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1934年,中国第一个女子书画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上海创立。当时沪上女子书画艺术家齐聚一堂,定时雅集酬唱,切磋画艺,被黄宾虹先生赞为创举。此后每年进行一次女子书画家作品展示,并吸引了全国女性画家的云集响应,即便是抗战期间,展会也未曾中断。值此阳春三月,我们“重访”中国女子书画会,用作品与故事回溯佳人倩影,并与有志投身艺术的当代女性同道典勉。
1、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无疑是热闹非凡的,自1 9世纪后期开埠以来,上海成为中西汇聚的重要城市,十里洋场的上海往往得风气之先,较其他城市而言.拥有更为开放和包容的风气。随着新文化运动主张摆脱传统礼教束缚的影响,各种新思想在此兴起。而受到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影响的艺术家们聚集于此,结会成社。这些美术社团尚保留了传统文人雅集的形式,但也呈现出现代艺术团体活动的特色.通过开展各类美术创作、美术展览和美术教育等活动.力求改变中国美术的现状。其中.1851年成立的萍花社画会是上海出现较早的书画社团,其后沪上又出现了众多不同种类(国画和西画)的画会.如:文美会、写生画会、天马画会、决澜社等。1934年,一个纯粹由女性建立的画会——中国女子书画会也加入了这股热潮中。
中国女子书画会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玖、顾飞等人发起,会所地址选在上海海宁路890号(后转到卡德路158号)。1934年4月29日召开第一次同人大会时,到场会员共有三十余人,选举冯文凤为临时主席。因其具备公共传播的特性,美术展览对于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能让群众享受美术,也能展示画家自身特有的风采、思想情感及审美情趣,除了定期集会,举办美术展览成为当时大多美术社团的主要活动之一。
从创立之初.中国女子书画会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画展。据《申报》历年刊载.1934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女子书画会共举办了13次画展。每次展览都是一次盛会,无论从展出的作品数量、参观人数以及社会影响看.在当时都是罕见的。
1934年6月2日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的书画会第一次展览,共展出陈小翠,吴青霞、杨雪瑶、陆小曼、冯文凤等人作品五百余幅.参观者达数千人。此次展览作为画会的首次展览,其主要目的在于宣扬艺术,因此,“除非卖品外,特选各会员杰作多幅.廉价发售,以供同好.另有会员合作诗画之执扇数十件,俱属尚品,每件只收墨费二元”。 展览现场还出售由陈小翠.李秋君主编的展览特刊,全用重磅铜版纸精印,印图百余幅,并用活体楷字排版,可见画会对于首展的重视程度。
1935年第二次画会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则是向全国女书画家征集得来,除了沪上画家作品,更有来自杭州、永嘉、苏州、无锡、南京,天津、北平、广州、香港、福州等地女画家的作品,画展共展出作品六百余幅, “较之去岁,益见精彩“。1936年的第三次画会展览,共展出资深会员和新进会员的作品六百余幅,种类繁多,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随展所出售的特刊上用珂罗版印制了90余幅作品,并附有作者小传。《申报》 (1936年5月29日)赞扬“该会组织之精神,作风之丰伟,洵属现代女界艺坛文化之盛典”。1937年的第四次画会展览展出了李秋君、谢月眉、何香凝、余威丹、鲍亚辉等会员的作品.虽是抗战期间,但是展览规模空前,期间观众达万余。此后,随着战事的扩大,上海的沦陷,画会的规模和声势有所减少,画会的活动也一度停止,但是书画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展览,直至1947年的画会第十三次展览之后,书画会全面停止活动。
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举办定期的大型社团集体年展外.也会举办部分会员的小型群展或是个展。画会在1940年、1941年.1943年连续举办了三届“陈小翠、冯文凤、谢月眉、顾飞四家合作书画展”,展览中冯文凤的书法、陈小翠的仕女图.顾飞的山水画和谢月眉的花鸟画受到关注,被赞“不但可以称霸女界,竟然可以压倒须眉”;1944年杨雪玖和伍季真举办二人展;会员陆小曼,潘玉良、顾飞,鲍亚辉.唐蕴玉等人均举办过个展。通过美术展览这个平台,会员们从中获益良多,不仅增加画会的社会活动,也提升了会员之间的艺术交流。
2、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除了美术展览外,中国女子书画会也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拍卖展览活动,画作售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作助学金或是娠灾。1937年10月10日.中国女子书画会和中国画会在《申报》上刊登启事,称“本会等主办慰劳将士书画展览以筹资所得悉数充作将士慰劳金,并请上海市慰劳委员会派员直接收取.自征求以来已蒙各地书画家踊跃捐助,现已假定大新公司为展览会场,凡书画家同仁及家藏书画自愿捐助者.请于十月二十日以前将捐件交至下列收件处.以便编号陈列……”;
