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终身体育的养成对于一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时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促成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从高职体育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正面影响、增强学生的自律性、教会学生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体育锻炼;习惯;策略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随着国家对国民身体素质关注的提升,尤其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体育知识教学和技能讲解上,更是应当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纳入教学重点范畴。本文将针对高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能给高职体育教师带来帮助。
一、影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因素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因素的支持和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锻炼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学生个人的体育锻炼兴趣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影响学生个人锻炼习惯培养的原因包括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缺乏同伴共同锻炼,对体育缺乏爱好和特长,没有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除此之外,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不足,导致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欠缺,很难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魅力,更是无法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学生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不足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导致锻炼习惯的养成十分困难。所以,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注重对学生体育观念的改进和锻炼意识的培养,加强体育锻炼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在逐步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局限,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所取得的效果甚微。结合相关研究和调查资料显示,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大部分学校都只是建设了基础的篮球场和操场,体育场馆规模普遍较小,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馆和训练场。设备器材也不够完善,很多设备出现老化问题,先进的设备采购不足。场地与设施是学生参与锻炼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一些高职院校却没办法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在此情况下,学生即便想要参与锻炼也缺乏相应的条件,锻炼习惯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场地设施的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锻炼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也是影响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更是学生体育观念、运动技能和锻炼习惯培养的主要负责人,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和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爱好。然而实践中很多体育教师没有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当作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认為只要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保障学生期末考核达标便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和使命,从而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关注,更没有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教师思想和行动上的忽视也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度不足,体育锻炼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高职体育教师也应当加以反思和改进,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地寻求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因素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也尤为关键。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需要从小培养。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实践来看,如果父母从小灌输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则很容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父母的支持与引导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反之,父母如果不支持,则会成为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一大障碍。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家长从小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便不足,认为学习是第一要务,更多地希望学生将时间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甚至将学生的锻炼活动当作不务正业。这种教育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也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
(四)社会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职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也极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高职学生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周围的同学,思维和习惯也比较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亦是如此,如果发现周围的同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着良好的锻炼习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影响,以积极的心态尝试和参与体育锻炼。除此之外,社会新闻、电视网络等媒介所营造的体育锻炼氛围对学生锻炼习惯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电视综艺和网络媒体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会影响高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看法,尤其是对明星的崇拜和从众的心理会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如果社会能做到良好的引导,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发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风潮,则必然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显然,目前社会环境没有做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正面引导稍显不足。
二、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
(一)高职体育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正面影响
正如前文所言,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学生都有着“向师性”心理,很容易在无意识中学习教师的行为习惯,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和示范者角色,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这对高职体育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自己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才能对学生产生说服力,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教学。教师还应当对体育课堂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设置,多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培训和提升,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通过锻炼来感受其中的趣味,体会锻炼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巨大改善,从而让学生逐步树立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二)增强学生的自律性
学生自身的自制力和自律性对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尤其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学生具备自律能力和韧劲。对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教师更多的是发挥引导和辅助的功能,属于外在影响因素。而学生自身则属于内因。教师说的再多,做的再多,学生缺乏自律和坚持也无济于事。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时,要转变以往被动要求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锻炼,自主地想要养成习惯,从传统的“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律能力,才能最终更好地实现锻炼习惯培养的目标。被动到主动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自控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锻炼爱好和运动习性。所以,高职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来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锻炼规划,通过对锻炼内容、锻炼时间以及锻炼强度等方面的合理设计,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最终逐步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三)教会学生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保障锻炼效果的重要前提。实践中,许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打篮球、跑步便是完成了锻炼的任务,没有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意义。在打球或者跑步过程,甚至可能因为错误的方式而造成身体的损伤,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还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显然是得不偿失的。由此可见,科学的锻炼方法对提高锻炼效果,培养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先让学生掌握人体的结构,包括关节作用、器官功能等,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生物常识,熟悉不同运动类型和锻炼方式对人体机能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式,包括锻炼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锻炼需求为他们推荐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在锻炼中有所收获,从而逐步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对习惯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对体育锻炼充满兴趣和热情时,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更便于习惯的养成,也有助于锻炼效果的提升。假如欠缺兴趣,学生很难高效地投入体育锻炼中,习惯的培养更是难以实现。例如一些男生对打篮球的兴趣较高,便每天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锻炼习惯由此养成。因此,兴趣是习惯培养的“催化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锻炼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从兴趣萌发到习惯养成,更好的实现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保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新鲜感和兴趣。在理论知识教学时,适当地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的锻炼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锻炼技能和良好的健身方法,让学生了解健身和锻炼方法的内在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锻炼意识,从而培养锻炼的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高职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更是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显然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诸多不利。高职体育教师应当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体育科研,2003(01):59–60.
[2]康琦.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122–124.
[3]闫雷.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调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3):214.
