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书画会与女性意识的崛起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1934年,中国第一个女子书画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上海创立。当时沪上女子书画艺术家齐聚一堂,定时雅集酬唱,切磋画艺,被黄宾虹先生赞为创举。此后每年进行一次女子书画家作品展示,并吸引了全国女性画家的云集响应,即便是抗战期间,展会也未曾中断。值此阳春三月,我们“重访”中国女子书画会,用作品与故事回溯佳人倩影,并与有志投身艺术的当代女性同道典勉。
  1、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无疑是热闹非凡的,自1 9世纪后期开埠以来,上海成为中西汇聚的重要城市,十里洋场的上海往往得风气之先,较其他城市而言.拥有更为开放和包容的风气。随着新文化运动主张摆脱传统礼教束缚的影响,各种新思想在此兴起。而受到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影响的艺术家们聚集于此,结会成社。这些美术社团尚保留了传统文人雅集的形式,但也呈现出现代艺术团体活动的特色.通过开展各类美术创作、美术展览和美术教育等活动.力求改变中国美术的现状。其中.1851年成立的萍花社画会是上海出现较早的书画社团,其后沪上又出现了众多不同种类(国画和西画)的画会.如:文美会、写生画会、天马画会、决澜社等。1934年,一个纯粹由女性建立的画会——中国女子书画会也加入了这股热潮中。
  中国女子书画会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玖、顾飞等人发起,会所地址选在上海海宁路890号(后转到卡德路158号)。1934年4月29日召开第一次同人大会时,到场会员共有三十余人,选举冯文凤为临时主席。因其具备公共传播的特性,美术展览对于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能让群众享受美术,也能展示画家自身特有的风采、思想情感及审美情趣,除了定期集会,举办美术展览成为当时大多美术社团的主要活动之一。
  从创立之初.中国女子书画会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画展。据《申报》历年刊载.1934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女子书画会共举办了13次画展。每次展览都是一次盛会,无论从展出的作品数量、参观人数以及社会影响看.在当时都是罕见的。
  1934年6月2日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的书画会第一次展览,共展出陈小翠,吴青霞、杨雪瑶、陆小曼、冯文凤等人作品五百余幅.参观者达数千人。此次展览作为画会的首次展览,其主要目的在于宣扬艺术,因此,“除非卖品外,特选各会员杰作多幅.廉价发售,以供同好.另有会员合作诗画之执扇数十件,俱属尚品,每件只收墨费二元”。 展览现场还出售由陈小翠.李秋君主编的展览特刊,全用重磅铜版纸精印,印图百余幅,并用活体楷字排版,可见画会对于首展的重视程度。
  1935年第二次画会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则是向全国女书画家征集得来,除了沪上画家作品,更有来自杭州、永嘉、苏州、无锡、南京,天津、北平、广州、香港、福州等地女画家的作品,画展共展出作品六百余幅, “较之去岁,益见精彩“。1936年的第三次画会展览,共展出资深会员和新进会员的作品六百余幅,种类繁多,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随展所出售的特刊上用珂罗版印制了90余幅作品,并附有作者小传。《申报》 (1936年5月29日)赞扬“该会组织之精神,作风之丰伟,洵属现代女界艺坛文化之盛典”。1937年的第四次画会展览展出了李秋君、谢月眉、何香凝、余威丹、鲍亚辉等会员的作品.虽是抗战期间,但是展览规模空前,期间观众达万余。此后,随着战事的扩大,上海的沦陷,画会的规模和声势有所减少,画会的活动也一度停止,但是书画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展览,直至1947年的画会第十三次展览之后,书画会全面停止活动。
  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举办定期的大型社团集体年展外.也会举办部分会员的小型群展或是个展。画会在1940年、1941年.1943年连续举办了三届“陈小翠、冯文凤、谢月眉、顾飞四家合作书画展”,展览中冯文凤的书法、陈小翠的仕女图.顾飞的山水画和谢月眉的花鸟画受到关注,被赞“不但可以称霸女界,竟然可以压倒须眉”;1944年杨雪玖和伍季真举办二人展;会员陆小曼,潘玉良、顾飞,鲍亚辉.唐蕴玉等人均举办过个展。通过美术展览这个平台,会员们从中获益良多,不仅增加画会的社会活动,也提升了会员之间的艺术交流。
  2、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除了美术展览外,中国女子书画会也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拍卖展览活动,画作售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作助学金或是娠灾。1937年10月10日.中国女子书画会和中国画会在《申报》上刊登启事,称“本会等主办慰劳将士书画展览以筹资所得悉数充作将士慰劳金,并请上海市慰劳委员会派员直接收取.自征求以来已蒙各地书画家踊跃捐助,现已假定大新公司为展览会场,凡书画家同仁及家藏书画自愿捐助者.请于十月二十日以前将捐件交至下列收件处.以便编号陈列……”;