除了参与画会社团的慈善拍卖展览外.也有会员以个人名义筹办慈善展览,1939年5月,李秋君为了募建上海灾童教养所新屋而卖画;1943年7月.冯文凤卖画捐助南市新普堂;庞左玉于1943年在大新画廊展厅举办展览,售卖作品所得款项全部作为助学金, 《申报》以大标题报道此事, 足见中国女子书画会对于社会的贡献。
3、推广美育
随着近代传统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社会迫切需要具备美术专业技术的人才,美术教育的地位提高,画会也在1934年创立即开设了函授科招生.科目有书法、诗词、国画、油画、金石,并推教授10人分教各科,,其中,冯文凤授书法、油画;陈小翠授诗词;顾飞,鲍亚飞授山水;丁巧碧,张又芬授花卉;吴青霞授人物;周鍊霞、余静芝授仕女,顾青瑶授金石;一些新人画会会员在前辈的提携帮助下.迅速成长起来,有些发展为师徒。吴青霞的“篆香阁”有门徒6人;陈小翠的“翠楼”有门徒7人;顾青瑶的”绿梅诗屋”有门徒35人。对于近代中国艺术传承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4、社会意义——近代女性意识的崛起
中国女子书画会始于1934年,终于1948年。其创下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几个第一:第一个由女性所創办组织的美术社团,也是中国女性艺术史上组建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民间女性画会。此外,这些女画家们出版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女性艺术家个人作品专集、诸如李秋君的《秋君画稿》、鲍亚辉的《鲍亚辉女士画集》、陈小翠的《翠楼吟草全集》、潘玉良的《潘玉良油画集》。然而,中国女子书画会不单只是一个女性的艺术团体,也是近代女性意识崛起的体现。 自古以来,女子终日处于深闺之中,学习吟诗作画也只是作为平日消遣的闲趣.即使在绘画史上留下名字,多数还是作为 种附属存在(比如赵孟颊的妻子管道昇)。20世纪后,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越来越多的女性努力争取自己的地位,不是作为某某的妻子、女儿、女眷等,而是具有与男性同等地位的个体,也具备同样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办事能力。
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如冯文凤、李秋君、顾青瑶、任霞、庞左玉、陈小翠,陆小曼等人,出身名门.师从名家.大多专攻传统类绘画;(2)也有受到“五四”新思想影响,留洋海外.学习西方艺术.如潘玉良、唐蕴玉等: (3)还有致力于革命,在艺术造诣上颇有水平的革命艺术家.如何香凝。尽管出身背景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她们对艺术有着热情,同时也有着独立的意识.而时代也给予了她们这个机会,让她们从闰阁深处走了出来,她们结社作画、合办画展、悬润格卖画.在各个方面都表明自己是艺术家,并呈现出可以与男性艺术家比肩的趋势。
旧时,女子的书画作品大多仅限于亲友间传看,不会“抛头露面”出去举办或参加画展。20世纪后,女性逐渐走出来,从一开始参与展览会组织和举办.如1907年的”万国赛珍会“,沈仲礼夫人沈章兰等女性均参与展览的筹备和组织;而后逐渐在画展中出现了女性画家的身影.如1909年.松江女子美术学校举办展览,展出学生作品。而中国女子书画展览会开女子团体书画展之先河.除书画会举办的团体画展之外,她们或独自开画展.或举行女书画家联展,充分体现女性的艺术才能和社会影响力,正如李秋君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展览特刊弁言》上写道:“窃不自揣,爱集自好,特开女子书画会.广征文坛名宿、艺林硕望最近作品.以相观摩……志在于提高艺术.教学相长,以飨作者.而绍前微。”充分表现了画会创办的目的及画会对促进艺术家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当时,不仅同性画家间有书画联展,女书画家与男书画家间也常举行书画联展。如1933年3月,吴青霞与赵半坡、沈柔坚、朱蓉庄在宁波同乡会举行作品联展:1940年12月,陆小曼和翁瑞午联合举办国画展,由此证明女性画家已有了和男性画家相等的地位。
在女性画家们努力想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社会也开始关注她们。许多女书畫家应邀参加了一些书画团体,她们参与的身份与男书画家等同,而并非特殊的女书画家身份,部分女书画家还成了当时海上画坛的重要成员。如在天马会国粹画系审查员选举中,吴淑娟《杏芬)和王一亭、吴昌硕、刘海粟、诸闻韵一起当选。其中,吴得五票.仅低于王一亭的七票.并高于吴昌硕的四票和刘海粟的三票。由此可见吴淑娟在画坛地位之高.1929年2月,张光(德怡)与黄宾虹、张大千、郑午昌、马公愚等名家一起受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此外,她还曾执教于国立杭州艺专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职历30载。民国十七年(1928).大学院(教育部)聘用她担任全国古今美术审查委员会委员。
