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使人腐败,匮乏使人堕落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ailz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见到一个“下了海”的文化人。几个还在岗位上的文化人坐在他所经营的饭店里,享受他所提供的精美菜肴,大谈文化的失落。最失落的,竟是老板。他苦着脸,指责自己越陷越深,离原有的文化理想越来越远;金钱,使人腐败。
  他的忧郁与自责使我想起大陆传媒上对商品经济所带来的贪婪风气的种种批判。文人从商,以“下海”称之,就像从前人说良家妇女“下海”伴酒一样,是斯文扫地,是自甘堕落。
  我向来理解不受约束的权力使人腐败,金钱,却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一个人有了钱,他就可以放手去求取知识,可以在国内国外游走,可以使家人丰衣足食。因为他有钱,他可以不斤斤计较,可以不钻营奉承,可以不小头锐面。资源的充分,使他比较容易成为一个教养良好、宽容大度、体恤弱者的人。当他行有余力,他可能在乡里间铺桥修路、救济贫苦;当他飞黄腾达,他可能在社会上成立各种基金——残疾基金帮助照顾残疾,文化基金鼓励艺术创作;他也可能在学校里设置奖学金,策励学子,为国育才。
  一个国家有了钱,它就比较容易做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人福利、失业救济、幼儿培育、残障孤儿的照顾,都需要金钱的促成。有了财富的基础,一个社会比较可以达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境界。



  现在对经济狂潮大加鞭挞的忧国之士不妨看看欧洲的心路历程。我们现在看到的欧洲,是一个环境优美舒敞、人文气质高尚的地方。公园池塘里的天鹅优游自在,无人打扰。路边野生的红艳苹果自开自落,无人撷取。搭地铁公车进进出出全凭个人诚实购票,不需检查。生了病去看医生,只要留下地址就可以接受治疗,账单以后寄来。张贤亮和朋友在欧洲餐馆吃饭,忘了付钱。走出餐馆了,侍者才追来提醒,态度婉转客气,毫无猜疑的神情。
  这样的雍容大度,对不起,不是天生的民族性,它其实是经济的塑造。在上世纪50年代来到战后民生凋敝的欧洲,侍者对忘了付账的客人可是要怒目相对的。战后的德国小孩在大街上抢美国大兵从吉普车上丢洒下来的巧克力糖,满脸胡頾的潦倒男人在马路上弯身捡拾烟蒂,年轻的女人千方百计接近英美大兵以换取丝袜和口红。
  马歇尔经援计划实施之后,德国经济开始复苏。钱,使人们活动起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第一个狂潮是“吃潮”。人们拼命买吃的东西,谈吃的话题,作吃的计划。文化批评家们在报章杂志上也就拼命批判国人的贪吃丑态,“斯文扫地”。但是当然,评者自评,吃者自吃。“吃潮”稍退,在50年代初,紧接着涌起“冰箱潮”。那白白方方的一大件,装得下好几天的吃食而且保持不坏,举国为之疯狂。男人女人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不为救国救民却为了挣够钱去买个大冰箱。文化人或农人工人,聚在一起,不谈灵魂上的事情,却和左邻右舍比较冰箱的品脾。报纸上则充满义正言辞的道德指控:精神污染、文化失落、道德沦丧,德国知识分子们沉痛地问:西方文化往哪里去?
  40年之后的德国,是一个连最底层的扫街工人都可以每年出国度假的国家。于是你看见他们的孩子彬彬有礼,他们的公车司机会等到最后一个乘客都安稳落座才再度启动,他们的餐馆侍者,见你没付账走了出去,还对你和颜悦色。你也看见他们的国家拨出大笔大笔的钱给饱受战乱的波希尼亚难民,给非洲因饥饿而濒临死亡的儿童,给民生困顿、政治不安的俄罗斯。他们的大学,对全世界的学生开放,不收一文学费。
  这种百川不拒的宽松,与民族性格关系少,与有钱没钱关系大。钱,当然不会凭空而来,它必须透过劳心劳力的挣取,它根本就是一个经济动力,使一个个人,不倚赖国家的豢养,以自己的力量求温求饱求物质的丰足;没有这个动力,社会的经济是停滞的,停滯在贫穷中。你说金钱使人腐败,我说贫穷使人腐败,匮乏使人堕落。“仓廪足而后知荣辱”倒过来说就是,贫穷的压迫使人顾不及荣辱的分寸,那才是道德的沦丧呢。
  在經济狂潮中我们所看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倾轧欺诈、勾心斗角,究竟是来自对金钱的追求,还是来自对金钱追求的机会不均等?孙文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却觉得,在某个发展阶段,不患多而患不均。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财富的追求可以推动社会,使它在物质不乏之余往精神文明提升;如果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传统价值的解体崩溃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噩梦。
  我多么希望那位“下了海”的文人老板能欢欣鼓舞地经营他的餐馆,大赚其钱。然后有一天,他的钱实在太多了,他成立了一个乡镇图书馆基金会,使最偏僻的小村子也有自己的儿童图书馆;他设置了一个以他自己为名的文学大奖,刺激天下有志未成的作家竞技;他组织了一个翻译中心,使中文创作译成全世界都能读到的各种文字……唉,钱的好处太多了。有一天,当像他这样的人在中国比比皆是时,谁知道,中国说不定还要经援美国和德国呢。
