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麦病虫草害严重制约了小麦的丰产丰收。为科学控制小麦病虫草害,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减量使用农药,对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标准化,以求推进偃师市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南偃师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23-02
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必须从小麦播种前开始,实施全程防控。防控策略应立足预防,以综合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微生物农药、抗菌素、植物源农药、仿生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和高效环保助剂;选用化学农药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选择使用高含量产品和水剂、水悬乳剂、水分散粒剂等环保型产品,坚持轮换使用农药和交替使用农药,以达到减量用药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1-2]。重点抓好小麦播种期、苗期、返青至拔节期和穗期4次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小麦播种时大力推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苗后加强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开展防控,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1 播种期
1.1 防治对象
全蚀病、纹枯病、蛴螬、金针虫、蝼蛄、蚜虫、麦蜘蛛等。
1.2 技术措施
1.2.1 选择抗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抗耐纹枯病、叶锈病、穗蚜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同时注意品种的更新利用。
1.2.2 轮作。在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小麦胞囊线虫病、茎基腐病、吸浆虫等土传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实行小麦与油菜、大蒜等蔬菜或绿肥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倒茬,切断传染源,降低发生几率。
1.2.3 清除病虫残体。小麦播种前,应科学实施秸秆还田,清除地头杂草,消灭传染源。种子繁育基地应在小麦乳熟期去除病穗、病株、杂草,集中无害化处理。
1.2.4 药剂拌种或包衣。每100 kg小麦种子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60~160 g,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5~20 g,或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5.0 g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以减少病菌侵染。在地下害虫多发区可推行杀虫剂拌种防治技术,每100 kg小麦种子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600 mL进行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兑水1.5 kg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 h,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区,于耕地前在土壤中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45~75 kg/hm2;药剂包衣或拌种时,可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诱抗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能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
2 苗期(越冬前)
防治对象为麦田杂草。化学除草时间应把握在各类杂草基本出齐苗、小麦3~5叶、杂草2~4叶、日均温5 ℃以上、无风晴天的条件下进行。针对不同杂草,分别采用以下方法:①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宜选择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或二甲四氯钠盐等除草剂单剂或混剂进行防除;②以燕麦、看麦娘、雀麦等为主,节节麦零星发生或没有发生的麦田,宜选择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③以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宜选用甲基二磺隆或二磺·甲碘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④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麦田,宜根据草相,选择使用以上除草剂中的2种或2种以上进行混配除草。注意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除草,不得随意加大用量或在不适宜天气条件下开展化学除草作业[3]。
3 返青至孕穗期
3.1 防治对象
条锈病、纹枯病、蚜虫、麦蜘蛛、麦叶蜂、白粉病等。
3.2 防治指标
纹枯病病株率15%;麦蜘蛛每33 cm行长200头;蚜虫300头/百株;麦叶蜂30头/m2;白粉病病茎率15%或病叶率5%。
3.3 技术措施
3.3.1 纹枯病防治。小麦纹枯病以秋播期药剂拌种防治为主。返青后期纹枯病发生达标田块,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烯唑醇、井冈霉素、丙环唑、腈菌唑等药剂喷防,应尽可能将药液喷到小麦茎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 d再防治 1次。
3.3.2 蚜虫防治。防治苗期蚜虫可用吡蚜酮、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吡虫啉等兑水喷雾防治,提倡使用除虫菊素、苦参碱、烟碱或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
3.3.3 红蜘蛛防治。当麦田红蜘蛛发生量达到防治标准时,宜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或联苯菊酯等进行喷雾防治。
