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志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民族志方法是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的研究范式,也是呈现田野作业成果的文本书写范式.民族志方法被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引为学科方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建立在田野作业基础之上的应用型学科,民族志对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文本书写尚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建构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志方法论体系,需从民族志研究范式和文本书写范式两个角度出发,将人类学民族志方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相结合,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独立的学科理论方法.
其他文献
较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诞生风险更加异化,它的高传染性、快速转化性给各国金融监管带来了棘手的难题,在不抑制金融创新的同时该如何监管、怎样监管是各监管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运用比较金融学框架九大要素,将比较金融学研究范式拓展到了新金融领域,在统一框架下对比中美两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基于此,通过两国监管异质性得到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在一致性原则下协调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二是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综合性消费者保护机制;三是修订现行金融法规,增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制基础;四是提升宏观审慎监管,防止系统性金
中国很早就有驯象的传统.为满足朝仪需求,明代在广西设置驯象卫,对野象加以捕捉驯化.驯象卫自设立后,其驻地几经迁移,最后移至横州.随着明朝驯象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愈演愈烈的广西少数民族起义,驯象卫的职能也从驯象为主转变为镇戍地方,这一过程与桂西南地区野象数量的减少和边疆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