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中心
目前,我国中学大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课堂组织及授课过程过分依赖教师能力和水平、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得到有效调动和充分发挥。采用这一模式的原因诸多,如课程安排紧凑、大班化教学、教师缺乏“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技能的掌握等,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上,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失去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沟通的目的。并且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对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另外初中生也是个体语言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初中生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推广普及,该文将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解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语言是一个系统,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比较把所学的各个部分、各个项、各个词句联系起来,既便于记,又便于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和汉语、英语和英语的比较,从而揭示英语的系统,深入英语的本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目标应改变教师越俎代庖,把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掘知识的因果关系,找出结论。
二、建立探究小组、促进合作交流
针对当前大班教学的弊端,建立探究学习小组是“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方式的根本要求。探究小组的成员要求做到层次的丰富性,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准备。基于此,英语教师可根据每个班的英语情况,按照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成绩把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均等分配到各个探究学习小组中,保证探究学习小组英语水平的“阶梯性”,避免学生之间因友谊或个人情感扎堆。而这种“阶梯性”的探究式学习小组为中等、较差的学生提供了提升个人英语水平的空间,了解比自己优秀的学生是如何进行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而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不局限于教材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班级整齐划一地采用一种课本的问题,这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掌握的英语知识点和技巧局限于教材内容。但在国外,学校十分重视对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围绕课程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资料,主要包括报纸、电影或视频节目、录音、给学生的复印材料以及网上有关的材料等,为学生提供地地道道鲜活的英语。此外,教师会将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料分发给不同的学生,上课时运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激发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的搜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学生学习的知识自然会加倍。而这种脱离了书本的自由选择教学资料的方法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丰富
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主要目的是对不同类型的小组进行不同活动内容的设计,实现学生最近发展区。当前,国外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是“VAK”学生学习类型分析法,即“Visual(看的,视觉的);Auditory(听的,听觉的);Kinaesthetic(运动感觉的)。
“VAK”教学认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学生,一是阅读类型学生,这种类型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先看后知、对色彩有强烈的感觉、经常对口头的指令接受困难、对声音有过激反应、对按部就班的听课有困难、经常误解别人的语言。对该类学生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填字游戏、猜词、电影、电视、写作等。二是听说类型学生,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喜欢从听中获取信息,先听后知、对要求写作式的教学比较反感、阅读有困难、写作有困难、无法读懂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这类学生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头脑风暴、讨论、辩论、智力竞赛等。三是动手类型学生,这类学生通常表现为喜欢动手学习,经常不看说明书就能够组装东西、对于安静地坐在教室学习有困难、当有动手活动加入时能更好的学习、有很好的与人配合和活动的能力。对这类学生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活动、协作、角色扮演、游戏等。这种教学方法也为探究小组分组提供了新的视角,按照学生类型的不同,将相同英语学习类型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并根据该组学生适合的教学方法采取最有利于他们的教学手段。
五、多元化和个体化的结合的评估方法
与传统教学不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也强调对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从宏观角度看传统教学是一种注重智商的教学,而“以学习者为中心”则更多是一种融合智商与情商教育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效果的评估上也更注重对情商发展水平的评估。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教师除了要重视对新知识点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跳出中式英语的交流局限,灵活使用英语。
六、过程评估重于结果评估
初中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上已经慢慢步入中级阶段,对其学习效果的考察应以形成性评估方法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互评,课业、平时测验、周记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
与传统教学不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察内容以主观题为主,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使学生要动脑筋思考,要分析利弊,进行创新,主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为目的,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自我探索,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对学生提交的作品教师也不能简单地给出分数,而是就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比较详尽的解析,帮助学生进行反思。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中心
目前,我国中学大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课堂组织及授课过程过分依赖教师能力和水平、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得到有效调动和充分发挥。采用这一模式的原因诸多,如课程安排紧凑、大班化教学、教师缺乏“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技能的掌握等,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上,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失去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沟通的目的。并且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对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另外初中生也是个体语言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初中生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推广普及,该文将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解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语言是一个系统,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比较把所学的各个部分、各个项、各个词句联系起来,既便于记,又便于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和汉语、英语和英语的比较,从而揭示英语的系统,深入英语的本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目标应改变教师越俎代庖,把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掘知识的因果关系,找出结论。
二、建立探究小组、促进合作交流
针对当前大班教学的弊端,建立探究学习小组是“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方式的根本要求。探究小组的成员要求做到层次的丰富性,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准备。基于此,英语教师可根据每个班的英语情况,按照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成绩把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均等分配到各个探究学习小组中,保证探究学习小组英语水平的“阶梯性”,避免学生之间因友谊或个人情感扎堆。而这种“阶梯性”的探究式学习小组为中等、较差的学生提供了提升个人英语水平的空间,了解比自己优秀的学生是如何进行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而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不局限于教材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班级整齐划一地采用一种课本的问题,这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掌握的英语知识点和技巧局限于教材内容。但在国外,学校十分重视对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围绕课程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资料,主要包括报纸、电影或视频节目、录音、给学生的复印材料以及网上有关的材料等,为学生提供地地道道鲜活的英语。此外,教师会将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料分发给不同的学生,上课时运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激发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的搜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学生学习的知识自然会加倍。而这种脱离了书本的自由选择教学资料的方法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丰富
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主要目的是对不同类型的小组进行不同活动内容的设计,实现学生最近发展区。当前,国外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是“VAK”学生学习类型分析法,即“Visual(看的,视觉的);Auditory(听的,听觉的);Kinaesthetic(运动感觉的)。
“VAK”教学认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学生,一是阅读类型学生,这种类型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先看后知、对色彩有强烈的感觉、经常对口头的指令接受困难、对声音有过激反应、对按部就班的听课有困难、经常误解别人的语言。对该类学生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填字游戏、猜词、电影、电视、写作等。二是听说类型学生,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喜欢从听中获取信息,先听后知、对要求写作式的教学比较反感、阅读有困难、写作有困难、无法读懂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这类学生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头脑风暴、讨论、辩论、智力竞赛等。三是动手类型学生,这类学生通常表现为喜欢动手学习,经常不看说明书就能够组装东西、对于安静地坐在教室学习有困难、当有动手活动加入时能更好的学习、有很好的与人配合和活动的能力。对这类学生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活动、协作、角色扮演、游戏等。这种教学方法也为探究小组分组提供了新的视角,按照学生类型的不同,将相同英语学习类型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并根据该组学生适合的教学方法采取最有利于他们的教学手段。
五、多元化和个体化的结合的评估方法
与传统教学不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也强调对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从宏观角度看传统教学是一种注重智商的教学,而“以学习者为中心”则更多是一种融合智商与情商教育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效果的评估上也更注重对情商发展水平的评估。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教师除了要重视对新知识点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跳出中式英语的交流局限,灵活使用英语。
六、过程评估重于结果评估
初中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上已经慢慢步入中级阶段,对其学习效果的考察应以形成性评估方法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互评,课业、平时测验、周记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
与传统教学不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察内容以主观题为主,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使学生要动脑筋思考,要分析利弊,进行创新,主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为目的,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自我探索,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对学生提交的作品教师也不能简单地给出分数,而是就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比较详尽的解析,帮助学生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