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我改了QQ签名档,一步一回头,心中有太多不舍;那一天,决定要离开的时候,面对大家真是不愿说出口。但是,该说的还是得说,既然已经做了选择
去年7月20日,《世界经理人数据》调查数据表明:最赚钱的十大行业,网络编辑名列第三,“年收入在10至12万元之间”。
工作表面的光鲜
“最赚钱十大行业?就网络编辑也算是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之一?”曾经在国内两大门户网站做过编辑的王虎对以上“最赚钱行业评比”满脸质疑,“既然这么赚钱,我干嘛还跳来跳去的?”
牢骚发完,王虎还是表示了自己对网络编辑这个工作本身的认同,“你可能每天都上网,但你可能并不清楚网络编辑这个工作。”一提起工作,王虎忽然来了兴趣,“如果你想了解今年南方的雪灾,只依靠一两份报纸肯定不够。但是网络就不一样,它没有版面大小的限制,文章数量多少不是问题,再加上众多编辑细致的分门别类整理,你想了解多少都有。”
“千万别以为我们都只会复制粘贴,其实每个编辑都有他的专长、爱好。我们有些像八卦狗仔,而网站,就是个大的八卦中心,只不过编辑会有八卦时政、八卦娱乐、八卦体育等等之分。”王虎说他做过各个门类的编辑工作,“每样都想去尝试一下,有句话不见得正确,老婆是别人的好,实际上工作也是如此。”
与王虎的“花心”不同,李云海在腾讯网时非常专一,“在财经频道,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证券知识,于是我有意地避开,”李云海认为这是个错误认识,“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想成长得更快,其实应该尽早离开舒适区。”
这种稳定、安逸的日子过了一阵,李云海说自己觉得浑身不自在,“换个环境吧,还不是享乐的时候。”
相对于频道页面的“枯燥”,论坛、博客版块能经常性地与网友互动。“你可能想象不到当论坛编辑会有这样光鲜的感觉。”在某重点新闻网站论坛频道任编辑的石立伟觉得,在论坛里,编辑几乎就是“太上皇”,“你实际上掌握着对任何网友贴子的生杀予夺大权。”
“不过,权力也是相对的,石立伟补充,“你哪能动不动就封网友的帐号,删人家的帖子呀,总得给人家些理由,否则不服气的网友一定会找你算账。在论坛里想当商纣王是没有前途的。一旦网友流失,没了点击率,网站的效益当然大打折扣。”
在某行业网站工作的刘晓华认为,虽然网络编辑工作看起来光鲜,但劳累程度也非一般人能了解,“可不仅8小时,你看到下班后大家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你也不大好意思走了,这是一种氛围,使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发挥到极致。”刘晓华坦言她如今已经习惯加班了。
刘晓华还告诉本刊记者,她知道的一个新浪网编辑,有段时间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是常态,偶尔还要熬通宵。“其实男生加班到那时也没什么大问题,不过要是我加班到那时,出门走夜路回家还真是不敢呀!”
爱情“年久失修”
“加班会多点儿工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网络编辑的收入比别的职业要多些。”刘晓华认为收入多点是应得的,但她同样认为网络编辑进入十大最赚钱行业的评选是胡闹,“不知道是不是笑话我们呢?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我们放弃了更多的东西:时间、友谊、爱情……”
刘晓华庆幸自己的爱情还维系着,“你无法想象,忙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门庭冷落的感觉,好在老公一直支持我,一直没啥怨言。”
在本刊记者调查过程中,许多网络编辑有一个共识:因为经常加班,留给另一半“谈心”、“约会”的时间少之又少。正常情况下,他们是“周末恋爱男女”。特殊情况下,由于网站不能停止更新,工作强度加大,“双休日”也成了稀罕物。
“假如想在毕业后从事网络编辑行业,那最好大学期间就确定恋爱关系。”王虎戏称当网络编辑如此忙累,“以至于工作后几乎就没有啥闲情逸致再去找恋爱对象,特别是男同志。中国男女比例不大协调,连时间都如此吝啬,怎么可能让女方有安全感?”