其他文献
我的一个朋友,年初被招到一个编剧工作室,结果去了两天,她就蔫了。  一个同事的导师是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另一个同事拿了三个硕士学位;就连新来的实习生,比她小7岁,却阅片量惊人。  于是她越来越焦虑了,晚上回家焦虑得什么都做不了,连电视都看不进去,朋友圈也没有心思刷,全副身心都拿来焦虑了。  你是不是像她一样,很焦虑?觉得什么都来不及了?  别人8年前就买了房子,你来不及了;别人炒股赚了300万,你
期刊
终于留起了披肩发。  对茉茉来说,走到这一步,还真的很不容易。  我是说,在所有关于修理头发、挑选衣服、打扮漂亮……所有这些洋溢着浓浓女人味的事情上,很久以来我都是笨拙,且羞怯的。甚至,会常常不知所措地站在shopping mall的门口,望着里面流光溢彩的世界满眼恍惚,几番鼓起勇气最终还是未可,只会赶紧躲到熟识的书店里,自欺欺人。  好丢人啊!  就像第一次到达大城市望着ATM机发呆的乡下舅公。
期刊
“石头层层不见山,路途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见雨,雪花纷纷不觉寒”,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守在我老家屋角的石磨。在30多年前的乡村,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我对这个老石磨,是既喜欢,又讨厌。  说喜欢它,是因为它最忙的时候,要么是欢欢喜喜的春节,要么是热热闹闹的祭祖月。祭祖的时候,我们要用石磨把新米磨成米粉,和着五花肉,做成一碗又一碗的“渣糊子肉”,即粉蒸肉。还有,我们要把头一天泡好的大米连同浸泡的水,
期刊
前情提要:  1.爆破犯作案前总会通知警方。  第一题:  济南 石晓龙  爆破犯根本就没想炸天机阁,扬言要炸天机阁,只是虚晃一枪。爆破犯通过每次埋放炸弹后通知警方的举动,让警方对他的声明深信不疑。再加上天机阁的重要性,使得警方把所有拆弹专家都调去了天机阁。这样,无论爆破犯的真实目标是哪,他都可以从容安排了,因为根本没有多余的拆弹专家能够赶来了。  台儿庄 张星灵  这里爆破犯的目的是最关键的。他
期刊
我姐刚结婚的时候和老公吵了一大架,原因很简单。他们计划家庭出游,要去的人有我姐姐,我姐夫,我姐夫的弟弟兩口子,还有公公婆婆。在出游一周前,我姐姐就问到底去哪里。我姐夫说,不知道啊,让我弟弟他们决定就好了。我姐说也行吧。一直到当天,要出门的当天才告诉她,要去崇明(上海附近)。我姐姐想说,崇明,我上学的时候去过200遍 ,根本不想去。我姐夫第一次劝说,算了,太远的话,老人也不方便。我姐想,行吧,就当是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开门七件事,头一件就是柴。柴禾与粮食一样,是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近来,常见报刊上写“柴禾”为“柴火”,谬也。禾,方音读huo,柴禾,是做饭和生火取暖所用树木、柴草的统称,因用以烧火,故错为柴火。  “是穷还是阔,先看柴禾垛”,柴禾的多少和柴垛的大小往往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与否的重要标志。房前屋后,家家堆着柴禾垛。麦秸、高粱秸、蜀黍秸、豆秸,凡能烧火的物件,都收拢在一起,
期刊
刚出家不久,我的师父悟公上人就叮嘱我:要常常给家里写信,不要忘记父母,要劝他们吃素。佛教界有很多高僧大德把父母带在身边。像一代高僧明旸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父母在的时候带在身边,父母去世后牌位用布包着仍带在身边,走到哪里挂单就把牌位供到哪儿。更不要说地藏菩萨了,他想尽一切办法累世为父母超度。  我妈妈去世了。我梦到她特别希望我们兄弟能吃个团圆饭,最好是火锅。我想,妈妈怎会要求我们吃火锅呢?她还
期刊
新年的一月,在农历却是岁末,这是公历与农历之别。  公历基本属于太阳历,农历则为阴阳合历。但公历的设置却也不是最严格的按照太阳轨迹制定的,其间也夹杂了宗教、人文的因素,来源于西方文明,主要是和基督教文化有关。如果要严格按照太阳轨迹历法,采太阳历,没有藏,就没有来年的生。姑娘的冬天依然露胳膊露腿,遭自己的罪,养别人的眼,实在  是不划算的事儿。元旦应当在12月22日,或21日,也就是冬至日,那是太阳
期刊
小时候每年春天,都会有卖小鸡的外地人到村里来,用车子驮着两大篓子小鸡,边走边吆喝,“小—鸡—啵,卖—小—鸡”。他们用苇编的短草席竖起来,折成螺旋状或花瓣状的几折,每个空里放上几十只小鸡仔,小鸡们你拥我挤、嘁嘁喳喳、探头探脑地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有来买鸡的,拿着箱子或者带着篓子,挑挑拣拣地陆续把小鸡抓走了。小鸡小的时候不好分性别,卖鸡的会信誓旦旦地说他给挑的全是母鸡,可等养大了一看,一大半都扎出了
期刊
昨天,看到一组数据,讲真,当时我就震惊了: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组数据来自一个题为《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演讲,演讲者是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这组数据是这位教授调查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