3.3.4 麦叶蜂防治。当麦叶蜂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宜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3.3.5 白粉病、条锈病防治。当白粉病达到防治指标或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时,宜选用丙环唑、烯唑醇、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进行喷雾防治。
3.3.6 病虫混发田块防治。病虫混发田块应根据发生情况,选择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喷雾防治。
4 抽穗期至成熟期
4.1 防治对象
锈病、白粉病、叶枯病、颖枯病、吸浆虫、穗蚜、粘虫等。
4.2 防治指标
赤霉病在小麦抽穗后天气预报有2 d以上连阴雨或浓雾天气就开始预防;穗蚜500头/百穗;条锈病要清理早期发病中心,大田条锈病病叶率0.5%,叶锈病病叶率10%;白粉病上三叶病叶率15%;吸浆虫始见成虫开始防治。
4.3 技术措施
4.3.1 赤霉病防治。预防赤霉病,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较好且对白粉病、锈病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如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丙硫·戊唑醇、咪鲜·甲硫灵、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戊唑·百菌清、井冈·蜡芽菌、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氰烯菌酯、甲基硫菌灵等,兑水喷雾预防;若花期多雨或多雾露,应在药后5~7 d,再喷施防治1次;田间见病初期,根据气候变化等情况开展第3次防治,发病严重田块应适当加大上述药剂用量,立即进行补治,以减轻病害后期危害损失。
4.3.2 穗期蚜虫防治。可参照苗期蚜虫用药,兼治麦田灰飞虱。后期穗蚜大发生时,可选用高氯氟·噻虫、联苯·噻虫胺、高氯·吡虫啉、高氯·啶虫脒、氯氟·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注意保护天敌资源,当天敌∶麦蚜>1∶150时,可不用药防治[4]。
4.3.3 吸浆虫防治。吸浆虫常发区,在中蛹盛期用敵敌畏乳油1 500 mL/hm2或啶虫脒300 g/hm2,或辛硫磷3 000 mL/hm2拌细土300 kg/hm2于傍晚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盛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兑水喷雾防治。
4.3.4 小麦锈病、白粉病防治。宜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醚菌酯等兑水喷雾防治,发病严重田块,7~10 d后再补治1次。同时,可使用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寡糖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逆性,延缓衰老。
5 参考文献
[1]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500-2017[S/OL].[2018-03-21].http:www.zbgb.org/Fulltext4179331.htm.
[2] 周松影,陈修奇,王丽萍.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66.
[3] 安徽省第三季度小麦病虫整体上偏重发生[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3(6):37-38.
[4] 潘永翠.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67.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南偃师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23-02
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必须从小麦播种前开始,实施全程防控。防控策略应立足预防,以综合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微生物农药、抗菌素、植物源农药、仿生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和高效环保助剂;选用化学农药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选择使用高含量产品和水剂、水悬乳剂、水分散粒剂等环保型产品,坚持轮换使用农药和交替使用农药,以达到减量用药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1-2]。重点抓好小麦播种期、苗期、返青至拔节期和穗期4次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小麦播种时大力推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苗后加强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开展防控,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1 播种期
1.1 防治对象
全蚀病、纹枯病、蛴螬、金针虫、蝼蛄、蚜虫、麦蜘蛛等。
1.2 技术措施
1.2.1 选择抗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抗耐纹枯病、叶锈病、穗蚜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同时注意品种的更新利用。
1.2.2 轮作。在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小麦胞囊线虫病、茎基腐病、吸浆虫等土传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实行小麦与油菜、大蒜等蔬菜或绿肥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倒茬,切断传染源,降低发生几率。
1.2.3 清除病虫残体。小麦播种前,应科学实施秸秆还田,清除地头杂草,消灭传染源。种子繁育基地应在小麦乳熟期去除病穗、病株、杂草,集中无害化处理。
1.2.4 药剂拌种或包衣。每100 kg小麦种子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60~160 g,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5~20 g,或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5.0 g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以减少病菌侵染。在地下害虫多发区可推行杀虫剂拌种防治技术,每100 kg小麦种子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600 mL进行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兑水1.5 kg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 h,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区,于耕地前在土壤中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45~75 kg/hm2;药剂包衣或拌种时,可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诱抗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能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
