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舞剧是围绕音乐演员为中心展开的一种艺术性形式,演员作为舞台艺术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舞剧的表演效果,因此,对于音乐舞剧演员来说,就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丰富舞剧的变现形式,灵活完美的展现演员的多种角色,从而提高音乐舞剧的表达效果,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接受。本文对音乐舞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音乐舞剧;人物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音乐舞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是整个舞剧表演中的核心,对于其的具体描述我们可以从形象的基本含义入手,所谓的“形象”主要指的是“可以引起人们的思想或者是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那么在音乐舞剧中人物的形象就是“通过一定手段构造出的生动具体的、可以感染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或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形象的塑造是保证舞剧表演效果的关键,对于演员来说就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完美表达出舞剧的内涵。
  1、人物形象在音乐舞剧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舞剧在舞台的多种形式表演,最终目的是完美的诠释出音乐舞剧的内涵和主题,而舞剧演员作为音乐舞剧表演的核心,各种动作和唱调都是与最终表达效果相关的[1]。从舞剧中人物形象的描述可以看出,它的塑造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反映出的,因此,对于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完美,就是衡量舞剧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可以说它是音乐舞剧作品艺术成就、社会作用、审美价值以及艺术生命力等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从这方面来讲,对于舞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至关重要。
  2、如何塑造音乐舞剧中的人物形象
  2.1构建人物形象的第一印象
  音乐舞剧的舞台表演和其他戏剧表演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对于每一个新的角色和剧本,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和对剧本的深入了解,对舞剧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内心活动以及最后的结局等进行掌握,音乐演员在了解剧本的基础上,从演员的角度来分析,对角色担任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形成角色进行思考,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基本印象。音乐舞剧很多都是基于某个音乐作品进行改编的,对于演员来说,它是舞台真实的创造者,要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尽可能的排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争取一次性的完成人物的基本形象塑造,进而在舞台表演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2主动接近人物形象
  音乐舞剧表演中,演员对故事中“人物”产生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印象可以为演员所创造的“人物”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反过来说,第一印象是较为笼统的,还不是很具体和精确,但是作用却十分明显,那么经过演员后期多次的排练就会不断地被调整,不断的修正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2]。
  音乐舞剧《丝路花雨》是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大型民族性音乐舞剧,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它以和平和友谊为表达主题,演绎出了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动人故事,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在舞台表演中对英娘形象的塑造就需要演员用心揣摩,对她在整个舞剧中的作用以及和其他角色的互动关系有合理把握,把初读剧本时英娘在心中留下的印象以及创作中积累的印象碎片、情感碎片进行融合,从而塑造出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的人物形象,例如英娘的悲伤、坚强性格表达,在人物上场时就会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情感掺入的氛围,渲染出人物的后续身世的变化,在多次的排练中演员逐渐深刻体会到英娘的内心情感变化,全身心的投入舞台表达中,从而塑造出了最打动人心的英娘形象,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2.3人物形象基调的创作
  演员在排练过程中,要从“自我”出发、从“人物”出发、从“具体”出发,塑造出最真实的舞台形象。首先,“自我”出发,演员要对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有全面认知,从自身的体验入手,保留一颗纯净的内心,对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丰富自身的艺术人生,这对人物形象塑造是非常重要的[3];其次,“人物”出发,演员要把自己看作剧中的“人物”存在,切身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对自身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有清晰把握,按照“人物”的特点调整自身的表演动作、语言表达等;第三,“具体”出发,就是具体到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神态以及每一个心理活动,把握细节,英娘在经历多次磨难之后所表现出的性格和态度,以及面对鞭打时的表情都要深刻体会和把握,在台下的排练中要对动作要领进行反复揣摩,保持动作和“人物”内心情感体现是相一致的,反之,如果不按照從“具体”出发和“人物”出发来表演的话,就不可能形象表达出英娘的舞台形象,因此,这三点对于音乐舞剧演员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十分关键的。
  3、总结
  音乐舞剧作为现代舞台表演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舞台表演效果的重要保障,演员作为舞剧表演的中心,它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演员要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对人物形象有深刻把握,了解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情感变化,从而还原出最真实最形象的剧中人物形象,提高观赏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睿.试论舞剧《红梅赞》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2):103-103.
  [2]张姝.论舞剧人物形象的塑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81-83.
  [3]汪子涵.论演员在舞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能动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50-5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语言迁移现象。根据二语习得的理论,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起阻碍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分析温县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并以此来促进外语学习。  关键词:温县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近几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可谓空前的繁荣,创作队伍之大前所未有。衍生出各种商业利益下的各类展览和各种展前培训班,中国画的创作却出现了大量的制作及跟风作品。  清代《董养素居画学钩深》指出:“初学论画,当先求法,”不求得法,怎么去作画,一样创作,技术为上。当今的创作都不得法而作,追求短时期利益为大展
摘 要:焦作方言属于晋语区,受晋方言影响较大,在河南省诸多方言区中,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其中方言词“老xx”就是焦作方言中一个典型的,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前人多从词汇学视角探讨“老xx”结构,笔者为更加具体深入地论述在焦作方言中作为程度副词的“老”,与“很”、“非常”等普通话常用程度副词相比在人际交流中所独有的丰富内涵,本文将着重从修辞学角度来初步探析焦作方言词“老xx”。  关键词:修辞学;焦作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翻译必然涉及两种不同语言的互译问题,而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形成文化的媒介,不同的语言因文化背景不同,表达上也就存在很大差异。且“语言的许多形式问题实则是基于其内在机制而发之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刘宓庆,1994)。因而,在翻译中有必要对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且这种研究不能
摘 要:德国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打破古典主义,将艺术和工艺相结合,将功能和形式相结合,创造新的工业美学,从而为人们迎来生活方式上的变革。但迫于政治压力,蕴含着集体主义共产情结的包豪斯学院依然为艺术为工业生产开辟出一条新兴的模式,这一创举为后来的现代建筑广泛采用时至今日。  关键词:设计为民;共产主义;现代;理念  作者简介:单铮荣(1984.6-),女,陕西西安人,单位:西安外事学院,研究方向:景观环
项目课题: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种类:科研类,项目号:Yxm2014199。  作者简介:杨雅娟(1989.12-),女,籍贯:甘肃,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指导老师:雷涛。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约以百五十华里的寺沟川。石窟位于寺沟近旁
摘 要:渤海国文化相比于有着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犹如昙花一现,在这短短时间内,却创造了丰富的渤海文化,本文主要讲述渤海国文化的兴盛与消亡原因。  关键词:靺鞨;民族意识;盛唐文化影响;自觉意识;文化交流;政权;文化基础;族群入侵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一)兴盛原因  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