  除了参与画会社团的慈善拍卖展览外.也有会员以个人名义筹办慈善展览,1939年5月,李秋君为了募建上海灾童教养所新屋而卖画;1943年7月.冯文凤卖画捐助南市新普堂;庞左玉于1943年在大新画廊展厅举办展览,售卖作品所得款项全部作为助学金, 《申报》以大标题报道此事, 足见中国女子书画会对于社会的贡献。
  3、推广美育
  随着近代传统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社会迫切需要具备美术专业技术的人才,美术教育的地位提高,画会也在1934年创立即开设了函授科招生.科目有书法、诗词、国画、油画、金石,并推教授10人分教各科,,其中,冯文凤授书法、油画;陈小翠授诗词;顾飞,鲍亚飞授山水;丁巧碧,张又芬授花卉;吴青霞授人物;周鍊霞、余静芝授仕女,顾青瑶授金石;一些新人画会会员在前辈的提携帮助下.迅速成长起来,有些发展为师徒。吴青霞的“篆香阁”有门徒6人;陈小翠的“翠楼”有门徒7人;顾青瑶的”绿梅诗屋”有门徒35人。对于近代中国艺术传承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4、社会意义——近代女性意识的崛起
  中国女子书画会始于1934年,终于1948年。其创下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几个第一:第一个由女性所創办组织的美术社团,也是中国女性艺术史上组建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民间女性画会。此外,这些女画家们出版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女性艺术家个人作品专集、诸如李秋君的《秋君画稿》、鲍亚辉的《鲍亚辉女士画集》、陈小翠的《翠楼吟草全集》、潘玉良的《潘玉良油画集》。然而,中国女子书画会不单只是一个女性的艺术团体,也是近代女性意识崛起的体现。   自古以来,女子终日处于深闺之中,学习吟诗作画也只是作为平日消遣的闲趣.即使在绘画史上留下名字,多数还是作为 种附属存在(比如赵孟颊的妻子管道昇)。20世纪后,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越来越多的女性努力争取自己的地位,不是作为某某的妻子、女儿、女眷等,而是具有与男性同等地位的个体,也具备同样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办事能力。
  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如冯文凤、李秋君、顾青瑶、任霞、庞左玉、陈小翠,陆小曼等人,出身名门.师从名家.大多专攻传统类绘画;(2)也有受到“五四”新思想影响,留洋海外.学习西方艺术.如潘玉良、唐蕴玉等: (3)还有致力于革命,在艺术造诣上颇有水平的革命艺术家.如何香凝。尽管出身背景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她们对艺术有着热情,同时也有着独立的意识.而时代也给予了她们这个机会,让她们从闰阁深处走了出来,她们结社作画、合办画展、悬润格卖画.在各个方面都表明自己是艺术家,并呈现出可以与男性艺术家比肩的趋势。
  旧时,女子的书画作品大多仅限于亲友间传看,不会“抛头露面”出去举办或参加画展。20世纪后,女性逐渐走出来,从一开始参与展览会组织和举办.如1907年的”万国赛珍会“,沈仲礼夫人沈章兰等女性均参与展览的筹备和组织;而后逐渐在画展中出现了女性画家的身影.如1909年.松江女子美术学校举办展览,展出学生作品。而中国女子书画展览会开女子团体书画展之先河.除书画会举办的团体画展之外,她们或独自开画展.或举行女书画家联展,充分体现女性的艺术才能和社会影响力,正如李秋君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展览特刊弁言》上写道:“窃不自揣,爱集自好,特开女子书画会.广征文坛名宿、艺林硕望最近作品.以相观摩……志在于提高艺术.教学相长,以飨作者.而绍前微。”充分表现了画会创办的目的及画会对促进艺术家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当时,不仅同性画家间有书画联展,女书画家与男书画家间也常举行书画联展。如1933年3月,吴青霞与赵半坡、沈柔坚、朱蓉庄在宁波同乡会举行作品联展:1940年12月,陆小曼和翁瑞午联合举办国画展,由此证明女性画家已有了和男性画家相等的地位。
  在女性画家们努力想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社会也开始关注她们。许多女书畫家应邀参加了一些书画团体,她们参与的身份与男书画家等同,而并非特殊的女书画家身份,部分女书画家还成了当时海上画坛的重要成员。如在天马会国粹画系审查员选举中,吴淑娟《杏芬)和王一亭、吴昌硕、刘海粟、诸闻韵一起当选。其中,吴得五票.仅低于王一亭的七票.并高于吴昌硕的四票和刘海粟的三票。由此可见吴淑娟在画坛地位之高.1929年2月,张光(德怡)与黄宾虹、张大千、郑午昌、马公愚等名家一起受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此外,她还曾执教于国立杭州艺专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职历30载。民国十七年(1928).大学院(教育部)聘用她担任全国古今美术审查委员会委员。
其他文献
一.山西地理文化的主要特征  山西又称“三晋”,简称“晋”.园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省域的历史文化,一般通称为“三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三晋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 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地域特征方面,山西省位于中国黄土高原东缘,其地形地貌属于典型山地高原,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气候属于温带大