王虎说自己和同行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大楼里,两眼面对电脑,手上键盘啪啪不停,就连吃饭都是叫外卖,“就这样的情形还想找女朋友,算了吧,你的青春都献给眼前这台电脑了。难怪现在通过父母、朋友介绍对象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北京某门户网站游戏频道工作的小夏告诉本刊记者,终于有一天,她的女友对他说出了以前不敢说,更不想说出的话,“她战胜了自己,她赢了,我知道她只是把实话说了出来,我也知道,我们完了。”小夏说话的时候,表情有些苦楚,“生存、生活、发展,原本以为这些都能在相爱中克服,没想到每一样都时时刻刻牵绊着我和她。终于,爱情被击倒了。”
对于一些朋友们笑称“很有能力搞网恋”这种说法,在某生活类网站工作的小刚表示厌恶:“真正能在网上谈恋爱的,都是闲人。电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工具,时间一长就麻木了,没什么乐趣可言。哪有那么多闲心?”
一步一回头
未来出路在哪儿?面对记者的提问,小夏的态度比较悲观。
“有人总结,我们这一批年轻人过早地失去了青春,就像一场爱情,还没怎么开始,主人公就已面如死灰、油尽灯灭。”小夏觉得他就像这句话里的主人公,“接下来的日子,还看不看书?还和不和大学同学联系?还要不要去健身房?要不要拾起那本能吹起一层灰的英语单词书……”
刘晓华的选择积极许多,她说她是幸运的,去年她在家人以及老公的支持下辞掉了工作,专心复习司法考试。“尽管最终还是名落孙山,依旧感觉自己有了很大的长进,争取今年拿下。”刘晓华说。
“那一天,我改了QQ签名档,一步一回头,心中有太多不舍;那一天,决定要离开的时候,面对大家真是不愿说出口,但是,该说的还是得说,既然已经做了选择。”这是李云海离开腾讯网前,在自己博客上留下的一段文字。
与大部分同行一样,虽然离职频繁,但是李云海说自己绝没拿工作当儿戏。“从最开始,我就知道,只要认真地做这一行,将瞬间风云万变的网络玩转了,那日后再做别的什么工作,就好适应得多。”
去年7月20日,《世界经理人数据》调查数据表明:最赚钱的十大行业,网络编辑名列第三,“年收入在10至12万元之间”。
工作表面的光鲜
“最赚钱十大行业?就网络编辑也算是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之一?”曾经在国内两大门户网站做过编辑的王虎对以上“最赚钱行业评比”满脸质疑,“既然这么赚钱,我干嘛还跳来跳去的?”
牢骚发完,王虎还是表示了自己对网络编辑这个工作本身的认同,“你可能每天都上网,但你可能并不清楚网络编辑这个工作。”一提起工作,王虎忽然来了兴趣,“如果你想了解今年南方的雪灾,只依靠一两份报纸肯定不够。但是网络就不一样,它没有版面大小的限制,文章数量多少不是问题,再加上众多编辑细致的分门别类整理,你想了解多少都有。”
“千万别以为我们都只会复制粘贴,其实每个编辑都有他的专长、爱好。我们有些像八卦狗仔,而网站,就是个大的八卦中心,只不过编辑会有八卦时政、八卦娱乐、八卦体育等等之分。”王虎说他做过各个门类的编辑工作,“每样都想去尝试一下,有句话不见得正确,老婆是别人的好,实际上工作也是如此。”
与王虎的“花心”不同,李云海在腾讯网时非常专一,“在财经频道,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证券知识,于是我有意地避开,”李云海认为这是个错误认识,“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想成长得更快,其实应该尽早离开舒适区。”
这种稳定、安逸的日子过了一阵,李云海说自己觉得浑身不自在,“换个环境吧,还不是享乐的时候。”
相对于频道页面的“枯燥”,论坛、博客版块能经常性地与网友互动。“你可能想象不到当论坛编辑会有这样光鲜的感觉。”在某重点新闻网站论坛频道任编辑的石立伟觉得,在论坛里,编辑几乎就是“太上皇”,“你实际上掌握着对任何网友贴子的生杀予夺大权。”
“不过,权力也是相对的,石立伟补充,“你哪能动不动就封网友的帐号,删人家的帖子呀,总得给人家些理由,否则不服气的网友一定会找你算账。在论坛里想当商纣王是没有前途的。一旦网友流失,没了点击率,网站的效益当然大打折扣。”
在某行业网站工作的刘晓华认为,虽然网络编辑工作看起来光鲜,但劳累程度也非一般人能了解,“可不仅8小时,你看到下班后大家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你也不大好意思走了,这是一种氛围,使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发挥到极致。”刘晓华坦言她如今已经习惯加班了。
刘晓华还告诉本刊记者,她知道的一个新浪网编辑,有段时间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是常态,偶尔还要熬通宵。“其实男生加班到那时也没什么大问题,不过要是我加班到那时,出门走夜路回家还真是不敢呀!”
