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电影节目的三度创作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个世纪50年代,《电影录音剪辑》类节目通过把电影原声素材在广播节目中二度创作,让广播吸引了大批影迷朋友,创作出了一种广播电影节目形式。现在为了能够贴近当下听众的需求,又出现了更多的呈现形式,对广播电影节目进行三度创作。本文以新型广播电影栏目《电影相对论》为例,分析如何对广播电影节目进行三度创作:将电影评论、电影原声再现、旁白解读、电影创作谈等节目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嫁接,努力让广播电影节目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听众耳畔。
  【关键词】广播 电影节目 三度创作 影评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既有艺术审美价值,也是社会文化消费的巨大资源。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老一辈广播工作者就创造出了独特的文艺广播门类——《电影录音剪辑》。它通过把电影素材在广播上的二度创作,把电影声音部分同电台的解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出原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电影录音剪辑》在观影条件不足的时代创造出了听电影的艺术形式,积累了大批忠实的广播电影节目听众,广受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丰富,要求获得的感受也越来越苛刻,不再满足于收听仅以录音剪辑为内容的节目。电影这种以视听结合为主导的艺术作品,如果依旧运用传统的广播手法,以单一声音作为呈现方式,不仅会缺少画面所拥有的即视感与立体感,也难以滿足受众获取电影剧情以外多重信息的心理需求。作为新一代的广播人,我们应该以更广阔的互联网思维,与节目听众进行更多的良性互动。为此我们在传统《电影录音剪辑》节目的基础上进行三度创作,将引发思考与讨论的电影片段进行简短再现,将电影音乐穿插在语言间作为铺陈,用旁白的形式对影片进行大体概括及补充说明,让广播电影节目以更加新鲜饱满的姿态呈现在听众面前,以最快的时间抓住听众的耳朵,吸引听众的注意。
  下面我们就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成中央电台)广播栏目《电影相对论》为例,分析一下该从哪些方面对广播电影节目进行三度创作,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
  一、《电影相对论》栏目中三度创作的操作指向
  《电影相对论》是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频率播出的一档广播电影栏目,最初的开办设想是避免电影节目的简单化表达,让节目丰富好听。《电影相对论》紧跟电影风潮,每月随新片上映不定时播出,每期节目选取最具话题性及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展开介绍,选取适合的影评嘉宾对电影进行评论。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和听众反馈的持续获得,节目组也逐渐清晰了对广播电影节目进行三度创作思路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向,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电影评论的分寸把握
  广播节目中对影片的讨论不同于文字影评,要避免高高在上的说教,尽量使用通俗流畅的口语表达。在《电影相对论》中,节目呈现避免概念化的语言和高冷术语。主持人充分发挥掌控气氛的作用,要求嘉宾随性自然,语气和态度也尽量平易近人。在话题的开发上追求丰富跳跃,为听众带去新鲜感。
  同时,避免流俗的专业化评论是广播电影节目三度创作的公信力体现。评论观点应该是发人深省的、掷地有声的,而不是人云亦云。例如在有关电影《亲爱的》这期节目中,影评嘉宾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在这部电影中,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尊严,更有小人物的信仰和执著。只要有希望,梦想一定会实现。每一个人看完这部片子,不能光是沉溺于泪水当中,应该从心中唤起对于生活的信仰,对于生活的坚持,这恰恰是影片带给观众最温暖的提示。”这类评述将观影感受升华到了一种敏锐的生活感悟,引起听众对于节目的思考与认同。
  广播电影节目不是院线大片的光荣榜和宣传栏,在客观坦诚的立场下不回避影片的不足之处,即所谓有褒有贬、褒贬分明。我们以《撒娇女人最好命》这期节目为例,评论嘉宾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也许这是一部诙谐幽默、让人们能够痛快笑一场的时装剧,但是这个故事本身为了讨巧,导致所有出场的女性形象都过于脸谱化、平面化,女汉子和撒娇女的形象看似特征鲜明实则完全没有性格可言。当今女性应以具有丰富的内涵层次为美,撒娇卖乖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自立、自信、自强才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节目对于电影肯定或批评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为听众做出正面的引导。
  2.影评嘉宾的选择
  影评嘉宾在广播电影节目的三度创作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独特的观点、犀利的语言,以专业的视角对电影进行深度剖析,体现出节目更完整的思想内涵,为听众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在选择嘉宾时,我们很少邀请电影主创人员做带有个人体验和主观色彩的访谈,多是邀请对于电影保持客观态度的嘉宾。同时,根据每部电影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身份的影评嘉宾,专家、电影从业者、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代表都曾在节目中表达他们的观点与态度。
  例如在《青春片的那些事》这期节目中,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位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的90后学生。他用年轻人的视角去看待青春和青春片,使聽众耳目一新,也拉近了节目与听众间的距离。由此看来,影评人的选择也要因每一期节目的不同而因地制宜,才能满足节目所需的个性和思想性。
  3.挖掘影片背后的故事
  在《电影相对论》中,影人创作谈、拍摄花絮或明星轶事也是节目内容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满足受众猎奇的花边新闻,而是作为贴合电影的辅助素材,展现的是影片背后的故事,使其成为有益的补充和完善。由电影工作者亲口讲述创作电影的过程与目的,分享拍摄中的点点滴滴,使听众能够深入理解电影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令听众对影片具有更加饱满的认识。