期刊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汉曾做官至尚书仆射,魏明帝时又做了太傅,所以后人称其“钟太傅“。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其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善楷书,世称“正书之祖”。传世的著名作品《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四表都为小楷。《宣示表》浑朴自然,刚柔皆备,古雅超伦,是钟繇最负盛名的作品,对后世影响至大。《力命表》跌宕有致,疏
期刊
一个本来发誓去中国传递上帝福音的传教士.竟然和这个国家的文化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中国艺术最大的海外宣传者。他偶然间“闯入”了清朝核心的官僚圈,混迹于在当时名重一时的金石家和收藏家。听起来,这番不寻常的经历和那位同为传教士、郎世宁颇为相似。但他的成就要远远高于这位供职于清初宫廷的画师,而且集多个身份于一身。他就是著名的“福大人”——福开森。  他到底是谁?为何能够身兼多职,在晚清的舞台上领一时风
期刊
娄坚(一五五四-一六三一)原名孟坚,后易名坚,字子柔,号歇庵,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祖籍江苏长洲(今屬苏州)。先祖曾以医术供职太医院,后世以医为业,至其父时弃医从科举。娄坚年青时热衷功名,然举业坎坷,乡试屡次名落孙山,直至63岁才成为岁贡生,少年时曾从散文大师归有光游,后能融会师说成一家言。其文和平安雅。以真朴胜人,被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钱谦益称为『大师』, 有文集《学古绪言》传世。与同乡学者唐时升
期刊
“古典的延续跟再生”是中国绘画传统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议题,我们一般用所谓的“复古”观念来概括这一个过程,不过只讲复古有点不够清楚。所以我是希望就借由赵孟頫、营其昌跟王原祁这三个重要的大师来看这个流变是怎样进行与发展的。  现在假如大胆做一个概括的话,中国的艺术传统大概是两个,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一个部分是复古的艺术传统,另外还有一个叫作抒情的传统,复古与抒情相对。我个人认为,这一个复古传统实际上是
期刊
清宫有贡犬画作多套,较为著名的有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的《十骏犬》轴以及艾启蒙(Ignaz Sichelbart,1708-1780)的《十骏犬图》册,它们虽体倒不同,但内容上高度相似。后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八玺全,录《石渠宝笈》(下称:《石渠》)续编,原藏宁寿宫乐寿堂。全册共十对开,纸本设色,顺序依次为:“第一睒星狼。第二霜花鹞。第三墨玉螭。第
期刊
周昉(约活动于八世纪下半期至九世纪初),字景玄(一说仲朗),京兆人,先后任越州长史、宣州长史等职。作为贵族出身的士大夫画家,周昉对人物画、道释画皆有所长。尤其擅绘绮罗人物。《唐朝名画录》称其『画佛像、真仙、人物、仕女,则为古今之冠』。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纵四六厘米,横一八○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该图描绘了五名贵族仕女及一名侍女,其间穿插逗狗、观鹅、挥扇、捉蝶、赏花等种种闲适的生活情景。
期刊
方传鑫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一年来,多少亲朋故友哀思无限,老朽我更是蚀骨悲痛,深切缅怀。传鑫先生生命如此脆微,未到从心所欲之年,就这样悄然走了。中国书坛痛失一位集书法篆刻创作、理论研究,编辑出版于一身的优秀名家,老朽我失去了一位情同朱张的良师益友。  传鑫先生走了,传鑫先生又没有走。他已定格在我的心中,永远活着。  我与传鑫先生相识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先生是《书法》杂志编辑,我在中共常州市委
期刊
她是一位女性,她的山水画得法宋元、清丽脱俗,她的用笔苍劲厚润、确又不失女性的秀雅;她自幼临各家山水、学习中国画,一生几乎只为中国画而存在;她年纪轻轻便在上海崭露头角,在海上画坛拥有一席之地,她就是著名山水画家房师田先生。  要说房师田的山水画.首先要谈谈两位先生。  其一便是她的父亲房虎卿。房虎卿(1889-1979)先生是由江苏常州老家走向上海画坛的一位名画家,他青年时在苏南县城做图画教师。20
期刊
吕凤子(1886-1959)是20世纪上半期崛起的一代文化伟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重要缔造者之一。吕凤子在民国初年即从事中国画、书法创作和艺术教育、职业教育工作,不仅在中国画、书法、篆刻、画论、美术史、美术理论、诗词等方面有着非常精湛的造诣,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同时在艺术教育、职业教育、现代美术学院的创办和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