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广东省部分高校60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应对能力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常见5类运动损伤给出只有一个正确备选答案的现场应急处理方案,供学生选择。结果:5类急性运动损伤现场应对答对率平均为37.35%,答错率平均为62.65%,提示大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低下。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在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运动损伤的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急性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以确保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急性运动损伤 现场应对能力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ON-SITE CAPACITY FIR
HANDLING URGENT ATHLETIC INJURIES
YIZHICHENG
(GUANGDONG BAIYUN INSTITUTE)
Abstract: Aim: To survey on the on-site capacity for handling athletic injuries among 600 non-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parts of Guangdo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5 common kinds of athletic injuries, students are give a treatment of on-site handling, provided with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to choose,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s. Outcome: From the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 of the right answers is 37.35%, while that of the wrong ones 62.65%,which implies college students′capacity for handling urgent athletic injuries is low. We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capacity or handling athletic injuries, to ensure that the national fitness exercise is developing healthily, besides adopting the policy of putting prevention first in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Urgent AthleticInjuries On-site handling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业余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广,所涉及运动项目多,发生运动损伤比较常见。据夏成木2002年的调查显示,运动损伤发生率为49%[1],另有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94.75%[2]。运动损伤的治疗,急救处理对伤员愈后和运动能力有极大关系。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甚至影响健康[3],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在心理上,运动员受伤后的反应主要有“恐惧、紧张、疲惫、缺乏信心、内疚自责、忧郁”等[4],凡此都将严重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据此,本文对广东省6所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现场应对能力的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发出调查表600份,回收调查表598份,作废15份,回收率达99.67%,有效率达97.16%。
1.2.2 实地考察法
对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学院、广东行政学院、广州美院、湛江师范学院、海洋大学、茂名学院等部分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1.2.3 统计处理
数据资料在SPSS10.0计算机软件上采用行×列χ2检验和四格表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α=0.05。
2调查结果
2.1运动损伤应急处理调查
表1列出了大学生运动损伤应急处理调查结果,在调查回收的583份有效问卷中,对各种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措施选择,错误率的高到低分别是:“拉伤”占85.06%、“挫伤”占78.73%、“肌肉痉挛”占57.63%、“擦伤”占44.89%,“扭伤”占33.48%,平均错误率高达62.65%。这种情况,提示大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低下。
表1 常见急性运动损伤现场应对调查结果(n=583)
关节损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 肌肉痉挛 皮肤擦伤
答案 人次 %人次%人次%人次% 人次%
正确 32856.3 67 11.5 124 21.3 24742.4 263 45.1
错误 20143.7 51688.5 459 78.7 33657.6 320 54.9
5种常见损伤的答案选择正、误率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关节损伤的现场应对正确率最高与其它4项比较差异显著(P<0.01)。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的现场应对错误率最高与其它3项比较差异显著(P<0.01)。肌肉痉挛和皮肤擦伤正、误率无差异(P>0.05)。
2.2 珠三角与粤西地区高校调查情况
表2为珠三角和粤西两地区大学生急性运动应对能力调查结果。
表2珠三角和粤西两地区大学生急性运动应对能力调查结果比较
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肌肉痉挛 皮肤擦伤
n 正误 正误 正误 正误 正误
珠三角高校331 211 12036 29564 267 130201 131 200
粤西高校252 1718131 22160 192 117135 132 120
总 计 583 328210 67 516124459 247336 263 320
经χ2检验两地区学生对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和肌肉痉挛的现场应对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仅在皮肤擦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掌握中,粤西高校答对率高于珠三角高校(p<0.05)。
3 讨论
根据调查显示,583分有效问卷中,对运动损伤正确应急处理的选对率占37.35%。其中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这两项应急处理正确的人数是67和124,分别占11.49%和21.27%。据有关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关节扭伤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挫伤、拉伤等[5-9]。这种缺乏运动损伤后应急处理知识的情况,令伤者无法现场采用正确方法进行应对,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这对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管大量的专家学者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作出大量的努力[10],但运动损伤在高校学生中还是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伤员的愈后,如在很多种损伤的应急处理中,首先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否则可因出血而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则往往是产生粘连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此外,未能及时处理的损伤将延迟愈合,可能转成慢性损伤,给治疗带来困难,也给伤员带来痛苦。这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对伤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学校体育通常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这是从根本上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应当永远遵循的原则。然而,运动损伤又是一种难以杜绝的现象,加强对于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里是没有关于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教学内容,或者未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较高,也是师生重视程度较高的损伤类型。教学中相对重视,通常讲解较多,强调较严,学生对此掌握相对较好,也佐证了这一事实。
