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找准“拓展点”1.让学生从课内找到与课外的生长点2.从教材找到体验的出发点3.从课本找到情感的抒发点。二、拓展手法多样化
关键词:拓展点 拓展手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37
我认为好的拓展设计首先应与文本浑然天成——大雪无痕,自然和谐,不突兀,更不会喧宾夺主;应该有效果,做语文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些语文的积淀;应该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先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走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训练。精心的作拓展,简单的教语文,孩子的心灵是乐谱,语言文字是一首无声的歌。我们要让拓展像花一样,开进孩子的心田。该怎样做呢?
一、找准“拓展点”
1.拓展其实是让学生从课内找到与课外的生长点。以一个片段的阅读带动一篇的阅读,以一篇的阅读带动整本书,以一本书的阅读带动同类书的阅读。它是以课文为媒体,群文阅读,以文带文,带读、学习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资料,即课内作为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作为课内的补充和发展。在学习了《猴王出世》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读几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去读《西游记》。在学习了《母鸡》后让学生读一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在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后让学生读一读其他动物小说。这样我们的课文才能真正發挥它最大的作用,才能让课文像星星之火一样具有燎原之势。
2.拓展又是从教材找到体验的出发点。语文教学不能拘限于课堂,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习中成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是通过其情感体验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能深化体验的出发点。比如学了《倾斜的伞》一课,学生一定能体会到那伞里包含的深深的爱,从而引起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说一说,然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用这份感情去读书才能把书读得有滋有味。
3.拓展还是从课本找到情感的抒发点。情感的抒发要建立在情境之中,而情境又要从课文中创设,所以要找到合适的抒情点非常有必要。比如我们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后,就可以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说点什么?”这样让他们觉得感情真实而有趣。再比如学习《桥》一课时,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独白: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
二、使拓展手法多样化
要使拓展展现它的风采就要使拓展手法多样化,我总结出的拓展手法有以下几种:
1.题词。如:王崧舟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是吧?还记得刚上课时老师为你们朗读了三位外国元首给长城的题词,现在,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听到你们献给长城的题词啊!(生写题词后)师:好,同学们,请把你心中的歌,请把你笔下的情,化作一句句献给长城的题词吧!生1:长城是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伟大奇迹!题词人:张亮。师:超过克林顿。生2: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题词人:鲁平凡。师:感情真挚,表达凝练!①……这适合状物类文章。
2.设计广告语。广告语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最能展现语言的魅力,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语文课中加以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后让学生写其中一种玻璃的广告语,那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把语言的美体现出来。
3.模仿创作。比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可以让学生模仿桂林的山的写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法。《夏天里的成长》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先总后分,然后通过时间和数量的描写表现植物动物成长快的方法。
4.填补空白。在想象中补白。在《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王崧舟老师独具匠心挖掘出了课文语言的空白点。利用这些含义深刻的空白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性交汇的美好。师:假如你就是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的神情和面容,亲眼目睹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至死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至死不忘他的弟弟小利比的感人情景。你,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请你接着那句话写下去。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的美好品质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的诚实,你的善良,你的说话算数,我都永远忘不了。……师: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问,我断定他不是哪种人?生1:我断定他不往事见利忘义的人。生2:我断定他不是见钱就跑的人。生3:我断定他不是人穷志短的人……②填补“空白”,王老师善于抓住空白点,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上桥梁,作品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有了生命力,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获得了美的享受。看插图补白。插图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如果加以利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的画面,然后看插图想象在炎炎的烈日下我看见 ;在漫天的大雪中,我看见 ;在 ,我看见 。 5.再创作。如:学了《田忌赛马》后让学生设计第二场比赛。学了《鲸》这课,把文章改写成鲸的自述。学了《奴隶英雄》就把他改成课本剧演一演。学了《桂林山水》就把它改成导游词。学了《四个太阳》就把它改成一首小诗。
6.积累名言警句。语言的积累有时也需要整合,这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挈机,比如:我们在学完《商鞅南门立木》后可以可以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7.拓展阅读。可以从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他们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也可以从作品的所选书目进行拓展,如学了《小狮子爱尔莎》就推荐他们阅读《野生的爱尔莎》。可以从同类题材拓展,如学了《女娲造人》,就让学生读读中国的古典神话故事。也可以从本篇文章的衍生作品拓展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阅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8.改变描写。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我发现课文主要是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因为严监生身体虚弱,无法说话,因此,我让学生代替严监生说话,我这样设计: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严监生)想说: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想说:________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这话,把眼闭着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他想说: 這样的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9.表演、采访。比如《陶罐和铁罐》这一课,学完后课一让学生戴上头饰演一演,演完后采访铁罐:铁罐,请问你想到了这个结局吗?你明白了什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演上,采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又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理解课文。
10.补充提示语。提示语有利于准确表现人物特点,学习《陶罐和铁罐》时可以这样设计:填一填“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地说。“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再让学生根据所填的内容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
11.续编故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4课《金钱的魔力》讲的是“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我是这样设计拓展训练的:
师: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托德和老板的善变的?(小组交流)
汇报
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的前后对比来表现他们善变。
生:用了夸张、讽刺的语言来表现他们善变。
师:这样的手法你们会吗?
