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乐:十年的选择

来源 :网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可的品牌。”他认为杂志内容和设计的风格非常符合这项运动时尚的定位。在他的印象中,《网球》甚至是在大学生涯就开始陪伴他,“但这肯定是我的记忆发生了错误,因为我2003年已经大学毕业了,但确实感觉这本杂志已经伴随了我很久很久。”陈君乐说走过十年的《网球》杂志对他有着很大的影响,2007年他在五星体育创办了一档网球节目,也取名叫《网球杂志》,“当时取名的时候也没多想,也许是《网球》在我脑海中的深刻印象,就下意识地选了这样一个名字。”
  2
  2009年的温布顿是陈君乐第一次温网之行,那也是他第一次给《网球》杂志供稿。当时《网球》杂志考虑做一篇中国球员在温网的综述,就和在温网采访的陈君乐取得了联系,询问他在这个选题上是否有可以挖掘的亮点,“一般接到杂志的约稿我会先想一想,必须感觉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想要表达才会应下来。”陈君乐说那届温网金花们在第三轮结束前全军覆没,交出了2008年法网后最为惨淡的的答卷,而对中国球员的采访让他有颇多感触。他在现场做完采访后感觉这几个姑娘处在一个取得佳绩后势头回落的一个阶段,所有人的状态都不兴奋,而且对于各自的网球生涯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迷茫。随后,他就以此为题,通过采访中了解的一些细节,将郑洁与一年前相比发球时速10英里的下滑、本次温网发球训练的不系统延伸到对金花们单飞后适应能力和角色转变的深层次思考,写出了《迷茫的草地》。“这篇文章是我在大满贯现场报道的所有述评文章中印象很深的一篇,只有在现场面对面的采访中你才能捕捉到表象背后的东西,通过与球员的眼神交流,她们说话时候的语气语速,而纸面上的文字实录是无法让你体会到这些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例证。”
  在2010年7月纳达尔赢得温网冠军后,《网球》杂志向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纳达尔的时代是否已经到来?”陈君乐在接到编辑的约稿电话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明确“时代”的概念,在此之前能够称得上建立时代的只有桑普拉斯和费德勒。对于这次“时代大讨论”,陈君乐的答案是倾向于否定的,在文章的开头他就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纳达尔的成就已经足以被称为伟大,但纳达尔的伟大却还不足以构筑起一个时代。”在这篇《硬地是“纳达尔时代”的试金石》刊登在《网球》2010年8月刊和陈君乐的博客之后,引来了很多人对于他的观点的质疑,随后陈君乐还专门对提出质疑的球友一一作了回复。回忆起三年前的这篇作品,陈君乐仍然坚持自己当时的观点,他说这篇文章现在还是经得起考验的。“硬地的价值问题,是这篇文章的立足点,也是最难辩驳的,硬地对于考量一名球员的统治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否认的。”纳达尔的打法在当时还没有办法在硬地球场做到一种稳定的态势,总是会走上回归红土的路线,而“他的体能是否能够保证在温网后的硬地比赛中拥有足够的冲击力”也是他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个疑问,陈君乐认为这在当时是阻止纳达尔建立自己时代的障碍。
  3
  陈君乐说,自己很庆幸在十年之前坚定地把网球这个当时只是爱好的东西当成职业来做。2003年7月份刚刚进入上海电视台的时候,进入体育频道的新员工都会被要求填一个志愿,大多数人都填的是去足球组、篮球组这两个大组,只有陈君乐填的是“我要做网球”,随后台领导就找他谈话,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去采访喜力公开赛,“我说有啊!那太好了!”陈君乐说当时也没想过未来一定要走网球这条道路,但这一做就是十年。这十年中他经历了最初喜力公开赛的锻炼,得到了现场采访大满贯赛事的机会,也有过挫折和低谷。
  2010年底,陈君乐主持的《网球杂志》节目由于收视率长期不达标而被取消,他在2010年12月23日发微博向球迷宣布了这件事:“是地,猜得没错,我也不瞒着了。《网球杂志》,2010年12月,死于收视率综合症,终年三岁零四个月。能长到这么大,其实挺不容易了,他活着累,我养着也累,歇了也好。对不住了,各位看官。”谈及此事,陈君乐笑言“你们《网球》杂志比我的《网球杂志》生命力强多了。”这个每周一次半小时的节目从2007年美网诞生以来,从写稿、出镜主持、编画面到做后期都是陈君乐一个人来完成,节目播出后他还要一段一段地转制、分割上传到自己的博客做推广。“后来我跟胡力涛说过,这个节目会用到不少高网的画面,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版权,所以就要做很多处理把他们的解说声音盖掉,这就需要配上一些现场的击球声,比如这一拍击球我要选一个什么样的声音盖上去。”繁重而细碎的工作量让陈君乐支撑的非常辛苦,他说当时节目被取消之后反而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当时网球远没有现在受关注程度这么高,大环境的恶劣才是根本原因。
  但一年之后,网球的希望之火再次燃起,2011年6月五星体育《体育夜线》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十分钟网球版块《网球G中营》,这档节目虽然在2011年的上半年就已经开始策划推出,但确是借着李娜法网夺冠的热潮着实火了一把。在去年由于陈君乐转岗的缘故,《网球G中营》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在转岗之后,陈君乐现在专门做主持人和球评,编导的工作就不再负责了。
  “到现在为止,我的身份从现场采访大满贯的记者、栏目和新闻的编导到栏目的主持、赛事的解说评论,电视媒体的领域里与网球有关的工作我都做过了。”
  回顾十年来的网球生活,他说当初根本没想过网球在中国会有如此的发展程度,“大师杯、大师赛、李娜的大满贯冠军,这些在2003年的时候谁能想象到呢?”而陈君乐的网球生活也越来越充实,从当年坚持的爱好到如今成为占据生活大部分的事业。“2003年7月《网球》杂志创刊的时候,我正好毕业参加工作,进入电视台做网球,感觉十年来《网球》的发展和我的从业经历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希望这本杂志和我在未来的十年中都能够迈向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是造时势的英雄。房价涨得太高,人就会焦虑;工作做得太久,人就会厌倦,杜拉拉式的中产梦充满了矛盾。焦虑无所不在,机会却也四处蛰伏,光鲜精致的背后,更多的是职场中的忍耐。升职加薪充满诱惑,而真正向往的却是没有压力的生活。    重点推荐:     《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李可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9.80    迈入2007年,有人满怀丰收的喜悦,也有人也揣着颗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记述抗癌历史和科學发现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控诉人类中的某些利益团体,如何阻挡社会更快速地靠近癌症真相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既得利益集团如何把延续有效发现的代价成功或者不成功地“转移给不该承受的人”的书。     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每天一定面对两个“不可知”的世界,一是你所探索的领域,永远有边缘问题追问着你的心灵和头脑,引导或者逼迫你给出相对清晰的解释。二是你所参与探索的“社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