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中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跑团”组织、学生跑步锻炼时间较少等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的建议:鼓励学生参与跑步锻炼,落实激励政策;组建校内“跑团”组织,增加跑步人群基数;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跑步锻炼;定期举行校园生态马拉松赛事,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校园马拉松 迷你马拉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54-02
校园迷你马拉松是对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创新的尝试,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第二课堂体育文化活动增加趣味,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立德树人、竞技育人、文化育人的價值。目前,校园迷你马拉松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很多高校每年都会定期举行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且反映效果佳。贺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同时也是“世界长寿市”,注重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据统计,从2017年至今贺州市承办了大小的生态马拉松赛事已有5场,充分体现了生态贺州的体育特色。贺州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结合贺州的实际,大力推行校园迷你生态马拉松赛事。本文以贺州学院为例,探索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的开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校园是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的主要场地,但校园迷你马拉松的开展受到学校各种制度的约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校园安全、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首先,校内无监管部门对学生体质进行有效监测,没有明确的体育锻炼管理制度和体育测试成绩达标规定;其次,国家体质测试中心与高校监管部门对接存在问题,体质测试中大学生800米/1000米测试成绩不纳入毕业要求,与体质测试标准相脱离,导致学生忽视跑步锻炼;最后,学校安全部门、卫生部门与体育部门对校园体育活动监管不到位,公共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够明确,没有关于身体素质具体的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参与跑步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较差。
(二)锻炼的跑步人员较少,没有形成“跑团”组织
调查发现,早、晚参与跑步锻炼的大学生较少,也没有相关的跑步社团、管理部门实行有效监督。即使有相关学生社团,也没有形成规章制度对会员进行约束和管理,对会员身体素质要求较低,缺少体能测试筛选;更缺少跑步文化和“跑团”组织,很多学生缺乏跑步知识,忽略自身锻炼,这正是国内大部分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跑步锻炼时间较少
在高校,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大四相对轻松,但都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所以很多学生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忽略了体育锻炼,尤其是忽视跑步运动。除了体育专业学生,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公共体育为必修课程,开设有多种体育项目课程,每周1次大课100分钟(包括课间10分钟),但开设的课程对跑步的要求都不高。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已经修完体育课程,缺少体育锻炼的要求,锻炼全靠个人自觉性,更加不乐意参加枯躁的跑步运动。
二、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参与跑步锻炼,落实激励政策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度,明确体育课程中学生身体素质考核的标准,开通跑步App监管平台,安排监管人员进行课后监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激励学生参与跑步锻炼的政策,例如跑步达到一定的量给予奖励。首先,学校要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校园长跑运动,鼓励学生放下手机、电脑走出宿舍多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其次,后勤保障要做到对学生的运动时间进行干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监督,开通校园跑步群聊平台,并开设服务全校师生的跑步知识咨询服务平台,让学生及时进行全方位的沟通,选择水平适合的搭档约定跑步锻炼。此外,学校应成立公共体育教学部,下设专属部门管理学校各体育协会,并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选拔田径人才,成立专业的田径队伍。
(二)组建校内“跑团”组织,增加跑步人群基数
跑步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身体素质的提升基础,只有丰富校园跑步文化,才能让更多师生参与锻炼。学校体育部门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体素质问题,认真研究具体对策,积极组织成立校内“跑团”,并建立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推荐优秀管理人才负责“跑团”运转,安排优秀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跑团”建设,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校园迷你马拉松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跑步锻炼当中,不断壮大校园“跑团”人数。还可以借鉴其他高校迷你马拉松赛事的组织经验,为学校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打好基础。
(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跑步锻炼
学校体育教师和辅导员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跑步锻炼。跑步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放松紧张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学校应注意宣传跑步的益处,使学生体会跑步锻炼前后身体的区别,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早、晚锻炼的时间进行校园跑步训练。
(四)定期举行校园生态马拉松赛事,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马拉松比赛对彰显地区特色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贺州学院积极组织大学校园生态迷你马拉松赛事。校园马拉松属于大型体育赛事,参与的人数比较多,所以要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最重要是安全问题,包括校园安全、运动员的自身安全和观赛学生的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校园大路是比较理想的马拉松比赛场地。贺州学院道路平整开阔,具有天然的赛道优势,学校应该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举办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中感受到锻炼的乐趣,进而热爱跑步,养成跑步习惯。 校园迷你马拉松是一项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跑步锻炼项目,也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活动。校园迷你马拉松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人格品质,促使学生积极勇敢面对未来。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积极组建校园“跑团”,并策划和组织校园迷你马拉松比赛和团队,從而在校园形成跑步锻炼氛围,让学生养成跑步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俊林,金超.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6).
[2]郭高.校园迷你马拉松在昆明高校开展的现状调查[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8).
[3]陆大.云南省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4]周磊.王先亮.济南大学校园文化、学生归属感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
[5]许蓓.浅析马拉松运动在国内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
[6]张智豪.浅析“迷你马拉松”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发展前景——以高校“迷你马拉松”运动项目的开展为例[J].田径,2020(8).
[7]刘雪丽,李鹏举,黄可可,等.城市马拉松赛对城市综合水平的影响[J].运动,2012(11).
[8]郑继超,赵娜,常继斋,等.论校园迷你马拉松的育人价值与培育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
[9]夏越.校园马拉松的形成和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9).
[10]张磊.校园马拉松优化发展路径研究——以苏州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29).
[11]赵健,王丹丹.黑龙江省冬季校园马拉松项目开展及参与的调查研究[J].冰雪运动,2019(5).