生:会。
师:那我们就现场检验一下。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一百万英镑一个月后被兄弟两收回去了,试想(出示课件):过了一个月,老板和托德听说我的钱被兄弟俩原封不动地收回,他们气冲冲地来到了我住的旅馆……请你用上这篇文章的写法编一编。
总之,拓展是从理解走向运用,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拓展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拓展能让课文有效地生成,激起学生和老师智慧和创作的火花。拓展是语文课的亮点,也是学生亮点的发现者。
关键词:拓展点 拓展手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37
我认为好的拓展设计首先应与文本浑然天成——大雪无痕,自然和谐,不突兀,更不会喧宾夺主;应该有效果,做语文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些语文的积淀;应该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先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走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训练。精心的作拓展,简单的教语文,孩子的心灵是乐谱,语言文字是一首无声的歌。我们要让拓展像花一样,开进孩子的心田。该怎样做呢?
一、找准“拓展点”
1.拓展其实是让学生从课内找到与课外的生长点。以一个片段的阅读带动一篇的阅读,以一篇的阅读带动整本书,以一本书的阅读带动同类书的阅读。它是以课文为媒体,群文阅读,以文带文,带读、学习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资料,即课内作为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作为课内的补充和发展。在学习了《猴王出世》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读几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去读《西游记》。在学习了《母鸡》后让学生读一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在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后让学生读一读其他动物小说。这样我们的课文才能真正發挥它最大的作用,才能让课文像星星之火一样具有燎原之势。
2.拓展又是从教材找到体验的出发点。语文教学不能拘限于课堂,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习中成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是通过其情感体验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能深化体验的出发点。比如学了《倾斜的伞》一课,学生一定能体会到那伞里包含的深深的爱,从而引起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说一说,然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用这份感情去读书才能把书读得有滋有味。
3.拓展还是从课本找到情感的抒发点。情感的抒发要建立在情境之中,而情境又要从课文中创设,所以要找到合适的抒情点非常有必要。比如我们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后,就可以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说点什么?”这样让他们觉得感情真实而有趣。再比如学习《桥》一课时,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独白: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
二、使拓展手法多样化
要使拓展展现它的风采就要使拓展手法多样化,我总结出的拓展手法有以下几种:
1.题词。如:王崧舟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是吧?还记得刚上课时老师为你们朗读了三位外国元首给长城的题词,现在,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听到你们献给长城的题词啊!(生写题词后)师:好,同学们,请把你心中的歌,请把你笔下的情,化作一句句献给长城的题词吧!生1:长城是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伟大奇迹!题词人:张亮。师:超过克林顿。生2: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题词人:鲁平凡。师:感情真挚,表达凝练!①……这适合状物类文章。
2.设计广告语。广告语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最能展现语言的魅力,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语文课中加以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后让学生写其中一种玻璃的广告语,那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把语言的美体现出来。
3.模仿创作。比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可以让学生模仿桂林的山的写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法。《夏天里的成长》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先总后分,然后通过时间和数量的描写表现植物动物成长快的方法。
4.填补空白。在想象中补白。在《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王崧舟老师独具匠心挖掘出了课文语言的空白点。利用这些含义深刻的空白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性交汇的美好。师:假如你就是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的神情和面容,亲眼目睹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至死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至死不忘他的弟弟小利比的感人情景。你,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请你接着那句话写下去。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的美好品质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生:小珊迪,我永远忘不了你。你的诚实,你的善良,你的说话算数,我都永远忘不了。……师: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问,我断定他不是哪种人?生1:我断定他不往事见利忘义的人。生2:我断定他不是见钱就跑的人。生3:我断定他不是人穷志短的人……②填补“空白”,王老师善于抓住空白点,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上桥梁,作品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有了生命力,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获得了美的享受。看插图补白。插图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如果加以利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的画面,然后看插图想象在炎炎的烈日下我看见 ;在漫天的大雪中,我看见 ;在 ,我看见 。 5.再创作。如:学了《田忌赛马》后让学生设计第二场比赛。学了《鲸》这课,把文章改写成鲸的自述。学了《奴隶英雄》就把他改成课本剧演一演。学了《桂林山水》就把它改成导游词。学了《四个太阳》就把它改成一首小诗。
6.积累名言警句。语言的积累有时也需要整合,这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挈机,比如:我们在学完《商鞅南门立木》后可以可以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7.拓展阅读。可以从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他们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也可以从作品的所选书目进行拓展,如学了《小狮子爱尔莎》就推荐他们阅读《野生的爱尔莎》。可以从同类题材拓展,如学了《女娲造人》,就让学生读读中国的古典神话故事。也可以从本篇文章的衍生作品拓展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阅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8.改变描写。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我发现课文主要是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因为严监生身体虚弱,无法说话,因此,我让学生代替严监生说话,我这样设计: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严监生)想说: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想说:________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这话,把眼闭着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他想说: 這样的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9.表演、采访。比如《陶罐和铁罐》这一课,学完后课一让学生戴上头饰演一演,演完后采访铁罐:铁罐,请问你想到了这个结局吗?你明白了什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演上,采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又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理解课文。
10.补充提示语。提示语有利于准确表现人物特点,学习《陶罐和铁罐》时可以这样设计:填一填“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地说。“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再让学生根据所填的内容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
11.续编故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4课《金钱的魔力》讲的是“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我是这样设计拓展训练的:
师: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托德和老板的善变的?(小组交流)
汇报
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的前后对比来表现他们善变。
生:用了夸张、讽刺的语言来表现他们善变。
师:这样的手法你们会吗?
生:会。
师:那我们就现场检验一下。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一百万英镑一个月后被兄弟两收回去了,试想(出示课件):过了一个月,老板和托德听说我的钱被兄弟俩原封不动地收回,他们气冲冲地来到了我住的旅馆……请你用上这篇文章的写法编一编。
总之,拓展是从理解走向运用,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拓展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拓展能让课文有效地生成,激起学生和老师智慧和创作的火花。拓展是语文课的亮点,也是学生亮点的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