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v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油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石油资源开采量也在日益增加,优化石油的开采技术,提升开采效率与石油的采收率,是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此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石油开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缺陷;解决对策

前言:

石油在我国能源之中的地位尤为显著,随着我国石油开采进程的不断加快,可被开发的地质浅层油田在逐渐缩减,老油田的开发利用情况也不容乐观,其中有外围油田开采、水驱开发、三次采油相关的三大开采难题还未被全面解决,所以我国还需要加大采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来解决采油工程中目前存在的难题。

1.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外围油田开采的问题

外围油田是指主体油田周边的油区,由于外围油田分布零散,油藏类型复杂,渗透率低,多有裂縫伴生,周围可依托的开采设施少,并且开采量容易随着整体油田的开采波动,开发过程中含水率上升快,采油工程技术不规范等,导致了外围油田注水压力高,开采难度大、原油采收率低,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如同一油田地质条件不同,地面同一区域注水也会产生差异,具体可表现为注入水质的要求不同和注水压力的差异等。

1.2采油工程中的水驱开发问题

我国低渗透油藏储量比例很高,可达全国储量的2/3,所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水平在我国油气开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注水开发是控制低渗透油田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但低渗透油田的储集层为致密性岩层,岩性颗粒较细,造成储层内部流体的渗流状态差,渗透率低,致密砂岩储层的矿物次生也会使改变颗粒间的作用方式,使它们呈嵌合状分布,这就使孔喉网络被切割成片状、弯片状,导致孔喉系统物性变差,再加上低渗透油田储层纵向非均质性显著,这些特质都有可能导致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的循环水进入高渗层,形成单层突进等,造成低效、无效注水。

1.3采油工程中的三次采油导致的问题

三次采油是采油三个层级中的一种,一次采油是凭借油藏的天然能量进行自喷的采油方式,这种方式最简单经济,但采收率也比较低,二次采油需要一定的技术与设备进行支撑,一般为向油层注入水或气体补充地层压力进行采油,三次采油即为在一、二次采油之后,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油、气、水及岩石之间相互作用,将前两次开采时所剩的油从油层中剥离出来,进入井筒,采出地面,从而采出更多的石油,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的目的。这就意味着第三次开采的难度系数更大,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一般很难保证采油的质量以及纯度,另外驱油后期,聚合物反应所产生的化合物会在油层滞留变成残垢,造成对开采工具的损害和对采油作业的阻碍,从而增加开采工程的成本。比如“强碱三元复合”的使用,虽会加快石油开采的进程,但由于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化学反应剧烈,就会在接触的物体的表面形成难以去除的残垢,使机械采油维护周期远短于强碱三元复合驱,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采油成本。

2.采油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外围油田开采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开采外围油田时,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油田周围的环境、地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外围油田岩层储层结构、岩石成分分析的越充分、越细致,对岩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饱和度计算的越精确、越全面,最终制定的工艺技术就越高效。如运用细化自动控制压裂工艺技术进行地层分析,采用无损工艺压裂技术将单井的压裂液、岩石成分以及地层分布进行分析,对于外围油田的水平井采用“细分切割、多簇射孔、DMS可溶球、CSI驱油压裂液”为主的注驱采一体化压裂技术,这都大大提升了外围油田开采的效率。针对外围油田的微裂缝发育、含水上升快、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可以采用超低渗油气藏加密调整、精细注水、堵水调剖等技术予以解决。

2.2采油工程中水驱开发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提升低渗透油田水驱效果,可以采用低渗透油藏微生物活化水驱提高采收率。它可以从提高驱油效率、扩大波及体积、活体找油等多个方面提升采收效能,这不仅拓宽了微生物驱油藏适用范围,而且此方式注入成本低廉,工艺流程简洁高效,很容易在水驱开发中进行推广。

在储层非均质、多油层的开采中,采用分层注水技术,来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吸水状况,并控制高渗透层吸水,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阶段分层注水技术的完善,比如采用以缆控分注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有缆式、和以波码通讯为典型代表的无缆式第四代分注技术。它可以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根据不同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特点、对注水井单井、分层压力和注水量进行实施监测,实现区块和油藏注水动态监测的信息化,有效提高水驱程度,控制含水的上升,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2.3采油工程中三次采油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三次开采所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电测调整技术,提升聚合物驱的配置效率,或使用驱油新技术来进行驱油,比如运用与热力法有关的MD膜驱法、与注气法有关的二氧化碳驱油、与微生物法有关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等,针对残垢的问题,第一可以减少聚合物的用量,第二,在除垢前要先明晰结垢的主要原因,再有针对性地研制相应的化学阻垢剂予以解决。三次采油方式的改进,不但能有效解决采油纯度的问题,提高了采收率,还可以减弱残垢对开采工具的损害,降低采油作业的风险,大大增加经济效益。

