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事求是谋发展,才能保持恒久的稳定。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
2021年中秋节,恒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许家印致信全体员工,称公司处于至暗时刻。这个年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世界500强“超级明星”企业,正面临债务压顶、业绩下滑、持续负面新闻严重影响潜在购房者信心、交楼困难、股价暴跌等严峻考验……恒大集团遭遇“大劫”,关键原因在于贪“大”。而这种对“大”的贪婪、推崇现象,在中国商界和社会很普遍。如何反思、规避“大”之劫,许家印客观上是个好例子。
世界500强风光无限
恒大集团跌入低谷之前,一直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赫赫有名的世界500强企业。许家印一手创办恒大集团,从无到有,创业成绩显著。
1958年,许家印出生于湖南省周口市农村,幼时丧母,家庭贫困。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1978年,许家印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一家钢铁厂,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彼时体制和机制僵化是国企的通弊。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许家印抓住机遇,从国企离职,到深圳的民企中达集团工作,历任业务员、办公室主任;1996年,他辞职创建恒大集团,做房地产开发。许家印对“恒大”的解释是:古往今来连绵不绝,曰恒;天地万物增益发展,曰大。
2009年,恒大集团在港交所上市。许家印在官网致辞中称:“恒大要做大做强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我们从零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总资产2.3万亿元、年销售规模超7000亿元、累计纳税超3000亿元、员工20万人、每年解决就业380多万人的世界500强企业,实现了公司规模、效益和品牌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演绎了中国乃至世界现代企业发展的宏伟史诗。”
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控股股东,许家印身家丰厚、实力超群。《福布斯》发布的2017年中国富豪榜上,许家印以2813.5亿元的财富净值问鼎首富。当年,他是中国最富有的人,财富净值从2016年的656.6亿元猛增至2813.5亿元。
2021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恒大集团官网最显著位置写着:“恒大集团连续6年入选世界500强,2021荣登第122位。”其中“6”“122”字体更大、颜色为金色,格外醒目,从中可一窥公司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
过犹不及酿悲剧
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房价大涨,从造富角度来看是个好行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恒大集团抓住机遇,以地产商起步,大力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拥有恒大地产、恒大新能源汽车、恒大物业、恒腾网络、房车宝、恒大童世界、恒大健康、恒大冰泉等八大产业,资产雄厚,一跃而成房地产行业的佼佼者。
然而,随着政策对房地产调控从严,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2020年,央行、住建部出台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线四档”规则。“三道红线”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按照踩线情况,企业被分为四档,分别要求企业有息负债规模不能高于现有水平,有息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10%、15%。这成为实实在在的“紧箍咒”,让众多房企的流动性承压。此外,不少地方房价平稳、下降。在这个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恒大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大亏41亿元。
除了主业地产出现巨大亏损,恒大集团的其他产业也遭遇重创,每况愈下。2019年,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力争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之一。作为外行,恒大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谓胆大,过于草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国际巨头如特斯拉,国内新势力如蔚来、小鹏,大量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其实,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处于烧钱阶段。恒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总投入超474亿元,却连续亏损,至今未量产。与此同时,公司公告称由于资金严重短缺,部分项目停工。另外,恒大足球投入巨大,却连续亏损超70亿元。恒大冰泉这个跨界项目同样遭遇亏损;负面新闻多,打击了购房者信心,影响销量、资金链。
多个产业陷入发展困境,损失巨大,导致恒大集团的至暗时刻来临。2021年上半年,恒大集团营收、利润分别下降16%、28%,主业大亏,债务缠身。截至2021年6月,公司1年以内、1~2年、2~5年、5年以上借款分别为2400亿元、1568亿元、1643亿元、107亿元,共计5718亿元;存款余额1616亿元(其中受限制现金748亿元),意味着流动性极度紧张。众多企业公告恒大集团欠款,极大损害了集团的声誉,恒大集团紧急出售恒大冰泉、恒腾网络、地产项目股权等以改善流动性。
