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社势必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需要而生的,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社势必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与发展引人瞩目,无论是精彩纷呈的特色亮点,还是接踵而至的发展困局,都足以给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照。
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由数量快速发展转变为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规范化建设阶段。
截至2010年9月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2.3万家,入社和带动的农户占该省农户总数的16%。至“十二五”末,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将达到3.5万家,农户覆盖面将占50%以上,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焦锦淼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和载体。
“快、多、大、高”的河南特色
说起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多年从事农业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工作并担任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顾问的河南科技学院教师石晓华用“快、多、大、高”四个字作了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入社农民平均收入比未入社农民高出20%,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分布十分广泛,涉及粮食、蔬菜、瓜果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农机作业,农资经营,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沼气,农家游等诸多为生产经营服务的领域迅速生根开花。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跨区域合作,服务范围也由以本乡本村为主向其他乡镇、县域拓展。如武陟县绿康牛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160多户,社员遍布周边市县以及山西省晋城等地,产品远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辣椒合作社巧打“绿色牌”“生态牌”,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辣椒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远销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水池铺乡辣椒还被确定为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从单一的生产资料购买、生产技术服务等合作,向开展标准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实施产品质量追溯以及产品市场流通、整理加工、品牌包装等经营领域拓展,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生产的产品注册了商标,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或地理标志认证。发展较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生产和经营环节统一起来。如沁阳市仙鸿果业合作社不仅在产前、产中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园区建立无公害监测点,还在产后统一包装,使用“仙鸿”注册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年销售鲜果达150余万公斤。
大好局面下的现实差距
面对大好局面,石晓华表示: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数量较少、管理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大部分农民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对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认识还不清晰,把合作社当成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工具,参与合作社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同时,社员缺乏联合闯市场的合作意识,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无形中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从整体上看,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在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处于较低层次,开展的共同经营活动较少,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够健全,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靠领办人个人能力经营运作。另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发展壮大,展现蓬勃动力
虽然河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此,石晓华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入社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合作社领导层以及社员的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规范、不走形;相关部门也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有关政策、法律要求,结合当地的规范化建设情况,建立一套可行、有效的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带领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大合作社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将合作社理事长、经理和监事长列为骨干培养对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造就出一批有远见、善管理、肯开拓、乐奉献的带头人队伍。
石晓华还指出,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金融合作,如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或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在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同时,解决自身融资问题。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从“毫末”到“合抱之木”的艰难成长过程。在河南广阔的农村土地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着其独特优势正日渐成熟与发展壮大。
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需要而生的,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社势必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与发展引人瞩目,无论是精彩纷呈的特色亮点,还是接踵而至的发展困局,都足以给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照。
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由数量快速发展转变为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规范化建设阶段。
截至2010年9月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2.3万家,入社和带动的农户占该省农户总数的16%。至“十二五”末,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将达到3.5万家,农户覆盖面将占50%以上,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焦锦淼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和载体。
“快、多、大、高”的河南特色
说起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多年从事农业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工作并担任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顾问的河南科技学院教师石晓华用“快、多、大、高”四个字作了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入社农民平均收入比未入社农民高出20%,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分布十分广泛,涉及粮食、蔬菜、瓜果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农机作业,农资经营,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沼气,农家游等诸多为生产经营服务的领域迅速生根开花。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跨区域合作,服务范围也由以本乡本村为主向其他乡镇、县域拓展。如武陟县绿康牛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160多户,社员遍布周边市县以及山西省晋城等地,产品远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辣椒合作社巧打“绿色牌”“生态牌”,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辣椒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远销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水池铺乡辣椒还被确定为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从单一的生产资料购买、生产技术服务等合作,向开展标准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实施产品质量追溯以及产品市场流通、整理加工、品牌包装等经营领域拓展,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生产的产品注册了商标,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或地理标志认证。发展较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生产和经营环节统一起来。如沁阳市仙鸿果业合作社不仅在产前、产中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园区建立无公害监测点,还在产后统一包装,使用“仙鸿”注册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年销售鲜果达150余万公斤。
大好局面下的现实差距
面对大好局面,石晓华表示: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数量较少、管理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大部分农民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对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认识还不清晰,把合作社当成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工具,参与合作社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同时,社员缺乏联合闯市场的合作意识,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无形中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从整体上看,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在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处于较低层次,开展的共同经营活动较少,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够健全,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靠领办人个人能力经营运作。另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发展壮大,展现蓬勃动力
虽然河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此,石晓华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入社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合作社领导层以及社员的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规范、不走形;相关部门也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有关政策、法律要求,结合当地的规范化建设情况,建立一套可行、有效的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带领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大合作社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将合作社理事长、经理和监事长列为骨干培养对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造就出一批有远见、善管理、肯开拓、乐奉献的带头人队伍。
石晓华还指出,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金融合作,如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或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在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同时,解决自身融资问题。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从“毫末”到“合抱之木”的艰难成长过程。在河南广阔的农村土地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着其独特优势正日渐成熟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