调查中显示,大部分的运动损伤都在课余体育运动中发生,这与肖南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1]。一般在课余运动中没有老师指导,部分学生对运动损伤认识不足,不重视准备活动以及不正确的动作都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现场没有老师的正确处理示范,也是使学生现场应对能力低下的原因。
珠三角和粤西两地区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有皮肤擦伤的应对粤西高校优于珠三角高校,这可能与粤西地区高校之间经常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有关。总体上两地区的学生对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是没有差异的,提示这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4 建议
4.1 普及体育卫生知识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知识,增强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之一旦受伤即能作出正确处理,以防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4.2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增加临场教练或医务人员。这样既能给受伤的同学进行应急处理,又能教育其他同学。
4.3 增设有关于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的课程,让学生懂得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成木.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3,29(3):95-96.
[2] 甘军劳.对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及预防[J].江汉大学学报,1995,12(3):90-93.
[3] 吴洪革.大学生体育竞赛及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8(4):115-116.
[4] 乔玉成.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康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75-77.
[5] 方云.普通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防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14):52-53
[6] 崔素珍,陈景,宋加华.篮球运动中踝部损伤的发病规律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41-42.
[7] 王家安,胥中江,冯建军.对军校学员运动损伤规律之探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9(1):74-76.
[8] 郝光安,武援朝.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创伤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2):213—214.
[9] 陈立,任秀琪.不同季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4(13):65-70
[10] 宋亚丽.浙江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9(增刊):50-52.
[11] 肖南,赵洪.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其预防[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2,18(1):75-77.
关键词:大学生 急性运动损伤 现场应对能力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ON-SITE CAPACITY FIR
HANDLING URGENT ATHLETIC INJURIES
YIZHICHENG
(GUANGDONG BAIYUN INSTITUTE)
Abstract: Aim: To survey on the on-site capacity for handling athletic injuries among 600 non-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parts of Guangdo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5 common kinds of athletic injuries, students are give a treatment of on-site handling, provided with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to choose,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s. Outcome: From the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 of the right answers is 37.35%, while that of the wrong ones 62.65%,which implies college students′capacity for handling urgent athletic injuries is low. We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capacity or handling athletic injuries, to ensure that the national fitness exercise is developing healthily, besides adopting the policy of putting prevention first in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Urgent AthleticInjuries On-site handling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业余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广,所涉及运动项目多,发生运动损伤比较常见。据夏成木2002年的调查显示,运动损伤发生率为49%[1],另有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94.75%[2]。运动损伤的治疗,急救处理对伤员愈后和运动能力有极大关系。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甚至影响健康[3],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在心理上,运动员受伤后的反应主要有“恐惧、紧张、疲惫、缺乏信心、内疚自责、忧郁”等[4],凡此都将严重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据此,本文对广东省6所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现场应对能力的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发出调查表600份,回收调查表598份,作废15份,回收率达99.67%,有效率达97.16%。
1.2.2 实地考察法
对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学院、广东行政学院、广州美院、湛江师范学院、海洋大学、茂名学院等部分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1.2.3 统计处理
数据资料在SPSS10.0计算机软件上采用行×列χ2检验和四格表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α=0.05。
