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有所为 退而不休
今年77岁的张悦仁出生于广东省紫金县临江镇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20世纪50年代,张悦仁作为国内拔尖人才赴苏留学,取得工科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先在国家原核工业部从事机械研究,后任教于南华大学,直至退休。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张悦仁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到了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上,冷不丁退下来,空虚落寞,六神无主。“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他觉得,与其虚度光阴,混吃等死,不如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再干一番事业,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跟老伴商量,老伴不同意:“咱俩退休金加起来1万多块,不愁吃不愁喝,你那么大年纪,享享清福多好,何必操那份心呢?”张悦仁说:“老有所为才能活得充实,如果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我受不了。”老伴问:“你能做啥?”张悦仁答:“回乡下种地。”见老头子去意已决,老伴也没办法。
看到一向景仰的大教授竟要回村种地,村民们迷惑不解,议论纷纷。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张教授过腻了城里的生活,想换种活法,无非是回农村消遣一下罢了。
张悦仁觉得家乡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家畜养殖,便决定学习养猪,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探索出一个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帮助乡亲们尽快致富。
博士养猪注重技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带动别人致富,首先要自己先富起来。
张悦仁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私房钱”,投入到猪场建设上。他想到自己已是垂暮之年,体力和精力都不比当年,必须找个得力助手才行。
张悦仁有个59岁的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妹妹张仕群,养猪是把好手,他做通了妹妹的工作,兄妹俩齐心协力,一起养猪。
2002年初,张悦仁出资15万元,妹妹出资5万元,一个小型猪场很快建成。他们买进一批仔猪,一天到晚守在猪舍,看着小猪活蹦乱跳的可爱样子,张悦仁喜欢的不得了。
仔猪的长势并未像张悦仁预料的那样快,通过查找原因,他发现问题出在饲养环节上,当地的传统饲养方法是用米糠、玉米和豆粕等混合饲料直接喂猪。张悦仁觉得这种饲养方式的最大弊端是猪吃了饲料营养吸收不完全,影响生长,造成浪费。
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实践,张悦仁找到一种好办法,就是将饲料发酵。饲料发酵后,米糠等不易消化吸收的粗纤维转化为糖,可以替代豆粕和玉米等价格较高的饲料,这样不但解决了猪的营养问题,还可以降低养猪成本。发酵过的饲料更利于猪的消化吸收,猪的增重明显加快。
饲料问题解决了,污染问题显现出来,农村养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在张悦仁看来,猪跟人一样,除了必要的营养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才能少生病,快长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悦仁四处奔波,经过半年运作,他借鉴别人经验,研制出适合本地实际的“育猪发酵床”技术。该技术是以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为材料,以益生菌为菌种发酵,形成垫料。由于垫料里有益生微生物能迅速降解猪的排泄物,养殖时无需冲洗猪舍,也不会产生废弃物,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利用这种模式养猪,省心省力,猪舍不用清理,每天只管投放饲料即可。
张悦仁说,他养猪遵从“三大主义”:一是消费者主义,让消费者满意,保证猪肉优质;二是环保主义,猪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发酵变成沼气,实现绿色环保零排放;三是动物保护主义,让生猪舒心惬意地生活。
猪的吃住问题都解决了,看着仔猪一天天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张悦仁喜上眉梢,甚感欣慰。2005年,就在张悦仁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时,一场特大洪水将他的猪场冲得稀烂。那年的夏天暴雨滂沱,引发山洪暴发,凶猛的洪水一路横冲直撞过来,因猪场地势低洼,张悦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猪场毁于一旦,即将出栏的大批生猪被洪流卷走。他痛心疾首,欲哭无泪。
老伴拉着他的手,哭求道:“老头子啊,猪不能再养了,不然你这老命就搭进去了!”固执的张悦仁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养猪我一定要搞成功,否则,死不瞑目!”
养猪经验传授乡亲
遭受重创之后,张悦仁自我反省:养猪这些年,心血没少费,资金也投入不少,为何总是不尽如人意?有一天,他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卖点致富”的短文,眼前一亮,如果自己能养出一种与众不同有卖点的猪来,何愁不能赚钱?