  比如介绍《亲爱的》这部电影的节目中,导演陈可辛讲述了电影背后真实的故事,由黄渤扮演的主人公田文军在现实生活中叫彭高峰,他的孩子于2008年3月25号被人贩子拐走,从此他便踏上了艰难的寻子之路。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儿子。然而他只是千千万万丢失孩子的父母中幸运的一个,仍然有无数的家庭因为孩子的丢失沉浸在无限的痛苦中。陈可辛希望人们在看电影的同时,能够直面电影背后这个巨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通过《亲爱的》这部电影,呼吁人们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节目组将这样的创作访谈放入节目中,可以令听众感受到电影背后的深意,体现出这部电影的真正价值所在,向听众传递出一份社会责任感。   4.画龙点睛的旁白式解读
  在影视作品中,旁白是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通过旁白,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启发观众思考。而广播电影节目中旁白的运用与在影视作品中有所不同,它的作用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在节目的开始对电影中的故事进行简述,让受众对于电影的情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例如电影《亲爱的》这期节目中,只看名称,听众不会立刻联想到这是一部关于“打拐”题材的电影作品。这时就需要旁白适时的出现去告知听众。
  第二点是在节目中遇到字面上难以理解的名词或电影专业用语时,旁白作为补充说明出现。例如电影《我的早更女友》这期节目,听众在收听节目时只通过听觉可能会对“早更”这个词产生疑惑,这时旁白就可顺应这种“疑惑”为听众提供解答:由周迅饰演的女主角戚佳因戀爱失败导致情绪失控、身体失调、神经衰弱、状态一团糟,因此被医生判定为更年期提早到来,所以称之为“早更”。
  二、电影原声的创造性使用
  三度创作的广播电影节目在处理电影素材的指导思路和使用方式上与传统节目有本质的不同。传统型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是一种原片再现的制作思路,影片内容力求完整,节目收听起来时间过于冗长,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容易使听众对节目失去兴趣。所以,廣播电影节目需要顺应时代的脉搏,对电影原声有所挑拣,争取在短时间内抓住听众的耳朵,令听众立刻产生带入感。
  1.电影片段展示
  在广播电影节目中,为了能够给予听众带入感,让看过电影的听众立即找回看电影时的感受,让没看过电影的听众对电影产生快速的认知,我们将电影片段作为节目的一部分进行展示。我们需要将电影内容进行大段取舍。删繁就简的意义在于突出重点,尽可能地抛弃叙述性的段落,强化最关键的电影片段。例如在《撒娇女人最好命》节目中,节目组就特意选取了撒娇女王向女汉子传授撒娇经验的片段。
  2.电影音乐的多功能用途
  在三度创作的广播电影节目中,除了单纯的欣赏,电影音乐常常作为节目的底色,使节目元素的衔接更为自然流畅,引领情绪、制造氛围以及表达电影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例如在电影《心花路放》这期节目中,电影音乐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导演宁浩邀请民谣歌者郝云量身打造一首插曲《去大理》,没有复杂的配器,一把吉他听起来纯朴中略显沧桑,文艺气息十足。《去大理》描绘出了当下都市人的一种心境,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想要去一个世外桃源,重新找回自我,恰好表达出电影主人公的心声,也令听者产生共鸣。不论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虚实结合,电影片段以实景展示的表现手法,给予听众的是直观感受。而电影原声更像是一种留白,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想象、回味以及情感升华。
  三、广播电影节目三度创作的深度思考
  1.把握当代受众的心理需求特征
  《电影相对论》是一个面向年轻受众群的类型栏目。在网络资源发达的当下,年轻受众群获取信息速度快、渠道广,对于影视作品的喜好也是不断翻新求异,他们不满足于仅仅作为“被给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想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节目。为了满足以上种种需求,需要在广播电影节目中不断地发挥创造性,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如何充分发挥三度创作的功能,令节目具有短小精炼、观点独到、内容丰富、冲击力强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能够以一种探讨和对话的态度,贴近听众的感受去进行交流。
  2.多种类型化节目的组合嫁接
  《电影录音剪辑》属于原作声音欣赏类传统性节目,类似的有戏曲、音乐、曲艺。目前流行的广播主持人类节目则重在直播间内的主持人和嘉宾的口头功夫,比如文艺访谈、电影资讯。如何将多种类型化广播节目组合嫁接,创新节目样式,这正是三度创作需要突破之处。我们需要将多种声音元素和表现形态在单元时间内进行合理组合、有机嫁接,在整体结构上取得浑然天成的播出效果。在广播电影节目的三度创作中,节目组运用电影片段和电影音乐进行故事再现,加入电影评论提高节目的个性与思想性,辅以创作谈和影片花絮作为补充说明。就如同日本菜讲究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中国菜讲究烹饪技法,煎炒烹炸滋味各不相同。节目组结合当下国人的收听习惯,努力呈现出一个节目的多面性,在达到娱乐效果的同时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实现听觉的冲击力过后更能引发心灵的回响。
  3.广播节目类型创新的价值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将文化发展繁荣作为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说明文化兴盛在当今时代对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意义。广播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行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文艺节目创作中必须承担的重责大任。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新时期新受众群体的广播创新模式,用网络时代的新思维考虑在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尤其是在文艺广播中开辟更加广阔的挥洒天地,这是我们新一代广播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广播传播的实际效果,让年轻受众乐于听到广播的声音。
  综上所述,进行三度创作的广播电影节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与发展。对于听众而言,这样的节目形式特点鲜明、个性鲜活、生动立体,也更容易被接受。对于电影而言,广播电影节目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被广泛利用。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广播电影节目进行三度创作更是适应当前发展规律、提高节目质量的创新节目形式。我们希望自己所能做的不单只是电影节目本身,而是通过节目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用声音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漫谈电影录音剪辑的解说》,《现代传播》,1981年第3期。