2调查结果
2.1运动损伤应急处理调查
表1列出了大学生运动损伤应急处理调查结果,在调查回收的583份有效问卷中,对各种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措施选择,错误率的高到低分别是:“拉伤”占85.06%、“挫伤”占78.73%、“肌肉痉挛”占57.63%、“擦伤”占44.89%,“扭伤”占33.48%,平均错误率高达62.65%。这种情况,提示大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低下。
表1 常见急性运动损伤现场应对调查结果(n=583)
关节损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 肌肉痉挛 皮肤擦伤
答案 人次 %人次%人次%人次% 人次%
正确 32856.3 67 11.5 124 21.3 24742.4 263 45.1
错误 20143.7 51688.5 459 78.7 33657.6 320 54.9
5种常见损伤的答案选择正、误率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关节损伤的现场应对正确率最高与其它4项比较差异显著(P<0.01)。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的现场应对错误率最高与其它3项比较差异显著(P<0.01)。肌肉痉挛和皮肤擦伤正、误率无差异(P>0.05)。
2.2 珠三角与粤西地区高校调查情况
表2为珠三角和粤西两地区大学生急性运动应对能力调查结果。
表2珠三角和粤西两地区大学生急性运动应对能力调查结果比较
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肌肉痉挛 皮肤擦伤
n 正误 正误 正误 正误 正误
珠三角高校331 211 12036 29564 267 130201 131 200
粤西高校252 1718131 22160 192 117135 132 120
总 计 583 328210 67 516124459 247336 263 320
经χ2检验两地区学生对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和肌肉痉挛的现场应对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仅在皮肤擦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掌握中,粤西高校答对率高于珠三角高校(p<0.05)。
3 讨论
根据调查显示,583分有效问卷中,对运动损伤正确应急处理的选对率占37.35%。其中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这两项应急处理正确的人数是67和124,分别占11.49%和21.27%。据有关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关节扭伤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挫伤、拉伤等[5-9]。这种缺乏运动损伤后应急处理知识的情况,令伤者无法现场采用正确方法进行应对,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这对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管大量的专家学者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作出大量的努力[10],但运动损伤在高校学生中还是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伤员的愈后,如在很多种损伤的应急处理中,首先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否则可因出血而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则往往是产生粘连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此外,未能及时处理的损伤将延迟愈合,可能转成慢性损伤,给治疗带来困难,也给伤员带来痛苦。这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对伤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学校体育通常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这是从根本上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应当永远遵循的原则。然而,运动损伤又是一种难以杜绝的现象,加强对于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里是没有关于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教学内容,或者未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较高,也是师生重视程度较高的损伤类型。教学中相对重视,通常讲解较多,强调较严,学生对此掌握相对较好,也佐证了这一事实。
调查中显示,大部分的运动损伤都在课余体育运动中发生,这与肖南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1]。一般在课余运动中没有老师指导,部分学生对运动损伤认识不足,不重视准备活动以及不正确的动作都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现场没有老师的正确处理示范,也是使学生现场应对能力低下的原因。
珠三角和粤西两地区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有皮肤擦伤的应对粤西高校优于珠三角高校,这可能与粤西地区高校之间经常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有关。总体上两地区的学生对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是没有差异的,提示这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4 建议
4.1 普及体育卫生知识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知识,增强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之一旦受伤即能作出正确处理,以防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4.2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增加临场教练或医务人员。这样既能给受伤的同学进行应急处理,又能教育其他同学。
4.3 增设有关于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的课程,让学生懂得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成木.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3,29(3):95-96.
[2] 甘军劳.对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及预防[J].江汉大学学报,1995,12(3):90-93.
[3] 吴洪革.大学生体育竞赛及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8(4):115-116.
[4] 乔玉成.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康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75-77.
[5] 方云.普通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防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14):52-53
[6] 崔素珍,陈景,宋加华.篮球运动中踝部损伤的发病规律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41-42.
[7] 王家安,胥中江,冯建军.对军校学员运动损伤规律之探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9(1):74-76.
[8] 郝光安,武援朝.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创伤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2):213—214.
[9] 陈立,任秀琪.不同季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4(13):65-70
[10] 宋亚丽.浙江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9(增刊):50-52.
[11] 肖南,赵洪.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其预防[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2,18(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