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在大鼠肠道的动力学及肥胖对其的影响.方法:将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肥胖组和普饲组.普饲组40只,喂饲普通饲料,肥胖组40只,喂饲高脂饲料,第8周肥胖组大鼠肥胖模型成模.利用5-(6-)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SE)分子探针标记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每只4mL×109CFU/mL灌喂肥胖及普饲组SD大鼠,分别于灌喂后0、2、4、8、12、24、48、72、96h取大便,灌喂后2、4、8、12、24h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肠段,在荧光镜下观察标记菌数量.结果:双歧杆菌肥胖组2、4、24h细菌排出量较普饲组低(19.60±3.85,130.00±24.49,16.80±8.32vs346.00±45.61,196.00±36.47,382.00±40.87,均P<0.05),乳酸杆菌肥胖组2、8、24h细菌排出量较普饲组低(14.80±3.70,247.40±28.44,7.40±3.85vs80.00±14.14,326.00±27.93,492.00±17.89,均P<0.05);双歧杆菌在普饲组2、4、8、24h细菌排出量与乳酸杆菌不同(346.00±45.61,196.00±36.47,82.20±13.16,382.00±40.87vs80.00±14.14,36.00±7.71,326.00±27.93,492.00±17.89,P<0.05);肥胖组双歧杆菌在十二指肠肠内和肠壁在2、12h,空肠在2、8h,回肠在2、4、8、12h,结肠在2、4、12、24h细菌的分布与对照组不同(均P<0.05);乳酸杆菌空肠在2h,回肠在8、12、24h,结肠在2、12、24h与对照组不同(均P<0.05).双岐杆菌:2h在普饲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回肠末端及结肠,8h结肠内细菌明显减少,24h结肠内细菌大量增多;而2h在肥胖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小肠远端,后随肠道运动不断推移进入结肠,8h后细菌主要集中在结肠,24h结肠仅存少许细菌.乳酸杆菌:2h在普饲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小肠远端,24h结肠内细菌大量增多;2h在肥胖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回肠,24h结肠仅少许细菌存留.结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道动力不同,肥胖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道动力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