2 苗期(越冬前)
防治对象为麦田杂草。化学除草时间应把握在各类杂草基本出齐苗、小麦3~5叶、杂草2~4叶、日均温5 ℃以上、无风晴天的条件下进行。针对不同杂草,分别采用以下方法:①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宜选择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或二甲四氯钠盐等除草剂单剂或混剂进行防除;②以燕麦、看麦娘、雀麦等为主,节节麦零星发生或没有发生的麦田,宜选择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③以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宜选用甲基二磺隆或二磺·甲碘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④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麦田,宜根据草相,选择使用以上除草剂中的2种或2种以上进行混配除草。注意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除草,不得随意加大用量或在不适宜天气条件下开展化学除草作业[3]。
3 返青至孕穗期
3.1 防治对象
条锈病、纹枯病、蚜虫、麦蜘蛛、麦叶蜂、白粉病等。
3.2 防治指标
纹枯病病株率15%;麦蜘蛛每33 cm行长200头;蚜虫300头/百株;麦叶蜂30头/m2;白粉病病茎率15%或病叶率5%。
3.3 技术措施
3.3.1 纹枯病防治。小麦纹枯病以秋播期药剂拌种防治为主。返青后期纹枯病发生达标田块,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烯唑醇、井冈霉素、丙环唑、腈菌唑等药剂喷防,应尽可能将药液喷到小麦茎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 d再防治 1次。
3.3.2 蚜虫防治。防治苗期蚜虫可用吡蚜酮、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吡虫啉等兑水喷雾防治,提倡使用除虫菊素、苦参碱、烟碱或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
3.3.3 红蜘蛛防治。当麦田红蜘蛛发生量达到防治标准时,宜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或联苯菊酯等进行喷雾防治。
3.3.4 麦叶蜂防治。当麦叶蜂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宜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3.3.5 白粉病、条锈病防治。当白粉病达到防治指标或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时,宜选用丙环唑、烯唑醇、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进行喷雾防治。
3.3.6 病虫混发田块防治。病虫混发田块应根据发生情况,选择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喷雾防治。
4 抽穗期至成熟期
4.1 防治对象
锈病、白粉病、叶枯病、颖枯病、吸浆虫、穗蚜、粘虫等。
4.2 防治指标
赤霉病在小麦抽穗后天气预报有2 d以上连阴雨或浓雾天气就开始预防;穗蚜500头/百穗;条锈病要清理早期发病中心,大田条锈病病叶率0.5%,叶锈病病叶率10%;白粉病上三叶病叶率15%;吸浆虫始见成虫开始防治。
4.3 技术措施
4.3.1 赤霉病防治。预防赤霉病,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较好且对白粉病、锈病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如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丙硫·戊唑醇、咪鲜·甲硫灵、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戊唑·百菌清、井冈·蜡芽菌、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氰烯菌酯、甲基硫菌灵等,兑水喷雾预防;若花期多雨或多雾露,应在药后5~7 d,再喷施防治1次;田间见病初期,根据气候变化等情况开展第3次防治,发病严重田块应适当加大上述药剂用量,立即进行补治,以减轻病害后期危害损失。
4.3.2 穗期蚜虫防治。可参照苗期蚜虫用药,兼治麦田灰飞虱。后期穗蚜大发生时,可选用高氯氟·噻虫、联苯·噻虫胺、高氯·吡虫啉、高氯·啶虫脒、氯氟·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注意保护天敌资源,当天敌∶麦蚜>1∶150时,可不用药防治[4]。
4.3.3 吸浆虫防治。吸浆虫常发区,在中蛹盛期用敵敌畏乳油1 500 mL/hm2或啶虫脒300 g/hm2,或辛硫磷3 000 mL/hm2拌细土300 kg/hm2于傍晚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盛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兑水喷雾防治。
4.3.4 小麦锈病、白粉病防治。宜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醚菌酯等兑水喷雾防治,发病严重田块,7~10 d后再补治1次。同时,可使用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寡糖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逆性,延缓衰老。
5 参考文献
[1]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500-2017[S/OL].[2018-03-21].http:www.zbgb.org/Fulltext4179331.htm.
[2] 周松影,陈修奇,王丽萍.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66.
[3] 安徽省第三季度小麦病虫整体上偏重发生[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3(6):37-38.
[4] 潘永翠.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