他偶然听说河源的蓝塘猪有灭绝的危险,觉得是个机会,便去寻找这种特有的猪种。
蓝塘猪原产于粤北蓝塘镇,曾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中国种猪”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一直是广东主要的生猪饲养品种。后来,在外来瘦肉型猪冲击下,风靡一时的蓝塘猪因长势慢、个头小、瘦肉率低等缺点,逐渐被市场淘汰,淡出人们的视野。
张悦仁饲养蓝塘猪的目的,是想利用其他土猪来改良它的肉质。他买回十几头蓝塘猪,开始杂交实验。
杂交后的蓝塘猪肉质细嫩,口味独特,张悦仁兴奋不已。但是,他煞费苦心杂交出来的优质猪肉投放市场后,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受欢迎。生猪收购商为他指点迷津:“猪肉味道好,不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因为市场上瘦肉型猪比较受欢迎,你养的猪肥肉多,消费者不喜欢。”
张悦仁听了收购商的话,如醍醐灌顶,市场上决定猪肉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是瘦肉率,一般瘦肉型猪的瘦肉率超过60%,而他杂交出来的猪只有40%。
2008年的一天,电视中播出有人养野猪致富的新闻,他怦然心动,野猪瘦肉率高,如果用野猪和蓝塘猪杂交,所产后代瘦肉率肯定也高。
想法很快付诸实施,结果杂交猪瘦肉率提高到50%,还是未达到60%。与土猪杂交不行,与野猪杂交也不理想,想到养猪的艰难,张悦仁心中顿感凄凉。
愈挫愈勇的张悦仁很快又振作起来,经过一番实验,一种集野猪、土猪、瘦肉型猪,三元杂交而成的优质良种猪应运而生,经过比对,这种猪的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瘦肉率高达60%以上,一经投放市场,大受消费者欢迎。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张悦仁逐渐摸到了一些养猪窍门,产品质量好是一方面,市场营销更重要,酒好也怕巷子深。为使自己的猪肉卖上好价钱,张悦仁放弃去肉摊推销的方法,改为酒店直销和设专卖店统一零售,这样每千克猪肉能卖50多元钱,是卖给猪肉摊价格的2倍多。
杂交猪成功了,张悦仁并未故步自封,他想打造属于自己的生猪品牌,于是联手当地有名的老中医蔡向源,一同研究利用中草药添加剂养殖蓝野杂交优质猪——“茸参猪”。这种猪的肉口感鲜美,香味浓郁,还有营养滋补之功效,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
张悦仁的有机生态“茸参猪”在本地市场打开销路后,又在广州地区遍地开花。他打算将猪肉专卖店开到深圳、上海、北京,乃至全国……
一晃7年过去了,如今,张悦仁的猪场已由1个变成3个,生猪年出栏达2000多头,7年来共获利400多万元,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事迹还上了报纸和电视。
见张教授养猪养出名堂,村民们纷纷建起猪舍,引进他的杂交仔猪,就连那些外出打工者也有不少返乡,跟随张悦仁学习养猪技术。看着那么多村民被自己带动起来养猪致富,张悦仁心里甚感欣慰,需要技术的,他无偿提供;生活困难的,他赠送仔猪。他说:“一人富了不算富,万紫千红才是春。”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临安市1007信箱 邮编:311300)
今年77岁的张悦仁出生于广东省紫金县临江镇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20世纪50年代,张悦仁作为国内拔尖人才赴苏留学,取得工科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先在国家原核工业部从事机械研究,后任教于南华大学,直至退休。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张悦仁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到了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上,冷不丁退下来,空虚落寞,六神无主。“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他觉得,与其虚度光阴,混吃等死,不如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再干一番事业,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跟老伴商量,老伴不同意:“咱俩退休金加起来1万多块,不愁吃不愁喝,你那么大年纪,享享清福多好,何必操那份心呢?”张悦仁说:“老有所为才能活得充实,如果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我受不了。”老伴问:“你能做啥?”张悦仁答:“回乡下种地。”见老头子去意已决,老伴也没办法。
看到一向景仰的大教授竟要回村种地,村民们迷惑不解,议论纷纷。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张教授过腻了城里的生活,想换种活法,无非是回农村消遣一下罢了。
张悦仁觉得家乡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家畜养殖,便决定学习养猪,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探索出一个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帮助乡亲们尽快致富。
博士养猪注重技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带动别人致富,首先要自己先富起来。
张悦仁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私房钱”,投入到猪场建设上。他想到自己已是垂暮之年,体力和精力都不比当年,必须找个得力助手才行。
张悦仁有个59岁的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妹妹张仕群,养猪是把好手,他做通了妹妹的工作,兄妹俩齐心协力,一起养猪。
2002年初,张悦仁出资15万元,妹妹出资5万元,一个小型猪场很快建成。他们买进一批仔猪,一天到晚守在猪舍,看着小猪活蹦乱跳的可爱样子,张悦仁喜欢的不得了。
仔猪的长势并未像张悦仁预料的那样快,通过查找原因,他发现问题出在饲养环节上,当地的传统饲养方法是用米糠、玉米和豆粕等混合饲料直接喂猪。张悦仁觉得这种饲养方式的最大弊端是猪吃了饲料营养吸收不完全,影响生长,造成浪费。
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实践,张悦仁找到一种好办法,就是将饲料发酵。饲料发酵后,米糠等不易消化吸收的粗纤维转化为糖,可以替代豆粕和玉米等价格较高的饲料,这样不但解决了猪的营养问题,还可以降低养猪成本。发酵过的饲料更利于猪的消化吸收,猪的增重明显加快。
饲料问题解决了,污染问题显现出来,农村养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在张悦仁看来,猪跟人一样,除了必要的营养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才能少生病,快长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悦仁四处奔波,经过半年运作,他借鉴别人经验,研制出适合本地实际的“育猪发酵床”技术。该技术是以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为材料,以益生菌为菌种发酵,形成垫料。由于垫料里有益生微生物能迅速降解猪的排泄物,养殖时无需冲洗猪舍,也不会产生废弃物,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利用这种模式养猪,省心省力,猪舍不用清理,每天只管投放饲料即可。
张悦仁说,他养猪遵从“三大主义”:一是消费者主义,让消费者满意,保证猪肉优质;二是环保主义,猪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发酵变成沼气,实现绿色环保零排放;三是动物保护主义,让生猪舒心惬意地生活。
猪的吃住问题都解决了,看着仔猪一天天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张悦仁喜上眉梢,甚感欣慰。2005年,就在张悦仁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时,一场特大洪水将他的猪场冲得稀烂。那年的夏天暴雨滂沱,引发山洪暴发,凶猛的洪水一路横冲直撞过来,因猪场地势低洼,张悦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猪场毁于一旦,即将出栏的大批生猪被洪流卷走。他痛心疾首,欲哭无泪。
老伴拉着他的手,哭求道:“老头子啊,猪不能再养了,不然你这老命就搭进去了!”固执的张悦仁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养猪我一定要搞成功,否则,死不瞑目!”
