埃克森美孚公司的《2013年能源展望》预测,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65%,而全球产量的20%将来自北美。到2025年,页岩气革命将使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实现能源独立。
那么这次的乌克兰危机无疑给美国展示其“新能源肌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旦欧洲割断了与俄罗斯之间的“血管”和“气管”,美国就可以趁虚而入。这次释放的500万桶石油储备既可以看作是为欧盟打气的“见面礼”,也可以看作是未来打入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敲门砖”。欧洲人既然无法指望俄罗斯的油气,那么就必须义无反顾地投入美国的怀抱。
而这次美俄交锋的背后,其实还暗藏着一场“掐气管”之争。美国企图通过控制能源操纵他国的命运。3月13日,奥地利警方宣布,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逮捕令,逮捕了乌克兰天然气寡头德米特里·菲尔塔什。亚努科维奇时代,在由俄罗斯和乌克兰组建的俄乌能源公司中,菲尔塔什拥有45%的股份,该公司和亚努科维奇关系密切,一度成为俄罗斯天然气在乌克兰的独家销售商。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逮捕菲尔塔什,是对“亲俄寡头”不按“西方价值观”行事的警告,可谓是掐住了俄乌之间的“气管”。而近日在乌克兰“二次革命”中“咸鱼翻身”的季莫申科,早年也是以“天然气公主”的身份起家,旗下公司曾经一度垄断了乌克兰天然气市场的80%。当年,亚努科维奇搞掉季莫申科的理由也是因为她抛开了俄乌能源公司单独和俄罗斯签订了天然气进口协议。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被普京释放的俄罗斯前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3月9日也出现在基辅的独立广场,力挺季莫申科。据2011年在柏林电影节上映的德国纪录片《霍多尔科夫斯基》披露,当年霍氏之所以被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几天,他专程赶到美国,和美国的石油公司接触,商谈卖掉尤科斯石油公司事宜,这一举动无疑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能源安全。
如果说石油是现代工业得以维系的“血液”,那么天然气则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氧气”。从生物学角度看,无论是“割血管”还是“掐气管”都是致命的。十多年前,尽管美国入侵伊拉克时宣称不是为了石油,但事实是这场战争已经引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地缘政治大洗牌。而如今,当某国的“血管”和“气管”同时被人掐住时,除了听命于“管道帝国主义”,又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栏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