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民办高校的就业率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本文将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环境 优劣势 对策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更多的求学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民办教育的特殊性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本文将依托烟台南山学院,分析我国民办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探索相应对策。
一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大幅扩招,这对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乃至推动经济内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扩招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业压力更大,人们甚至开始怀疑扩招是造成就业难的罪魁祸首。目前,就业结构矛盾尖锐,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在高校扩招过程中,高校将过多的精力用在扩大校园规模上,而对市场上专业需求反映迟钝,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毕业生就业难是公办高校面临的难题,但对于夹缝中生存的民办高校来说更是压力重重。就中国具而言,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在这个进程中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探索出一条适应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办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第一,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办学灵活。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挑战。因此,专业的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基准。比如我校在开设新专业之前都做市场调查,看看企业的需求到底如何?根据企业需求,来制定课程结构。
第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例如我校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此外我校还开设了《淘宝网开店技巧》、《职场情商》等选修课,并邀请事业成功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开座谈会,为学生就业开拓思路。
第三,从工作技能方面,强调职业资格证教育,学生除了完成正常课程获取专业相关的毕业证书外,还要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双重保障。
(二)劣势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有效监控机制,许多民办高校只关注扩大规模获得收益,忽视了师资力量建设。另外,民办高校由于缺乏科研投入和学术氛围也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学者。
第二,专业设置受经济成本控制。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过多的考虑了经济因素,对于专业成本高且市场急需的专业一般是选择回避态度,而对于低成本专业又存在盲目追多。
第三,社会歧视的存在。民办学校高考录取线普遍偏低,用人单位在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及能力评价上受到“民办”的影响,认为民办学校学生普遍素质低下,或者在求职要求上设置较高的门槛,把民办大学生排除在外。这就加剧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度。
第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生源。正因如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过度的强化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了约束大于培养的局面,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应对策
民办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解决,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国家层面
国家应该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引航者,完善相关立法,而不是观望者甚至是缺席。通过宏观调控的方法缓解就业中的地区、行业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可以在高考招生录取中给予民办高校相应的政策扶持,扩大民办高校招生的渠道,降低民办办学的限制,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社会层面
人们应该改变对民办高校和民办学校学生的偏见。尤其是用人单位改变盲目追求“高学历”、“名学校”的错误观点,树立“德才兼备”的科学用人标准。更多的是从能力角度择人,而不是根据学校的知名度来选择求职者。
(三)学校层面
第一,坚持特色办学。高校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及时调整招生人数,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例如近几年来民航事业发展迅速,我校开设了飞行器动力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并且购买2架PA44双发教练机并在在青岛机场进行成组装试飞和机型培训工作。同时,我校还选派飞行员去美国接受培训。
第二,技能培训。高校不能仅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早适应以后的工作。例如,我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多次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全国的智能机器人设计大赛,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的沙盘大赛并获得一等奖。这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校企合作。这是民办高校最大优势,也是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例如我校是由南山集团兴办,南山集团雄厚的实力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历年来,我校有大批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南山集团工作成为集团各部门的骨干。同时,南山集团也为学生实习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四)学生层面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实现就业的最根本的保证。同时要注重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理论知识转移成现实的生产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第二,及时关注就业信息。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求职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过去传统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求职或者电视媒体求职。
第三,转变就业观念。“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因此择业时不能有太高的期望值,更不能奢望毕业就能找到一劳永逸的高薪工作。
第四,重视职业资格证考试。职业资格证是很多民办高校的优势,并且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因此考取职业资格证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加了筹码和优势。
综上所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处于弱势的民办高校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样就业市场,民办高校更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应该主动地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姜纳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08-28
[2] 李彬 《民办大学毕业生就业直通车》 科学出版社 2011-09-09
[3] 龙进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1-05
[4]李爱良.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场域中的角色扮演[J].民办教育研究,2007.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环境 优劣势 对策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更多的求学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民办教育的特殊性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本文将依托烟台南山学院,分析我国民办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探索相应对策。
一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大幅扩招,这对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乃至推动经济内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扩招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业压力更大,人们甚至开始怀疑扩招是造成就业难的罪魁祸首。目前,就业结构矛盾尖锐,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在高校扩招过程中,高校将过多的精力用在扩大校园规模上,而对市场上专业需求反映迟钝,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毕业生就业难是公办高校面临的难题,但对于夹缝中生存的民办高校来说更是压力重重。就中国具而言,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在这个进程中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探索出一条适应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办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第一,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办学灵活。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挑战。因此,专业的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基准。比如我校在开设新专业之前都做市场调查,看看企业的需求到底如何?根据企业需求,来制定课程结构。
第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例如我校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此外我校还开设了《淘宝网开店技巧》、《职场情商》等选修课,并邀请事业成功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开座谈会,为学生就业开拓思路。
第三,从工作技能方面,强调职业资格证教育,学生除了完成正常课程获取专业相关的毕业证书外,还要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双重保障。
(二)劣势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有效监控机制,许多民办高校只关注扩大规模获得收益,忽视了师资力量建设。另外,民办高校由于缺乏科研投入和学术氛围也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学者。
第二,专业设置受经济成本控制。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过多的考虑了经济因素,对于专业成本高且市场急需的专业一般是选择回避态度,而对于低成本专业又存在盲目追多。
第三,社会歧视的存在。民办学校高考录取线普遍偏低,用人单位在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及能力评价上受到“民办”的影响,认为民办学校学生普遍素质低下,或者在求职要求上设置较高的门槛,把民办大学生排除在外。这就加剧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度。
第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生源。正因如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过度的强化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了约束大于培养的局面,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应对策
民办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解决,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国家层面
国家应该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引航者,完善相关立法,而不是观望者甚至是缺席。通过宏观调控的方法缓解就业中的地区、行业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可以在高考招生录取中给予民办高校相应的政策扶持,扩大民办高校招生的渠道,降低民办办学的限制,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社会层面
人们应该改变对民办高校和民办学校学生的偏见。尤其是用人单位改变盲目追求“高学历”、“名学校”的错误观点,树立“德才兼备”的科学用人标准。更多的是从能力角度择人,而不是根据学校的知名度来选择求职者。
(三)学校层面
第一,坚持特色办学。高校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及时调整招生人数,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例如近几年来民航事业发展迅速,我校开设了飞行器动力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并且购买2架PA44双发教练机并在在青岛机场进行成组装试飞和机型培训工作。同时,我校还选派飞行员去美国接受培训。
第二,技能培训。高校不能仅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早适应以后的工作。例如,我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多次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全国的智能机器人设计大赛,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的沙盘大赛并获得一等奖。这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校企合作。这是民办高校最大优势,也是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例如我校是由南山集团兴办,南山集团雄厚的实力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历年来,我校有大批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南山集团工作成为集团各部门的骨干。同时,南山集团也为学生实习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四)学生层面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实现就业的最根本的保证。同时要注重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理论知识转移成现实的生产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第二,及时关注就业信息。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求职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过去传统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求职或者电视媒体求职。
第三,转变就业观念。“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因此择业时不能有太高的期望值,更不能奢望毕业就能找到一劳永逸的高薪工作。
第四,重视职业资格证考试。职业资格证是很多民办高校的优势,并且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因此考取职业资格证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加了筹码和优势。
综上所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处于弱势的民办高校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样就业市场,民办高校更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应该主动地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姜纳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08-28
[2] 李彬 《民办大学毕业生就业直通车》 科学出版社 2011-09-09
[3] 龙进 《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1-05
[4]李爱良.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场域中的角色扮演[J].民办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