结语: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和我国资源战略安全的主体之一,石油采油工程必须从石油的开采源头出发,提升石油的采收率与开采效率,积极运用高新科技提高我国石油开采全过程,坚持解决好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水驱开发难题,做好对外围油田的利用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三次采油的效果,为东部老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探析石油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于泽坤,王慧.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9)

[2]探讨石油采油工程技术中的问题及对策[J]. 张健.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23)

[3]石油采油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朴松哲,时亮,于洋,陈全知.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9)

其他文献
旧迹 每一阵落花飘零,都会让有情天地颤栗一次;每一场无端回首,都会让世事无常加深一层。人一旦有了春心,有了爱意,身边万物瞬间就会变得慈悲起来。就连山河、大地,如此宏大的意象,也被唤醒,变得温润灵性,含情脉脉,并开始帮我们铭记下这段心路历程。爱过,
期刊
想念那支竹笛声 你在哪?我一直待在这里等你许多时日了你悠长的声音拉长我忧伤的思念曾几何时我习惯地在梦里等你你每次都赶在太阳上山之前如约而至缠绕在鸟声的枝头上被溫柔的风吹落轻轻敲打我的窗台把我从绿色的梦中唤醒听你静静地从我心上流过的声音沉醉在你温暖
期刊
但少闲人 作者简介:王中举,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成都某高校。先后在 《人民日报》 《文学报》 《读者》 《星星》 诗刊、《草堂》诗刊、《诗歌报》月刊、《飞天》等刊物发表散文和诗歌作品若干。真正的闲人,如暮云春树,如花晨月夕,静静地散
期刊
燕子,你在哪里 春天又来了,花开蝶满枝可我家老宅的屋檐下的燕巢依然破损脱落,空空荡荡家燕自从那次夏天北飞后二十多年来没再回来过村子里显得落寞了许多春天年年都到来而你为什么迟迟不归来呢是村子的高楼挡住你回归的视线还是喧嚣闹声使你找不到栖息的隅角夏
期刊
太阳、蜜蜂与少年 作者简介:剑鸿,男,1977年生,江西新干人。作品散见于《岁月》 《奔流》 《牡丹》 《散文世界》 《鄱阳湖文学》 《内蒙古日报》等报刊杂志。一二十几年前的村子,大致由以下元素构成——一条小渠,两口池塘,三排瓦屋,四棵樟树,茂密
期刊
缠绵,是南方秋季的专利 秋风缠绵秋雨缠绵秋天枝头上的叶子缠绵缠绵,是南方秋天的专利秋风将秋雨粘贴在秋的文檔上围绕枝头的主题写成细细斜斜的诗行树木村庄城市大地流淌了缠绵的韵味让小鸟和青蛙朗诵秋雨乘着秋风在下落途中轻轻地握握枝叶的手叶片脸色羞涩地泛红
期刊
铁桥断想 作者简介:椰蓝,本名王世卿,海南琼山人。海口市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 《诗刊》 《海南日报》 《特区文学》 《椰城》 等报刊,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偶有获奖。现居海口。河上本没有桥为满足掠夺者疯狂的
期刊
岔路,默默分手 该分手了我们来到了交岔路没有转身投下一个温柔的目光彼此便默默地,默默地朝不同方向离开月光在路旁的丛林上洒下各自破碎的身影两条小路的脚步溅起了淡淡的憂伤谁叫我们在来时的路上种下那片相思林呢当林子节外生枝成为时尚地下的根习惯地错综复杂
期刊
万泉河 五指轻拽,一放一收,万泉如练缓缓流淌千千万万的人在歌里陶醉,或者热血沸腾而我,冠以时代的某种名义在冬天的细雨中追寻追寻大地温文尔雅和敦厚善良的基因去文宗渡口过军坡节,去看小桥流水人家想江南,梦青梅,或独钓夕阳去原乡人家品尝鸡屎藤,进文曲书
期刊
摘要:X断块包括A块、B块和C块等3个次级断块,动用含油面积9.8km2,石油地质储量1145×104t,可采储量138.2×104t,标定采收率13%,自1988年投入开发以来,受区块出砂严重,原油物性差等因素影响,区块自然递减率居高不下,2019年自然递减率高达21.81%,2020年以来,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开发,区块自然递减率下降至-19.5%,综合递减率下降至-35.5%,开发效果得到改善。关键词:油井产量;油藏开发;压裂工艺1.概况X断块是依附于**断层的断裂半背斜构造,主要含油目的层位于S32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