[4]方麗华,张洪,潘进初,等.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04):349–351+366.
关键词:高职;体育锻炼;习惯;策略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随着国家对国民身体素质关注的提升,尤其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体育知识教学和技能讲解上,更是应当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纳入教学重点范畴。本文将针对高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能给高职体育教师带来帮助。
一、影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因素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因素的支持和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锻炼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学生个人的体育锻炼兴趣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影响学生个人锻炼习惯培养的原因包括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缺乏同伴共同锻炼,对体育缺乏爱好和特长,没有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除此之外,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不足,导致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欠缺,很难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魅力,更是无法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学生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不足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导致锻炼习惯的养成十分困难。所以,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注重对学生体育观念的改进和锻炼意识的培养,加强体育锻炼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在逐步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局限,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所取得的效果甚微。结合相关研究和调查资料显示,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大部分学校都只是建设了基础的篮球场和操场,体育场馆规模普遍较小,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馆和训练场。设备器材也不够完善,很多设备出现老化问题,先进的设备采购不足。场地与设施是学生参与锻炼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一些高职院校却没办法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在此情况下,学生即便想要参与锻炼也缺乏相应的条件,锻炼习惯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场地设施的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锻炼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也是影响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更是学生体育观念、运动技能和锻炼习惯培养的主要负责人,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和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爱好。然而实践中很多体育教师没有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当作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认為只要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保障学生期末考核达标便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和使命,从而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关注,更没有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教师思想和行动上的忽视也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度不足,体育锻炼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高职体育教师也应当加以反思和改进,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地寻求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因素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也尤为关键。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需要从小培养。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实践来看,如果父母从小灌输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则很容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父母的支持与引导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反之,父母如果不支持,则会成为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一大障碍。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家长从小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便不足,认为学习是第一要务,更多地希望学生将时间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甚至将学生的锻炼活动当作不务正业。这种教育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也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
(四)社会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职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也极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高职学生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周围的同学,思维和习惯也比较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亦是如此,如果发现周围的同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着良好的锻炼习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影响,以积极的心态尝试和参与体育锻炼。除此之外,社会新闻、电视网络等媒介所营造的体育锻炼氛围对学生锻炼习惯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电视综艺和网络媒体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会影响高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看法,尤其是对明星的崇拜和从众的心理会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如果社会能做到良好的引导,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发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风潮,则必然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显然,目前社会环境没有做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正面引导稍显不足。
二、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
(一)高职体育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正面影响
正如前文所言,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学生都有着“向师性”心理,很容易在无意识中学习教师的行为习惯,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和示范者角色,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这对高职体育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自己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才能对学生产生说服力,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教学。教师还应当对体育课堂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设置,多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培训和提升,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通过锻炼来感受其中的趣味,体会锻炼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巨大改善,从而让学生逐步树立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二)增强学生的自律性
学生自身的自制力和自律性对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尤其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学生具备自律能力和韧劲。对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教师更多的是发挥引导和辅助的功能,属于外在影响因素。而学生自身则属于内因。教师说的再多,做的再多,学生缺乏自律和坚持也无济于事。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时,要转变以往被动要求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锻炼,自主地想要养成习惯,从传统的“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律能力,才能最终更好地实现锻炼习惯培养的目标。被动到主动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自控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锻炼爱好和运动习性。所以,高职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来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锻炼规划,通过对锻炼内容、锻炼时间以及锻炼强度等方面的合理设计,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最终逐步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三)教会学生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保障锻炼效果的重要前提。实践中,许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打篮球、跑步便是完成了锻炼的任务,没有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意义。在打球或者跑步过程,甚至可能因为错误的方式而造成身体的损伤,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还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显然是得不偿失的。由此可见,科学的锻炼方法对提高锻炼效果,培养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先让学生掌握人体的结构,包括关节作用、器官功能等,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生物常识,熟悉不同运动类型和锻炼方式对人体机能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式,包括锻炼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锻炼需求为他们推荐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在锻炼中有所收获,从而逐步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对习惯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对体育锻炼充满兴趣和热情时,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更便于习惯的养成,也有助于锻炼效果的提升。假如欠缺兴趣,学生很难高效地投入体育锻炼中,习惯的培养更是难以实现。例如一些男生对打篮球的兴趣较高,便每天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锻炼习惯由此养成。因此,兴趣是习惯培养的“催化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锻炼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从兴趣萌发到习惯养成,更好的实现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保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新鲜感和兴趣。在理论知识教学时,适当地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的锻炼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锻炼技能和良好的健身方法,让学生了解健身和锻炼方法的内在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锻炼意识,从而培养锻炼的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高职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更是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显然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诸多不利。高职体育教师应当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体育科研,2003(01):59–60.
[2]康琦.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122–124.
[3]闫雷.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调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3):214.
[4]方麗华,张洪,潘进初,等.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04):349–35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