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多媒体已被普遍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凭借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人开始不断认可其教学意义与教学效果。所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媒体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生活化教学
如何创设更好的课堂氛围,使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如何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和授课教师实现互动?这一直是数学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原本的面貌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构建模型,产生数学知识的生活体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可以达到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为课程教学提供动力,还可以激活数学课堂,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方法有很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是其中效果最显著、最直接的方式。
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第一优势是形象直观,让教学内容可视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象地构建模型,全方位地刺激学生听觉、视觉和心理触觉,直接诱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实现知识生活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优势是针对目标明确。如何精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吸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知识点,借用多媒体,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分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第三优势是高效,容量大。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40分钟的时间内,既要使学生掌握当堂教学内容,又要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时间紧迫。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费时费力,这时恰到好处地借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容量,同时也优化了教学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体支持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善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
知识在生活中产生,又解决生活问题。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进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怎样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多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给学生,从而让其喜欢上学习。
比如,在教学“图形与空间”一节时,教师可拿部分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图片与影像为学生举例,将一幅直观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其结合自己的联想,形成一个印象深刻的概念与轮廓。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物体,各个小组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成员间交流心得看法,再选出一名代表予以总结,画出一幅简单的图形。最后组织学生对各小组观察到的不同图形进行比较并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空间立体图形。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既领悟了知识,又结合生活实际构建了图形模型,同时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二)活用多媒体,设置生活化问题
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特有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要素,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思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置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认识、理解数学问题,不知不觉中把握知识的内涵,训练并培养知识转化能力。
如教学“认识线段”时,教师可将课前制作的《龟兔赛跑》视频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比赛起点与终点一致,乌龟行走路线是直的,兔子奔跑路线是曲折的,视频中的兔子飞快地冲出去,但最后还是输给了直接越过草地到达终点的乌龟。看到此结果后,也许个别学生感到疑惑,但大部分学生可以直观地得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结论。如此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又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
(三)妙用多媒体,实现实践活动生活化
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理解数学知识成为小学生的一大难关。但以其生活化的本质为基础,诸多的数学知识均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践应用切入点,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让学生利用实践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究,进而顺利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以“测量”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生活化,可以在教学之初,以课程导入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以此让学生基本认识质量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测量步骤和测量方案展开自主讨论,准备好测量需要的器材。同时组内分工,使各成员均有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听从组长安排,合作完成测量,并做好测量记录。然后,通过实践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小组之间的测量方法和结果。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又可以实现实践活动生活化。
(四)巧用多媒体,布置生活化作业
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我们知道:人的记忆特别是小学生的记忆有时间限制,学生的吸收能力亦有限。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巩固练习是必不可缺的。只有通过练习的刺激,才能使得学生对于教学活动中所获取的新知识不断巩固、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围绕知识点,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作业进行布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联系生活进行自我理解,准确及时地完成作业,以达到巩固目的。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通过折圆、画线、视频展示,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的特征:同一圆直径相等,半径也相等。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马路下水道窨井盖的图片及各种车轮滚动的动画,组织学生观察,并布置课后作业:为什么窨井盖不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而要做成圆形?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如果做成椭圆形或方形,车子运动时会是什么情形?通过这类作业,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性地探究圆的特征。在下一堂课教学前,教师便把翻开盖子时不同形状带来不同效果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最终得出结论:井盖用圆形的原因是圆的直径相等,盖子翻起时不用担心掉下去。再把不同形状车轮的小车运动视频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理解:车轴装在圆心处,圆的半径相等,车轮上所有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车子行驶时没有起伏感。经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和学生的自主研究,他们对“直径相等,半径也相等”这一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得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化情境,掌握知识。借助于多媒体播放动画、音频、视频等功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场景,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问题思考、实践活动、巩固练习融入生活,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知识本身,了解其所具有的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发孩子自主学习,在感知知识的历程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吕静.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软件:电子版,2017(4):47.
