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引申拓广,培养数学思维的发散性;揭示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联想转化,促进知识的迁移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策略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例题是编者从茫茫题海中经过反复筛选、精心选择出来的,是学生掌握双基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处理好例题的教学,对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引申拓广,培养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教学中,若对一些典型的例、习题进行变式处理,如改变原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逆向思维、反例分析等,即可以在演变多解过程中,使得学生在知识及方法的纵横方向分别得以拓广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1数学必修⑷P122第3题证明:对任意a,b,c,d∈R,恒有不等式(ac+bd)2≤(a2+b2)(c2+d2) (1)
对于⑴式能否有更深刻的变化呢?将不等式⑴字母分别排序,得(a12+a22)(b12+b22)≥(a1b1+a2b2)2 (5)
通过分析知道,可以按字母增加的方向演变。
[变4]设a1、a2、a3、b1、b2、b3∈R,
求证:(a12+a22+a32)(b12+b22+b32)≥(a1b1+a2b2+a3b3)2 (6)
此时,利用学生的连续思维所产生的思维惯性,教师因势利导,把问题推广。
推广 设ai,bi∈R(i=1,2……n),则
(a12+a22+……+an2)(b12+b22+……+bn2)≥(a1b1+a2b2+……+anbn)2
(当且仅当ai=kbi时,取“=”号)
这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叫柯西不等式。不等式(5)、(6)即柯西不等式当n=2和n=3时的特例。
如此层层推进,使结论更加完美,更具有普遍性。
上述对原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演变和多解,这样从一题多变到一题多解,使知识横向联系,纵向深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揭示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
三、联想转化,促进知识的迁移
<例>方程sinx=lgx的解有( )个。(A)1(B)2(C)3(D)4
学生习惯于通过解方程求解,而此方程无法求解常令学生手足无进。若能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此题的本质为求方程组y=sinxy=lgx的公共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家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课本是教学之本,深挖教材的潜力,充分发挥教材的自身作用,处理好课本例、习题的教学十分重要.立足课本,对课本典型例、习题进行演变、探究、引申、拓广、应用,由点到面,由题及类,解剖一例,带活一串,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教学,深化了基础知识,培养了思维品质,发展了思维能力,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带兵.刍议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存在的误区[J].数学之友,2011.05
[2]张凌云.如何发挥高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0
【关键词】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策略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例题是编者从茫茫题海中经过反复筛选、精心选择出来的,是学生掌握双基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处理好例题的教学,对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引申拓广,培养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教学中,若对一些典型的例、习题进行变式处理,如改变原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逆向思维、反例分析等,即可以在演变多解过程中,使得学生在知识及方法的纵横方向分别得以拓广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1数学必修⑷P122第3题证明:对任意a,b,c,d∈R,恒有不等式(ac+bd)2≤(a2+b2)(c2+d2) (1)
对于⑴式能否有更深刻的变化呢?将不等式⑴字母分别排序,得(a12+a22)(b12+b22)≥(a1b1+a2b2)2 (5)
通过分析知道,可以按字母增加的方向演变。
[变4]设a1、a2、a3、b1、b2、b3∈R,
求证:(a12+a22+a32)(b12+b22+b32)≥(a1b1+a2b2+a3b3)2 (6)
此时,利用学生的连续思维所产生的思维惯性,教师因势利导,把问题推广。
推广 设ai,bi∈R(i=1,2……n),则
(a12+a22+……+an2)(b12+b22+……+bn2)≥(a1b1+a2b2+……+anbn)2
(当且仅当ai=kbi时,取“=”号)
这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叫柯西不等式。不等式(5)、(6)即柯西不等式当n=2和n=3时的特例。
如此层层推进,使结论更加完美,更具有普遍性。
上述对原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演变和多解,这样从一题多变到一题多解,使知识横向联系,纵向深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揭示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
三、联想转化,促进知识的迁移
<例>方程sinx=lgx的解有( )个。(A)1(B)2(C)3(D)4
学生习惯于通过解方程求解,而此方程无法求解常令学生手足无进。若能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此题的本质为求方程组y=sinxy=lgx的公共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家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课本是教学之本,深挖教材的潜力,充分发挥教材的自身作用,处理好课本例、习题的教学十分重要.立足课本,对课本典型例、习题进行演变、探究、引申、拓广、应用,由点到面,由题及类,解剖一例,带活一串,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教学,深化了基础知识,培养了思维品质,发展了思维能力,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带兵.刍议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存在的误区[J].数学之友,2011.05
[2]张凌云.如何发挥高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