爱情“年久失修”
“加班会多点儿工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网络编辑的收入比别的职业要多些。”刘晓华认为收入多点是应得的,但她同样认为网络编辑进入十大最赚钱行业的评选是胡闹,“不知道是不是笑话我们呢?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我们放弃了更多的东西:时间、友谊、爱情……”
刘晓华庆幸自己的爱情还维系着,“你无法想象,忙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门庭冷落的感觉,好在老公一直支持我,一直没啥怨言。”
在本刊记者调查过程中,许多网络编辑有一个共识:因为经常加班,留给另一半“谈心”、“约会”的时间少之又少。正常情况下,他们是“周末恋爱男女”。特殊情况下,由于网站不能停止更新,工作强度加大,“双休日”也成了稀罕物。
“假如想在毕业后从事网络编辑行业,那最好大学期间就确定恋爱关系。”王虎戏称当网络编辑如此忙累,“以至于工作后几乎就没有啥闲情逸致再去找恋爱对象,特别是男同志。中国男女比例不大协调,连时间都如此吝啬,怎么可能让女方有安全感?”
王虎说自己和同行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大楼里,两眼面对电脑,手上键盘啪啪不停,就连吃饭都是叫外卖,“就这样的情形还想找女朋友,算了吧,你的青春都献给眼前这台电脑了。难怪现在通过父母、朋友介绍对象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北京某门户网站游戏频道工作的小夏告诉本刊记者,终于有一天,她的女友对他说出了以前不敢说,更不想说出的话,“她战胜了自己,她赢了,我知道她只是把实话说了出来,我也知道,我们完了。”小夏说话的时候,表情有些苦楚,“生存、生活、发展,原本以为这些都能在相爱中克服,没想到每一样都时时刻刻牵绊着我和她。终于,爱情被击倒了。”
对于一些朋友们笑称“很有能力搞网恋”这种说法,在某生活类网站工作的小刚表示厌恶:“真正能在网上谈恋爱的,都是闲人。电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工具,时间一长就麻木了,没什么乐趣可言。哪有那么多闲心?”
一步一回头
未来出路在哪儿?面对记者的提问,小夏的态度比较悲观。
“有人总结,我们这一批年轻人过早地失去了青春,就像一场爱情,还没怎么开始,主人公就已面如死灰、油尽灯灭。”小夏觉得他就像这句话里的主人公,“接下来的日子,还看不看书?还和不和大学同学联系?还要不要去健身房?要不要拾起那本能吹起一层灰的英语单词书……”
刘晓华的选择积极许多,她说她是幸运的,去年她在家人以及老公的支持下辞掉了工作,专心复习司法考试。“尽管最终还是名落孙山,依旧感觉自己有了很大的长进,争取今年拿下。”刘晓华说。
“那一天,我改了QQ签名档,一步一回头,心中有太多不舍;那一天,决定要离开的时候,面对大家真是不愿说出口,但是,该说的还是得说,既然已经做了选择。”这是李云海离开腾讯网前,在自己博客上留下的一段文字。
与大部分同行一样,虽然离职频繁,但是李云海说自己绝没拿工作当儿戏。“从最开始,我就知道,只要认真地做这一行,将瞬间风云万变的网络玩转了,那日后再做别的什么工作,就好适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