海航集团同样是近年遭遇“大劫”的典型案例。从地方航企起步,海航集团布局航空、旅游、物流、金融、地产等,总资产逾1.2万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企之一。2017年,海航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2018年亏损19亿元。集团创始人、主要股东、董事长陈峰总结道:“近年来集团发展求快求大、偏离主业,导致问题骤然爆发,风雨飘摇。”2021年,集团破产重整,陈峰等原有股东的股权全部清零,陈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因为求“大”,企业家赔了自己又折钱,实在是过犹不及,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酿成了无可挽回的结局。
不觉就成劫
“规模经济”一词很著名,这是企业发展做大的理论支持,也被广泛运用到其他领域。很多商界人士错误地将“大”理解为“强+优”,事实却不是如此。强、优异于大。强包括科技实力、团队能力、品牌影响力、产业链话语权等,优包括公司治理、业绩等,大则更多体现为营收、资产规模、人员数。
得益于改革开放、全球化、科技进步等,中国企业获得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短短40多年,中国很多企业规模做大了,迈入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已超百家,数量排全球第二,小米公司成立不到10年就入围。但是,不少企业大而不强不优,一些企业家贪恋规模即做大,忽视做强做优,导致企业“体弱多病”,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和资产亏损。
企业、组织越是做大就越需要做强做优,否则容易虚胖、低质量发展。财务上的体现如营收多,但负债率高、贷款成本高,净现金流量为负、净资产收益率低乃至亏损。高质量发展,是做强做优做大的有机统一。高速增长时代已过去,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劫”的风险更大,企业家不可不警惕反思。
企业离开了做强做优的做大,其实是虚假繁荣。很多时候,这种繁荣会诱惑众人追捧、投资。一些企业家可能被捧杀,有的故意推动这种繁荣,或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或是为了短期内个人套现、不顾企業长远发展。
一些企业家将企业做大视为头等大事,然后大量募资,从而使企业市值大增,进而自己大量套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会无意中忽视做强做优做大的平衡,甚至有意揠苗助长,不顾企业发展质量,只在乎自己发财——这样的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成为行业优秀人物榜样。优秀企业家至少应包括:具有创新精神、追求卓越(高质量发展)、担责,通过创造出良好的股东、公司价值成就自己。
许家印套现数百亿元,从个人创富角度来看非常成功。但是,恒大集团给广大股东、合作伙伴、客户、员工等带来很大的伤害。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家印不能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大目标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专精特新”(包括做强做优)而非做大是最佳选择;对少数应该做大的企业而言,做强做优和做大必须动态平衡、有机统一。企业家作为灵魂人物对此不可不慎重,不可不尽职尽责。
“大”梦谁先觉?不觉就成劫。人和企业皆有生命周期,并无“恒”大,实事求是谋发展,才能保持恒久的稳定。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
(作者系第三力学国际董事学院研究员)
(编辑 谢云凤 [email protected])
2021年中秋节,恒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许家印致信全体员工,称公司处于至暗时刻。这个年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世界500强“超级明星”企业,正面临债务压顶、业绩下滑、持续负面新闻严重影响潜在购房者信心、交楼困难、股价暴跌等严峻考验……恒大集团遭遇“大劫”,关键原因在于贪“大”。而这种对“大”的贪婪、推崇现象,在中国商界和社会很普遍。如何反思、规避“大”之劫,许家印客观上是个好例子。
世界500强风光无限
恒大集团跌入低谷之前,一直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赫赫有名的世界500强企业。许家印一手创办恒大集团,从无到有,创业成绩显著。
1958年,许家印出生于湖南省周口市农村,幼时丧母,家庭贫困。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1978年,许家印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一家钢铁厂,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彼时体制和机制僵化是国企的通弊。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许家印抓住机遇,从国企离职,到深圳的民企中达集团工作,历任业务员、办公室主任;1996年,他辞职创建恒大集团,做房地产开发。许家印对“恒大”的解释是:古往今来连绵不绝,曰恒;天地万物增益发展,曰大。
2009年,恒大集团在港交所上市。许家印在官网致辞中称:“恒大要做大做强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我们从零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总资产2.3万亿元、年销售规模超7000亿元、累计纳税超3000亿元、员工20万人、每年解决就业380多万人的世界500强企业,实现了公司规模、效益和品牌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演绎了中国乃至世界现代企业发展的宏伟史诗。”
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控股股东,许家印身家丰厚、实力超群。《福布斯》发布的2017年中国富豪榜上,许家印以2813.5亿元的财富净值问鼎首富。当年,他是中国最富有的人,财富净值从2016年的656.6亿元猛增至2813.5亿元。
2021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恒大集团官网最显著位置写着:“恒大集团连续6年入选世界500强,2021荣登第122位。”其中“6”“122”字体更大、颜色为金色,格外醒目,从中可一窥公司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
过犹不及酿悲剧
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房价大涨,从造富角度来看是个好行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恒大集团抓住机遇,以地产商起步,大力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拥有恒大地产、恒大新能源汽车、恒大物业、恒腾网络、房车宝、恒大童世界、恒大健康、恒大冰泉等八大产业,资产雄厚,一跃而成房地产行业的佼佼者。