养猪经验传授乡亲
遭受重创之后,张悦仁自我反省:养猪这些年,心血没少费,资金也投入不少,为何总是不尽如人意?有一天,他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卖点致富”的短文,眼前一亮,如果自己能养出一种与众不同有卖点的猪来,何愁不能赚钱?
他偶然听说河源的蓝塘猪有灭绝的危险,觉得是个机会,便去寻找这种特有的猪种。
蓝塘猪原产于粤北蓝塘镇,曾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中国种猪”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一直是广东主要的生猪饲养品种。后来,在外来瘦肉型猪冲击下,风靡一时的蓝塘猪因长势慢、个头小、瘦肉率低等缺点,逐渐被市场淘汰,淡出人们的视野。
张悦仁饲养蓝塘猪的目的,是想利用其他土猪来改良它的肉质。他买回十几头蓝塘猪,开始杂交实验。
杂交后的蓝塘猪肉质细嫩,口味独特,张悦仁兴奋不已。但是,他煞费苦心杂交出来的优质猪肉投放市场后,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受欢迎。生猪收购商为他指点迷津:“猪肉味道好,不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因为市场上瘦肉型猪比较受欢迎,你养的猪肥肉多,消费者不喜欢。”
张悦仁听了收购商的话,如醍醐灌顶,市场上决定猪肉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是瘦肉率,一般瘦肉型猪的瘦肉率超过60%,而他杂交出来的猪只有40%。
2008年的一天,电视中播出有人养野猪致富的新闻,他怦然心动,野猪瘦肉率高,如果用野猪和蓝塘猪杂交,所产后代瘦肉率肯定也高。
想法很快付诸实施,结果杂交猪瘦肉率提高到50%,还是未达到60%。与土猪杂交不行,与野猪杂交也不理想,想到养猪的艰难,张悦仁心中顿感凄凉。
愈挫愈勇的张悦仁很快又振作起来,经过一番实验,一种集野猪、土猪、瘦肉型猪,三元杂交而成的优质良种猪应运而生,经过比对,这种猪的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瘦肉率高达60%以上,一经投放市场,大受消费者欢迎。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张悦仁逐渐摸到了一些养猪窍门,产品质量好是一方面,市场营销更重要,酒好也怕巷子深。为使自己的猪肉卖上好价钱,张悦仁放弃去肉摊推销的方法,改为酒店直销和设专卖店统一零售,这样每千克猪肉能卖50多元钱,是卖给猪肉摊价格的2倍多。
杂交猪成功了,张悦仁并未故步自封,他想打造属于自己的生猪品牌,于是联手当地有名的老中医蔡向源,一同研究利用中草药添加剂养殖蓝野杂交优质猪——“茸参猪”。这种猪的肉口感鲜美,香味浓郁,还有营养滋补之功效,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
张悦仁的有机生态“茸参猪”在本地市场打开销路后,又在广州地区遍地开花。他打算将猪肉专卖店开到深圳、上海、北京,乃至全国……
一晃7年过去了,如今,张悦仁的猪场已由1个变成3个,生猪年出栏达2000多头,7年来共获利400多万元,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事迹还上了报纸和电视。
见张教授养猪养出名堂,村民们纷纷建起猪舍,引进他的杂交仔猪,就连那些外出打工者也有不少返乡,跟随张悦仁学习养猪技术。看着那么多村民被自己带动起来养猪致富,张悦仁心里甚感欣慰,需要技术的,他无偿提供;生活困难的,他赠送仔猪。他说:“一人富了不算富,万紫千红才是春。”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临安市1007信箱 邮编:3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