1、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无疑是热闹非凡的,自1 9世纪后期开埠以来,上海成为中西汇聚的重要城市,十里洋场的上海往往得风气之先,较其他城市而言.拥有更为开放和包容的风气。随着新文化运动主张摆脱传统礼教束缚的影响,各种新思想在此兴起。而受到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影响的艺术家们聚集于此,结会成社。这些美术社团尚保留了传统文人雅集的形式,但也呈现出现代艺术团体活动的特色.通过开展各类美术创作、美术展览和美术教育等活动.力求改变中国美术的现状。其中.1851年成立的萍花社画会是上海出现较早的书画社团,其后沪上又出现了众多不同种类(国画和西画)的画会.如:文美会、写生画会、天马画会、决澜社等。1934年,一个纯粹由女性建立的画会——中国女子书画会也加入了这股热潮中。
中国女子书画会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玖、顾飞等人发起,会所地址选在上海海宁路890号(后转到卡德路158号)。1934年4月29日召开第一次同人大会时,到场会员共有三十余人,选举冯文凤为临时主席。因其具备公共传播的特性,美术展览对于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能让群众享受美术,也能展示画家自身特有的风采、思想情感及审美情趣,除了定期集会,举办美术展览成为当时大多美术社团的主要活动之一。
从创立之初.中国女子书画会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画展。据《申报》历年刊载.1934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女子书画会共举办了13次画展。每次展览都是一次盛会,无论从展出的作品数量、参观人数以及社会影响看.在当时都是罕见的。
1934年6月2日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的书画会第一次展览,共展出陈小翠,吴青霞、杨雪瑶、陆小曼、冯文凤等人作品五百余幅.参观者达数千人。此次展览作为画会的首次展览,其主要目的在于宣扬艺术,因此,“除非卖品外,特选各会员杰作多幅.廉价发售,以供同好.另有会员合作诗画之执扇数十件,俱属尚品,每件只收墨费二元”。 展览现场还出售由陈小翠.李秋君主编的展览特刊,全用重磅铜版纸精印,印图百余幅,并用活体楷字排版,可见画会对于首展的重视程度。
1935年第二次画会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则是向全国女书画家征集得来,除了沪上画家作品,更有来自杭州、永嘉、苏州、无锡、南京,天津、北平、广州、香港、福州等地女画家的作品,画展共展出作品六百余幅, “较之去岁,益见精彩“。1936年的第三次画会展览,共展出资深会员和新进会员的作品六百余幅,种类繁多,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随展所出售的特刊上用珂罗版印制了90余幅作品,并附有作者小传。《申报》 (1936年5月29日)赞扬“该会组织之精神,作风之丰伟,洵属现代女界艺坛文化之盛典”。1937年的第四次画会展览展出了李秋君、谢月眉、何香凝、余威丹、鲍亚辉等会员的作品.虽是抗战期间,但是展览规模空前,期间观众达万余。此后,随着战事的扩大,上海的沦陷,画会的规模和声势有所减少,画会的活动也一度停止,但是书画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展览,直至1947年的画会第十三次展览之后,书画会全面停止活动。
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举办定期的大型社团集体年展外.也会举办部分会员的小型群展或是个展。画会在1940年、1941年.1943年连续举办了三届“陈小翠、冯文凤、谢月眉、顾飞四家合作书画展”,展览中冯文凤的书法、陈小翠的仕女图.顾飞的山水画和谢月眉的花鸟画受到关注,被赞“不但可以称霸女界,竟然可以压倒须眉”;1944年杨雪玖和伍季真举办二人展;会员陆小曼,潘玉良、顾飞,鲍亚辉.唐蕴玉等人均举办过个展。通过美术展览这个平台,会员们从中获益良多,不仅增加画会的社会活动,也提升了会员之间的艺术交流。
2、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除了美术展览外,中国女子书画会也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拍卖展览活动,画作售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作助学金或是娠灾。1937年10月10日.中国女子书画会和中国画会在《申报》上刊登启事,称“本会等主办慰劳将士书画展览以筹资所得悉数充作将士慰劳金,并请上海市慰劳委员会派员直接收取.自征求以来已蒙各地书画家踊跃捐助,现已假定大新公司为展览会场,凡书画家同仁及家藏书画自愿捐助者.请于十月二十日以前将捐件交至下列收件处.以便编号陈列……”;