然而,随着政策对房地产调控从严,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2020年,央行、住建部出台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线四档”规则。“三道红线”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按照踩线情况,企业被分为四档,分别要求企业有息负债规模不能高于现有水平,有息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10%、15%。这成为实实在在的“紧箍咒”,让众多房企的流动性承压。此外,不少地方房价平稳、下降。在这个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恒大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大亏41亿元。
除了主业地产出现巨大亏损,恒大集团的其他产业也遭遇重创,每况愈下。2019年,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力争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之一。作为外行,恒大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谓胆大,过于草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国际巨头如特斯拉,国内新势力如蔚来、小鹏,大量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其实,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处于烧钱阶段。恒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总投入超474亿元,却连续亏损,至今未量产。与此同时,公司公告称由于资金严重短缺,部分项目停工。另外,恒大足球投入巨大,却连续亏损超70亿元。恒大冰泉这个跨界项目同样遭遇亏损;负面新闻多,打击了购房者信心,影响销量、资金链。
多个产业陷入发展困境,损失巨大,导致恒大集团的至暗时刻来临。2021年上半年,恒大集团营收、利润分别下降16%、28%,主业大亏,债务缠身。截至2021年6月,公司1年以内、1~2年、2~5年、5年以上借款分别为2400亿元、1568亿元、1643亿元、107亿元,共计5718亿元;存款余额1616亿元(其中受限制现金748亿元),意味着流动性极度紧张。众多企业公告恒大集团欠款,极大损害了集团的声誉,恒大集团紧急出售恒大冰泉、恒腾网络、地产项目股权等以改善流动性。
海航集团同样是近年遭遇“大劫”的典型案例。从地方航企起步,海航集团布局航空、旅游、物流、金融、地产等,总资产逾1.2万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企之一。2017年,海航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2018年亏损19亿元。集团创始人、主要股东、董事长陈峰总结道:“近年来集团发展求快求大、偏离主业,导致问题骤然爆发,风雨飘摇。”2021年,集团破产重整,陈峰等原有股东的股权全部清零,陈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因为求“大”,企业家赔了自己又折钱,实在是过犹不及,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酿成了无可挽回的结局。
不觉就成劫
“规模经济”一词很著名,这是企业发展做大的理论支持,也被广泛运用到其他领域。很多商界人士错误地将“大”理解为“强+优”,事实却不是如此。强、优异于大。强包括科技实力、团队能力、品牌影响力、产业链话语权等,优包括公司治理、业绩等,大则更多体现为营收、资产规模、人员数。
得益于改革开放、全球化、科技进步等,中国企业获得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短短40多年,中国很多企业规模做大了,迈入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已超百家,数量排全球第二,小米公司成立不到10年就入围。但是,不少企业大而不强不优,一些企业家贪恋规模即做大,忽视做强做优,导致企业“体弱多病”,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和资产亏损。
企业、组织越是做大就越需要做强做优,否则容易虚胖、低质量发展。财务上的体现如营收多,但负债率高、贷款成本高,净现金流量为负、净资产收益率低乃至亏损。高质量发展,是做强做优做大的有机统一。高速增长时代已过去,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劫”的风险更大,企业家不可不警惕反思。
企业离开了做强做优的做大,其实是虚假繁荣。很多时候,这种繁荣会诱惑众人追捧、投资。一些企业家可能被捧杀,有的故意推动这种繁荣,或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或是为了短期内个人套现、不顾企業长远发展。
一些企业家将企业做大视为头等大事,然后大量募资,从而使企业市值大增,进而自己大量套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会无意中忽视做强做优做大的平衡,甚至有意揠苗助长,不顾企业发展质量,只在乎自己发财——这样的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成为行业优秀人物榜样。优秀企业家至少应包括:具有创新精神、追求卓越(高质量发展)、担责,通过创造出良好的股东、公司价值成就自己。
许家印套现数百亿元,从个人创富角度来看非常成功。但是,恒大集团给广大股东、合作伙伴、客户、员工等带来很大的伤害。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家印不能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大目标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专精特新”(包括做强做优)而非做大是最佳选择;对少数应该做大的企业而言,做强做优和做大必须动态平衡、有机统一。企业家作为灵魂人物对此不可不慎重,不可不尽职尽责。
“大”梦谁先觉?不觉就成劫。人和企业皆有生命周期,并无“恒”大,实事求是谋发展,才能保持恒久的稳定。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
(作者系第三力学国际董事学院研究员)
(编辑 谢云凤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