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毒素类制品中类A血型物质的来源、分离及去除的探讨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2846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导用HI法检测40批北京等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破伤风、白喉、肉毒等抗毒素制品,结果有29批含有不同程度的类A血型物质。为了弄清制品中类A血型物质的由来,作者随生产过程进行了监测,发现此物质来自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胃蛋白酶,其分子量接近IgM,具有抗原性,并证明用Sephadex G200过滤可除去胃蛋白酶中的类A血型物质而不影响酶的活性和使用。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诱导。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ren,TAA)均可代替瘤细胞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活性。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提高依赖TAA浓度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剂量。TAA免疫或注射IL-2可延长带瘤小鼠的存活时间;二者结合效果更明显,平均可延长一倍。本结果说明,在肿瘤的早
本文报告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猪和人E受体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些结果。以荧光标记的羊抗猪E受体IgG进行直接荧光染色实验表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阳性率为49±5%,分离其T淋巴细胞后,阳性率上升至84±5%,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为54±10%,与玫瑰花形成实验结果相一致,从分子水平上证明E受体是猪和人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为猪、人E受体具有同一性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此外,经45℃加热脱E受体后的猪外周血
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抗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cAb)。此抗体为IgG2a亚类,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它与外周血、脾脏、扁桃腺中T细胞及20~30%胸腺细胞反应,而不与红细胞、血小板、外周血B细胞,及其它胎儿组织细胞反应。初步观察表明McAb211-1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有促有丝分裂原作用并能识别T细胞表面分子量为21KD的抗原。因此,可
本文用正常核糖核酸(N-RNA)和i-RNA在不同条件下诱生了二种不同性质的集落抑制因子(CIF)。N-RNA和i-RNA注射BALB/c鼠腹腔后,发现其腹腔液中含有一种类似α-干扰素活性的CIF-I,其中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在体外继续培养时,再接触特异抗原后又分泌一种类似γ-干扰素活性的CIF-Ⅱ。i-RNA的这种免疫活性能被RNase阻断,而对DNase,pronase不敏感。
期刊
本文报告荧光标记抗HbBart's抗体的制备及纯化方法的改进。(1)将荧光素标记在粗提的抗HbBart's血清的γ—球蛋白部分,以减少抗HbBart's抗体在标记和纯化过程中的损失和变性作用;(2)用与戊二醛交联的Sepharose-4B-HbBart's免疫吸附剂替代Sepharose-4B-HbBrt's,可减少乃至消除洗脱抗体过程中HbBart's的漏出。用免疫双扩散及固定血涂片的免疫荧光技
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R)是免疫复合物(IC)疾病的经典模型。应用这一模型,研究了左旋咪唑(LMS)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经LMS处理的实验动物,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和IC含量减少、补体量增加、肾脏病变也有所减轻,但所用的两个剂量组(10和2.5mg/kg)的作用存在某些差异。本文提出LMS有助于IC疾病的病情缓解,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必要的推测。
期刊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LT基因探针可用于霍乱肠毒素基因的检测。从携带有LT基因的重组质粒EWD299上分离出编码LT的基因片段,以同位素32P标记制成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此探针与0-1群霍乱弧菌产毒株杂交获得强的放射自显影印迹;与非0-1群不产毒株仅产生很弱的自显影印迹。将霍乱弧菌产毒株的染色体DNA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降解,酶解片段与LT基因探针杂交,在放射自显影图中不同的位置显示杂交区带。含
鼠麻风菌(MLM)腹腔感染BALB/c小鼠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脾脏中的细菌数量增加,肠系膜上病变加重。感染一月时,BALB/c鼠的DTH反应明显地低于C57BL/6鼠,且与Jones-Mote型反应相似;对MLM抗原几无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感染的BALB/c鼠对Con-A的淋转反应低于正常鼠。感染鼠腹腔粘附细胞对正常淋巴细胞Con-A淋转有抑制作用,在感染后10天至一月,时最为明显,二月时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