除了参与画会社团的慈善拍卖展览外.也有会员以个人名义筹办慈善展览,1939年5月,李秋君为了募建上海灾童教养所新屋而卖画;1943年7月.冯文凤卖画捐助南市新普堂;庞左玉于1943年在大新画廊展厅举办展览,售卖作品所得款项全部作为助学金, 《申报》以大标题报道此事, 足见中国女子书画会对于社会的贡献。
3、推广美育
随着近代传统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社会迫切需要具备美术专业技术的人才,美术教育的地位提高,画会也在1934年创立即开设了函授科招生.科目有书法、诗词、国画、油画、金石,并推教授10人分教各科,,其中,冯文凤授书法、油画;陈小翠授诗词;顾飞,鲍亚飞授山水;丁巧碧,张又芬授花卉;吴青霞授人物;周鍊霞、余静芝授仕女,顾青瑶授金石;一些新人画会会员在前辈的提携帮助下.迅速成长起来,有些发展为师徒。吴青霞的“篆香阁”有门徒6人;陈小翠的“翠楼”有门徒7人;顾青瑶的”绿梅诗屋”有门徒35人。对于近代中国艺术传承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4、社会意义——近代女性意识的崛起
中国女子书画会始于1934年,终于1948年。其创下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几个第一:第一个由女性所創办组织的美术社团,也是中国女性艺术史上组建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民间女性画会。此外,这些女画家们出版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女性艺术家个人作品专集、诸如李秋君的《秋君画稿》、鲍亚辉的《鲍亚辉女士画集》、陈小翠的《翠楼吟草全集》、潘玉良的《潘玉良油画集》。然而,中国女子书画会不单只是一个女性的艺术团体,也是近代女性意识崛起的体现。 自古以来,女子终日处于深闺之中,学习吟诗作画也只是作为平日消遣的闲趣.即使在绘画史上留下名字,多数还是作为 种附属存在(比如赵孟颊的妻子管道昇)。20世纪后,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越来越多的女性努力争取自己的地位,不是作为某某的妻子、女儿、女眷等,而是具有与男性同等地位的个体,也具备同样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办事能力。
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如冯文凤、李秋君、顾青瑶、任霞、庞左玉、陈小翠,陆小曼等人,出身名门.师从名家.大多专攻传统类绘画;(2)也有受到“五四”新思想影响,留洋海外.学习西方艺术.如潘玉良、唐蕴玉等: (3)还有致力于革命,在艺术造诣上颇有水平的革命艺术家.如何香凝。尽管出身背景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她们对艺术有着热情,同时也有着独立的意识.而时代也给予了她们这个机会,让她们从闰阁深处走了出来,她们结社作画、合办画展、悬润格卖画.在各个方面都表明自己是艺术家,并呈现出可以与男性艺术家比肩的趋势。
旧时,女子的书画作品大多仅限于亲友间传看,不会“抛头露面”出去举办或参加画展。20世纪后,女性逐渐走出来,从一开始参与展览会组织和举办.如1907年的”万国赛珍会“,沈仲礼夫人沈章兰等女性均参与展览的筹备和组织;而后逐渐在画展中出现了女性画家的身影.如1909年.松江女子美术学校举办展览,展出学生作品。而中国女子书画展览会开女子团体书画展之先河.除书画会举办的团体画展之外,她们或独自开画展.或举行女书画家联展,充分体现女性的艺术才能和社会影响力,正如李秋君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展览特刊弁言》上写道:“窃不自揣,爱集自好,特开女子书画会.广征文坛名宿、艺林硕望最近作品.以相观摩……志在于提高艺术.教学相长,以飨作者.而绍前微。”充分表现了画会创办的目的及画会对促进艺术家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当时,不仅同性画家间有书画联展,女书画家与男书画家间也常举行书画联展。如1933年3月,吴青霞与赵半坡、沈柔坚、朱蓉庄在宁波同乡会举行作品联展:1940年12月,陆小曼和翁瑞午联合举办国画展,由此证明女性画家已有了和男性画家相等的地位。
在女性画家们努力想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社会也开始关注她们。许多女书畫家应邀参加了一些书画团体,她们参与的身份与男书画家等同,而并非特殊的女书画家身份,部分女书画家还成了当时海上画坛的重要成员。如在天马会国粹画系审查员选举中,吴淑娟《杏芬)和王一亭、吴昌硕、刘海粟、诸闻韵一起当选。其中,吴得五票.仅低于王一亭的七票.并高于吴昌硕的四票和刘海粟的三票。由此可见吴淑娟在画坛地位之高.1929年2月,张光(德怡)与黄宾虹、张大千、郑午昌、马公愚等名家一起受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此外,她还曾执教于国立杭州艺专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职历30载。民国十七年(1928).大学院(教育部)聘用她担任全国古今美术审查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