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次氧化锌酸性浸出液为原料,采用两段溶剂萃取的方法实现铟与其他金属离子的有效分离,并循环利用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盐酸,减少氯离子的排放。研究采用P204从浸出液中萃取、盐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64029,51304093,51564030,51664030,51474117),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FB09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次氧化锌酸性浸出液为原料,采用两段溶剂萃取的方法实现铟与其他金属离子的有效分离,并循环利用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盐酸,减少氯离子的排放。研究采用P204从浸出液中萃取、盐酸反萃铟的行为,以及采用TBP/P350混合萃取剂从P204载铟有机相盐酸反萃液中选择性萃取铟、水反萃等过程中铟的行为,考察萃取剂浓度、混合时间、酸浓度和相比等因素对铟萃取率和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P204(体积分数)在相比(A/O)为2/1的条件下,经过2级逆流萃取,浸出液中99%铟被萃取,得到的P204载铟有机相采用6 mol/L盐酸反萃,铟反萃率达100%。得到的含铟盐酸反萃液再采用TBP/P350选择性萃取铟,在相比为3/2条件下,经过2级逆流萃取,铟萃取率为99%,得到的载铟有机相采用纯净水进行3级逆流反萃,铟被反萃完全。与传统工艺相比,氯离子排放量减少86%。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从次氧化锌酸性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铟的工艺流程,在实现铟高效回收的同时,降低氯离子的排放,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钛合金(Ti-6Al-4V)和钴铬合金(Chromium-Cobalt alloy)表面白色念珠菌粘附能力的大小。研究表面粗糙度与细菌粘附的关系。方法 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钛合金和钴铬合金试件
针对目前医学信息应用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网格的平台技术, 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医学资源共享和互用.其中采用面向网格工具包的中间件设计,简化了服务集成和调用.实验模型
通过理论计算和电镀实验研究镀液核心组分存在形式及其对铬电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络合剂脲或甲酸98%以上是以分子形式与Cr(Ⅲ)离子形成三价铬活性络合物。根据三价铬络合物
构建双室无膜折流板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双室无膜折流板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和废水处理,在不需要外部电源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处理阴极模拟含
医用电子器械特别是植入人体的医用电子器械,其封装与连接是否漏气、漏电流,直接影响到它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微渗漏检测方法——CHLD(Cumulative Heliumkak D
在做磁共振成像时,根据需要医生应该能够对病人任意的解剖部位以及这个部位的任意方向进行扫描,为此需要得到扫描的中心位置、频率编码方向、相位编码方向等坐标信息。这个过程
以低冰镍为研究对象,采用FeCl3-HCl溶液体系高效浸提目标金属Ni、Cu、Co,系统地研究FeCl3溶液的浓度、盐酸溶液的浓度、浸出温度和时间对Ni、Cu、Co浸出率的影响,并对Ni的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