注: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贺州学院跑团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hzxyybjg202010)
【作者简介】廖 琛(1988— ),男,壮族,广西来宾人,硕士,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
(责编 王 一)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校园马拉松 迷你马拉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54-02
校园迷你马拉松是对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创新的尝试,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第二课堂体育文化活动增加趣味,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立德树人、竞技育人、文化育人的價值。目前,校园迷你马拉松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很多高校每年都会定期举行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且反映效果佳。贺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同时也是“世界长寿市”,注重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据统计,从2017年至今贺州市承办了大小的生态马拉松赛事已有5场,充分体现了生态贺州的体育特色。贺州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结合贺州的实际,大力推行校园迷你生态马拉松赛事。本文以贺州学院为例,探索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的开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校园是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的主要场地,但校园迷你马拉松的开展受到学校各种制度的约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校园安全、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首先,校内无监管部门对学生体质进行有效监测,没有明确的体育锻炼管理制度和体育测试成绩达标规定;其次,国家体质测试中心与高校监管部门对接存在问题,体质测试中大学生800米/1000米测试成绩不纳入毕业要求,与体质测试标准相脱离,导致学生忽视跑步锻炼;最后,学校安全部门、卫生部门与体育部门对校园体育活动监管不到位,公共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够明确,没有关于身体素质具体的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参与跑步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较差。
(二)锻炼的跑步人员较少,没有形成“跑团”组织
调查发现,早、晚参与跑步锻炼的大学生较少,也没有相关的跑步社团、管理部门实行有效监督。即使有相关学生社团,也没有形成规章制度对会员进行约束和管理,对会员身体素质要求较低,缺少体能测试筛选;更缺少跑步文化和“跑团”组织,很多学生缺乏跑步知识,忽略自身锻炼,这正是国内大部分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跑步锻炼时间较少
在高校,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大四相对轻松,但都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所以很多学生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忽略了体育锻炼,尤其是忽视跑步运动。除了体育专业学生,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公共体育为必修课程,开设有多种体育项目课程,每周1次大课100分钟(包括课间10分钟),但开设的课程对跑步的要求都不高。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已经修完体育课程,缺少体育锻炼的要求,锻炼全靠个人自觉性,更加不乐意参加枯躁的跑步运动。
二、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参与跑步锻炼,落实激励政策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度,明确体育课程中学生身体素质考核的标准,开通跑步App监管平台,安排监管人员进行课后监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激励学生参与跑步锻炼的政策,例如跑步达到一定的量给予奖励。首先,学校要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校园长跑运动,鼓励学生放下手机、电脑走出宿舍多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其次,后勤保障要做到对学生的运动时间进行干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监督,开通校园跑步群聊平台,并开设服务全校师生的跑步知识咨询服务平台,让学生及时进行全方位的沟通,选择水平适合的搭档约定跑步锻炼。此外,学校应成立公共体育教学部,下设专属部门管理学校各体育协会,并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选拔田径人才,成立专业的田径队伍。
(二)组建校内“跑团”组织,增加跑步人群基数
跑步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身体素质的提升基础,只有丰富校园跑步文化,才能让更多师生参与锻炼。学校体育部门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体素质问题,认真研究具体对策,积极组织成立校内“跑团”,并建立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推荐优秀管理人才负责“跑团”运转,安排优秀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跑团”建设,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校园迷你马拉松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跑步锻炼当中,不断壮大校园“跑团”人数。还可以借鉴其他高校迷你马拉松赛事的组织经验,为学校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运动打好基础。
(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跑步锻炼
学校体育教师和辅导员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跑步锻炼。跑步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放松紧张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学校应注意宣传跑步的益处,使学生体会跑步锻炼前后身体的区别,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早、晚锻炼的时间进行校园跑步训练。
(四)定期举行校园生态马拉松赛事,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马拉松比赛对彰显地区特色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贺州学院积极组织大学校园生态迷你马拉松赛事。校园马拉松属于大型体育赛事,参与的人数比较多,所以要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最重要是安全问题,包括校园安全、运动员的自身安全和观赛学生的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校园大路是比较理想的马拉松比赛场地。贺州学院道路平整开阔,具有天然的赛道优势,学校应该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举办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中感受到锻炼的乐趣,进而热爱跑步,养成跑步习惯。 校园迷你马拉松是一项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跑步锻炼项目,也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活动。校园迷你马拉松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人格品质,促使学生积极勇敢面对未来。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积极组建校园“跑团”,并策划和组织校园迷你马拉松比赛和团队,從而在校园形成跑步锻炼氛围,让学生养成跑步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俊林,金超.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6).
[2]郭高.校园迷你马拉松在昆明高校开展的现状调查[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8).
[3]陆大.云南省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4]周磊.王先亮.济南大学校园文化、学生归属感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
[5]许蓓.浅析马拉松运动在国内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
[6]张智豪.浅析“迷你马拉松”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发展前景——以高校“迷你马拉松”运动项目的开展为例[J].田径,2020(8).
[7]刘雪丽,李鹏举,黄可可,等.城市马拉松赛对城市综合水平的影响[J].运动,2012(11).
[8]郑继超,赵娜,常继斋,等.论校园迷你马拉松的育人价值与培育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
[9]夏越.校园马拉松的形成和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9).
[10]张磊.校园马拉松优化发展路径研究——以苏州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29).
[11]赵健,王丹丹.黑龙江省冬季校园马拉松项目开展及参与的调查研究[J].冰雪运动,2019(5).
注: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贺州学院跑团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hzxyybjg202010)
【作者简介】廖 琛(1988— ),男,壮族,广西来宾人,硕士,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