[2]孙莉.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文理导航旬刊,2017(8):4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生活化教学
如何创设更好的课堂氛围,使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如何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和授课教师实现互动?这一直是数学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原本的面貌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构建模型,产生数学知识的生活体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可以达到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为课程教学提供动力,还可以激活数学课堂,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方法有很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是其中效果最显著、最直接的方式。
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第一优势是形象直观,让教学内容可视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象地构建模型,全方位地刺激学生听觉、视觉和心理触觉,直接诱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实现知识生活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优势是针对目标明确。如何精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吸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知识点,借用多媒体,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分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第三优势是高效,容量大。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40分钟的时间内,既要使学生掌握当堂教学内容,又要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时间紧迫。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费时费力,这时恰到好处地借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容量,同时也优化了教学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体支持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善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
知识在生活中产生,又解决生活问题。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进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怎样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多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给学生,从而让其喜欢上学习。
比如,在教学“图形与空间”一节时,教师可拿部分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图片与影像为学生举例,将一幅直观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其结合自己的联想,形成一个印象深刻的概念与轮廓。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物体,各个小组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成员间交流心得看法,再选出一名代表予以总结,画出一幅简单的图形。最后组织学生对各小组观察到的不同图形进行比较并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空间立体图形。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既领悟了知识,又结合生活实际构建了图形模型,同时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二)活用多媒体,设置生活化问题
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特有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要素,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思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置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认识、理解数学问题,不知不觉中把握知识的内涵,训练并培养知识转化能力。
如教学“认识线段”时,教师可将课前制作的《龟兔赛跑》视频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比赛起点与终点一致,乌龟行走路线是直的,兔子奔跑路线是曲折的,视频中的兔子飞快地冲出去,但最后还是输给了直接越过草地到达终点的乌龟。看到此结果后,也许个别学生感到疑惑,但大部分学生可以直观地得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结论。如此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又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
(三)妙用多媒体,实现实践活动生活化
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理解数学知识成为小学生的一大难关。但以其生活化的本质为基础,诸多的数学知识均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践应用切入点,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让学生利用实践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究,进而顺利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以“测量”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生活化,可以在教学之初,以课程导入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以此让学生基本认识质量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测量步骤和测量方案展开自主讨论,准备好测量需要的器材。同时组内分工,使各成员均有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听从组长安排,合作完成测量,并做好测量记录。然后,通过实践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小组之间的测量方法和结果。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又可以实现实践活动生活化。
(四)巧用多媒体,布置生活化作业
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我们知道:人的记忆特别是小学生的记忆有时间限制,学生的吸收能力亦有限。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巩固练习是必不可缺的。只有通过练习的刺激,才能使得学生对于教学活动中所获取的新知识不断巩固、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围绕知识点,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作业进行布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联系生活进行自我理解,准确及时地完成作业,以达到巩固目的。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通过折圆、画线、视频展示,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的特征:同一圆直径相等,半径也相等。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马路下水道窨井盖的图片及各种车轮滚动的动画,组织学生观察,并布置课后作业:为什么窨井盖不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而要做成圆形?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如果做成椭圆形或方形,车子运动时会是什么情形?通过这类作业,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性地探究圆的特征。在下一堂课教学前,教师便把翻开盖子时不同形状带来不同效果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最终得出结论:井盖用圆形的原因是圆的直径相等,盖子翻起时不用担心掉下去。再把不同形状车轮的小车运动视频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理解:车轴装在圆心处,圆的半径相等,车轮上所有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车子行驶时没有起伏感。经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和学生的自主研究,他们对“直径相等,半径也相等”这一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得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化情境,掌握知识。借助于多媒体播放动画、音频、视频等功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场景,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问题思考、实践活动、巩固练习融入生活,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知识本身,了解其所具有的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发孩子自主学习,在感知知识的历程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吕静.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软件:电子版,2017(4):47.
[2]孙莉.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文理导航旬刊,2017(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