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高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科学化在线开放课程,并适时优化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水平大幅提高。文章首先介绍在线课程建设中大数据技术的作用,然后总结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如评价主体不够多元、评价内容不够丰富、评价手段不够创新,最后探究优化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0 引言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凭借普适性在各大高校推广,这既能调动师生学习能动性,又能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进而优化高校课程结构,深化高校课程改革。为动态了解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务必完善全过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价值,真正实现以评促建。大数据环境下,深入研究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1 在线课程建设中大数据技术的作用
  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即在大数据技术辅助下整合数据,为决策科学化制定提供依据,从整体上提高资产价值[1]。当大数据技术用于高校在线课程建设,凭借大容量、多种类、高速度、真实性、高价值等特征满足在线课程高质量建设需求,一定程度上调动在线课程建设热度,逐渐提高在线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势,动态整合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创新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线上与线下课程结合法、慕课教学法等,取得高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理想效果。实际上,在线课程建设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能够满足教与学主体随时学习需要,同时,大数据技术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构建给予技术支撑,对于公共课程来说,能够提高师资利用率,使高校办学效益最大化。
  2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2.1 评价主体不够多元
  在线开放课程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主要围绕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结果科学制定、合理调整课程优质建设方案,实现课程内容精细化设计、课程高效管理等目的。然而当前评价主体尚未达到多元化要求,主要围绕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同行专家获知评价内容,据此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究,由于评价视角未向学生倾斜,上述评价主体多数情况下关注传授效果,不同程度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学习效果[2]。大数据为基础的线上教学模式推广后,意味着教学过程式评价需求与日俱增,进而会增加评价主体的工作压力,但评价主体层面做出的改变甚少,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难以真实反映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导致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短时间内停滞不前。
  2.2 评价内容不够丰富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原有总结性评价的实效性遇到较高挑战,因为新教学模式下,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成为常态,如果一味运用总结性评价模式,或者课程质量评价活动流于形式,那么评价结果完整性、真实性无从保证,并且不利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今,总结性评价从两方面体现,分别是学生总结性评价和教师总结性评价,前者以期末考试、课程设计、项目方案等形式表现;后者以督导教学、同行评教两种方式表现。
  2.3 评价手段不够创新
  当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要求逐渐提高,传统评价手段缺乏实用性,所得出的评价结果片面指导课程质量提升策略制定和实施[3]。即便部分高校运用大数据进行课程质量评价,但往往因数据信息片面挖掘、评价指标不够细化而影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现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步伐迟缓,高校部分教师根据在线学习时长、登录频次等表面信息评价学习效果,实际上,指定学科及课程的学习时间、作业完成度等指标信息采集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或者信息内容片面化获取。除此之外,各高校现有评价指标差异化,同一课程的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性,最终会延长评价时间、增加评价成本,导致在线开放课程教与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路径
  高校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优化高校课程建设效果,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并以混合式教学理论、协作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成果导向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高校信息化教学需要,适时探索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常态建设策略。下文从过程式评价策略改进层面分析,从整体上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
  3.1 评价主体多元化
  单一评价主体对在线开放课程教与学情况了解甚少,因为评价主体的评价视角局限化,所得出的评价结论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在线开放课程教与学效果。基于此,应多元化设定评价主体,使其在不同视角评价教学情况、学习情况,得出相对完整的评价结果。实际上,多元评价主体能为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提供合力,并精准掌握学生在信息化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得知各科教师授课需求,了解教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能力进步情况,为课程优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一般来说,在传统评价主体基础上增加技术员、学生、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评价主体间明确分工、协同合作,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得出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推动在线开放课程质量提升策略有的放矢。
  3.2 评价内容丰富化
  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过程中,高校联用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这既与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又能为在线课程教學改革提供依据。由于课程种类不同,所以多元评价主体应在意见协商的前提下科学设置权重,最终得出综合测评结果。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了解基本学情、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改进后总结性评价体系,即充实评价内容,将课程设计、项目解决方案、模拟工作环境、趣味竞赛等指标纳入其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表现及教师教学效果。发展性评价指的是,针对过程式学习、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3.3 评价手段创新化
  大数据背景下,适时创新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十分关键,为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坚持联合评价原则,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此期间,充分发挥网络大数据技术优势,通过挖掘价值信息,针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得出学习行为、教学行为间的联系,经关联性分析得出可靠的评价结论[4]。某高校运用专家定性评价法分析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并全面记录、妥善存储数据信息,据此判断在线课程教与学效果,弥补传统评价法的不足,为高校信息化教学策略改进及创新式运用奠定坚实基础。评价手段创新后,能够减少遗漏评价、错误评价现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有效性大幅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到来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适时优化,这既能缩短课程评价时间,又能大大提高课程评价效率,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提升提供可行性策略。具体来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手段创新化,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在可靠性方面得到保证,能够推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与学工作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方旭.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7):98-103.
  [2]杨晓宏,李运福,杜华,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引入及教学质量认定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8):50-58.
  [3]魏海燕.高校日语在线课程建设与研究—基于MOOC,SPOC的《日本社会与文化》在线课程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5):178-179.
  [4]张建飞,胡央波,纪雪聪.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探究—基于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6):19-24,37.
  (编辑 何 琳)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探究VR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再以SWOT法分析现阶段VR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VR教育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3点战略制定的启示:一是统筹做好整体布局和项层设计;二是多方协同,打造行业标准,拓展国际空间;三是试点投放,改变传统观念。文章为VR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虚拟现实;教育;SWOT分析;发展战略  0 引言  虚拟现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己经得到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广泛认可,对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把CBL和PBL教学法于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力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特殊时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CBL
摘 要:大学教育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病毒疫情)时,教育重点将转至在线教育,“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则成为整体教育的重要特点。如何进行设计类课程和实验的在线教学,以及如何进行课程效果及成绩的评定,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针对设计类课程的特点结合在线教育教学模式,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设计成绩评分,并实际应用到“电子课程设计”中。实际教学效果表明,所设计的评分方法可行、合理、客观,有利于提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产运营和生产活动不断产生了大批量的数字信息,学术上称这些数字信息为“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储存这些“数据”。大数据技术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使用常规的软件或者工具对数据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等操作。大数据技术可分为数据库、数据挖掘、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的高职学情,在数据搜集、数据分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WebQuest教学模式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将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课程思政融入、学习体系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为轴线,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通过一个案例探究该模式下各教学模块的实施方案,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摘 要:伴随计算机及相关行业迅猛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科技产品得到广泛运用。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培养职责,文章着重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讲授知识有滞后性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探讨研究,围绕这些问题阐述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
"电路CAD与电子识图训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具有教学模式单一、偏重于工具软件的操作、教学内容缺少职业岗位训练等弊端。为改变现状,文章以物联网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在课程中加入了真实企业产品案例,重现完整的工作情境,然后通过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程层面达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1+X”证书制度与原有的证书体系相比较,是制度上的重要创新。要使“1+X”证书制度真正的落地实施,职业院校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人才培训培养模式。文章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为例,分析了在“1+X”证书制度实施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哈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针对具体问题制订的措施和实施后的效果,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1+X”
摘 要:随着移动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可实现频谱效率提升的5G移动通信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传统双工通信技术有时分与频分双工模式。TDD是同频率不同时隙进行信号发送接收,全双工通信可实现同时频信息传输,成为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G技术是未来通信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以其高效率获得巨大发展前景。文章阐述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特点,介绍5G移动通信技术关键技术,重点探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巨大,急需高等教育积极发力.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及相关课程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分析高校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