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一场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袭来,造成了空前的大灾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留给人们不仅仅是物质财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巨大的心理创伤。物质财产的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它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对灾区成长中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创伤将是十分沉痛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疏导,则可能转为慢性,影响一生。随着灾区学生恢复行课,如何安抚学生受伤的心灵,如何重建学生精神家园的重任也十分紧迫地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心理危机的表现和成因
地震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生理方面:入睡困难、早醒、易醒、睡眠质量下降,恶心呕吐,肌肉震颤,血压升高、头晕目眩、心跳加快、有窒息感和疲倦感,容易冒冷汗,口干舌燥等。
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在地震时看到了人员伤亡、房屋垮塌等灾难场景,受到了惊吓,对地震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地震发生后,学生担心自己和亲人及其所关心的人的生存问题、安全问题、救助问题,从而导致神经过度紧张,出现了生理上的一系列过激反应。
笔者所在的江油中学,在“5·12”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有序安全地转移到了学校操场,无一人伤亡。但是,正当我暗自庆幸本校师生平安时,突然一位广元籍女生晕倒在操场上,经校医马上实施急救后方才苏醒了过来。原来她非常担心她父母的安危。由于通讯中断,在接下来的二三个小时内仍然无法获得该生父母的信息,该生再一次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症状,又经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2.情绪方面:麻木、呆滞、焦虑、害怕、悲痛、愤怒、情绪失控,大哭大闹。
形成的主要原因:感觉到自己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无力与无助。看到或听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而感到无能为力,不能接受残酷的现实,从而产生了易怒、悲观、冲动的情绪。
3.认知方面:出现思维混乱、敏感、猜疑、自责自怜、迷茫,不信任他人,记忆力下降等。
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地震改变了学生的正常生活状态,打乱了生活节奏和规律,使学生难以适应异常生活状态;二是部分学生对地震缺乏科学的认识,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传言四起,担心随时又要发生地震,成为“惊弓之鸟”,疑神疑鬼,进一步加剧了恐慌心理。
4.行为方面:坐立不安、举止不协调、攻击或退缩、自杀或自残、暴饮暴食或拒食、过度依赖他人或药物等。
形成原因主要:地震后的阴影笼罩着大家的心理,一是木僵心理,虽然现在地震已经过去,由于未成年的学生亲历了悲惨的地震场面,他们还时时沉浸在对灾难情景的回忆之中,很难回到现实中来,应变能力相对降低了。二是负疚心理,学生看到地震夺去了亲人的生命而自己却爱莫能助,于是产生了一种负疚感甚至负罪感,从而导致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行为上出现退缩、害怕而过分依赖他人。
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三毕业班的一位女生在这次地震中被埋入废墟,后被救援人员成功救出,但人们发现爱说爱笑的她已变得沉默不语了,成绩一向名列前茅的她对学习变得毫无兴趣了。地震给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该生亟需心理干预。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对象和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向处于危机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从而安全地度过危机。这次地震的突然来袭使灾区学生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短时间内会产生一种应激状态,如不能及时疏导,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因此在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显得格外严峻和紧迫。
1.干预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针对学生而言,主要包括三类学生:一是学生中的幸存者,从废墟里面被救出的学生,他们是地震的亲历者、受害者,也是最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人群;二是现场目击者,就是亲临现场的学生,看到房屋倒塌,山崩地裂,人员被埋的现场或废墟,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这类学生也容易出问题;三是跟幸存者和目击者关系很要好的学生因为去关照看望同学或者到灾区当志愿者也会留下一定的创伤。
2.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与技巧
(1)培训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建立一支由班主任、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学校聘请心理专家对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培训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才能使心理危机干预更加科学、合理、富有成效地开展。
(2)帮助学生调整认知结构
我校有两名学生的亲人被地震夺去了生命,按理说这两人都该处于非常悲伤的时期,但是其中一位却表现得坚强而乐观,另一位表现得消极而悲观。这虽然与两个学生的性格、适应能力、亲友支持程度不同有关,但与不同个体对灾难的不同认识也有很大联系。所以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地震的科学知识,消除学生对地震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学生认识到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在抗灾斗争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承受力和适应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防御机制,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战胜灾难。
(3)传授学生应对地震的方法和技巧
虽然人类目前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报,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在地震面前就无能为力。地震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掌握应对地震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可以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教师要教给学生应对地震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一是震前的防范准备工作;二是地震时的避震策略和疏散措施,学校应不定时地进行地震模拟演练;三是震后的自救和防疫等。向学生讲清楚防震避震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一套求生的本领,有助于学生克服恐慌心理。
(4)引导学生进行松弛训练
一是让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大胆宣泄,让他们把由地震引起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都说出来、哭出来,而不是回避、压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是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的,自己并非孤单地面对这些不幸。
二是鼓励学生多看美好的事物,可阅读励志类的故事或优美的诗歌,听听轻音乐,参加体育锻练等。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平息不良情绪,尽快度过心理危机。
三是多用爱的语言去抚慰受伤学生的心灵,比如:“我感到你很坚强、很勇敢,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好好活着是你对亲人最好的祭奠”,“灾难会过去,我期待你的未来更加精彩”。教师要以长者之爱、师者之爱和友者之爱动其心,导其行。
(5)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建立支持系统
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制度,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消除学生的孤独感,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阳光和温暖。帮助失去亲人的学生加强与亲属的联系,与邻里社区的联系,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鼓励学生向老师倾诉,与老师沟通。心理干预老师要重点做好幸存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以上措施,使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尽快走出地震的阴影。
(6)转换思维方式,学会幽默,笑对生活
引导学生震后向开阔处想,进行逆向思维,换个角度就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比如,某学生家的房屋在地震中被震垮了,该生可以这样思考:我还是幸运的,因为,地震夺去的只是财产,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地震震垮的只是房屋,而不是全部财产;地震是无情的,但人间有爱。正如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所言:“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一位汶川地震的幸存者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记者问他感觉怎么样,他想了半天说:“地震好凶噢!老子被挖出来,看到外国人,还以为被震到外国去了。”这种遇到不幸时保持乐观、大度、幽默的性格,为沉痛的悲伤带来许多安慰和轻松。我们要学会幽默,笑对生活,要笑着度过每一天。正如温家宝总理看望幸存的一个小女孩时所说的那番话:“这是场灾难,很快就有吃的了。你要坚强,你活下来了就要好好地活下去。”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是多难可以兴邦,相信有强大的祖国和人民作后盾,我们灾区学生的生活将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特别说明:本文完成于受灾帐篷内,虽然条件艰苦,但作为教师,想以此为灾区学生做点有意义的事,愿他们受伤的心灵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中学)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