  2.梁晓声:《评论的尺度》,《艺术评论》,2006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聂巧)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既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践行国家媒体融合战略的具体措施,也是其自身进行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宁乡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调研,分析总结其重新搭建生产经营模式、升级再造内容传播形态、紧跟用户新建服务平台三条优化再生路径,并针对其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其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 县级媒体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吉林省近几年推广评选“吉林好人”,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以此为基础,策划、制作、播出了50集系列微广播剧《吉林好人》。本文以《吉林好人》为例,从剧集时长、剧集产量与剧集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微广播剧在融媒体时代的特点与价值。  【关键词】微广播剧 核心价值观 融媒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危险》是世界上第一部由电台录制的广
期刊
7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个“第一”。这些“第一”,既是时代的大事件,又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浓缩展现了新中国奋斗的足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系列广播特写《这些“第一”了不起》,全面展现新中国70年的壮美巨变。  系列广播特写《这些“第一”了不起》共14集,每集3分钟左右,包括《骄傲的“大解放”!》《嘹亮的“东方红
期刊
【摘要】进入网络时代,在信息传播新生态蓬勃发展的同时,海量信息传播中总裹挟着一些负面的东西,而相应的治理政策、规制往往滞后,使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很难做到同步。本文从元政策的视角出发,立足于网络空间的内容、主体与平台三方面因素,结合热点事件的梳理,剖析有关的政策构建,探求相关规制、措施的完善。  【关键词】元政策分析 网络空间 内容审查 实名制 防沉迷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音频客户端“得到”为研究对象,用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对“得到”总裁创始人罗振宇的采访,探讨“国民总时间”、第一性原理概念及互联网声音产品的服务理念和营销模式。  【關键词】“得到”客户端 罗辑思维 知识服务 国民总时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D  罗振宇,“得到”互联网音频客户端(App)和《罗辑思维》创始人,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制片人、《罗辑思维》主
期刊
【摘要】农村大喇叭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在历次疫情防控宣传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农村大喇叭普遍响起,利用“村言村语”,传递最新信息、普及防疫知识、通报防控事项、提出行动倡议,受到村民普遍欢迎。农村大喇叭通过短视频走上网络社交媒体,凸显了其接地气、生动亲民的特点,影响空前。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农村大喇叭的实效,本文认为,未来应把农村大喇叭进一步纳
期刊
媒体融合无疑是广电行业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各地都在贯彻落实,但如何实现真正转型,还鲜有成熟案例。现状是雷声大雨点小,講重要性的多,抓出实效的少;动辄大谈互联网思维,遇到問题又退回传统媒体思维;还有一种是把媒体融合当作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来抓,不做认真论证,动辄数千万投入,结果是中看不中用。有人总是对英国广播公司拥有广播、电视、互联网三个
期刊
【摘要】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作为近年来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主场外交,是媒体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次生动演练和实践。本文通过杭州峰会期对外传播的媒体实践,论述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之下,怎样利用重大议题,多渠道多方式实现有利的国际传播,使得中国声音在全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  【关键词】对外传播 媒体融合 中国故事 峰会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体系博大,既有跨全球的地理维度,也有跨千年的历史维度,这决定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工作必然千头万绪。  一是内宣与外宣的关系  “一带一路”从提出那天起,就与以往的区域发展规划如“西部大开发”“振興东北”等截然不同。主权国家间的国际合作与国内区域间的合作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題。这就决定了“一带一路”在传播中的节奏、方式、手段都要区别对待,不过分强调“中
期刊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不仅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内涵,也是国家精神的象征。70年来,国旗的每一次升起,都见证着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变化。而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也成为许多普通百姓到北京的重要行程。每天照常进行的天安门升旗仪式也经历过不少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改变就和河南洛阳市一位普普通通的职工有关,他就是孟津县烟草局员工刘同会。  1988年4月的一天,刘同会利用出差机会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进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