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等等问题均与森林锐减有关系。植树造林对于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以及促进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森林植被覆盖率,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造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对造林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选择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的双增长。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
一、林业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的意义
对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而言,凡是同组织活动相关的信息都要进行精细的收集,且应建立有关制度,设立专门机构或者组织专门人员从事原始信息的搜集工作。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简而言之,即在组织信息管理中,要对具有突出成绩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奖励,对提供虚假数据、胡编乱造导致信息失真与延误的个人和单位进行惩罚。可见,工程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是将理论设计转为实践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管理才可以生产出成果,倘若管理不当,势必挫伤林业工程的建设成效,影响生产活动。因此林业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为林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有益于林业的生产关系,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的原则
工程造林不同于单纯性机械工程或土木工程,它属于综合性生物生产工程,它是以苗木种植生产系统为主要系统的复合性系统,因此,它的管理必须贯彻系统性管理的原则。仅就苗木种植生产系统而论,管理的对象就有以下6大要素:①苗木生产及种植任务;②参加苗木种植生产劳动及管理的各类人员,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力工等;③有关苗木种植的各类物资,种子或苗木,包装及运输材料,栽植工具,肥料及各种消耗品等;④设备:机械设备,有关的建筑物,设计或验收用的各种仪器等;⑤经费:从各种渠道汇集的工程造林投资款项及各种费用;⑥信息:包括各种情况统计资料、文件、计划、图纸、工艺规程、规章制度、方针政策、决策方案等。
三、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分析
1.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
建立造林质量保证体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质量监理制、质量检查通报制等等。加强政府服务,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在提高造林质量中的作用。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不断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实现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改进检查验收方法及程序。
2.实行集中突破的管理模式
杜绝“以量取胜”的现象,如一个县(市),一年之中选定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以集中重点、突击难点、解决关键的方式,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用在关键部位,重点区域。加大苗木栽植的投入(松土施肥、除草抗旱等),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栽植一片成功一片。通过连续几年的奋斗,将会彻底消除年年植树不见林的怪象。
3.实行统一管理模式
自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村原有林地基本化整为零,从几分、几亩到几公顷不等的地块,从不同栽植状况来看,品种格局和树木长势参差不齐。经营者基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当一部分人想的是年年春季的苗木成活率而忽略了来年的苗木保存率和生长率,长远发展意识淡薄。因此,可用“集中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如:鼓励发展林业大户承包管理、实行股份制经营;或者采取一面坡、一座山、一条沟等,成立联户经营小组或部分“局部集中管护”;必要时可采取由集体集中管理林农“分成”的方法。彻底扭转“散打散闹”的局面。
4.资金管理
工程造林的资金管理就是对工程造林的资金形成、分配和使用等进行考查、监督、分析和管理。它是工程造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是通过对资金管理,可以从资金运动上反映和监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般造林的投入偏低、计划偏大和资金分散,不利于集中使用与管理等弊病,能够综合平衡地使生产诸要素合理地组织乃至于实现,从而既能保证重点造林工程,又能兼顾一般造林,使整个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5.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
要使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功效,最首先要保证工程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是技术生产发展以及管理良好最直接体现。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关键的技术环节主要由使用的机械设备方面决定。其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设备机械的先进性方面,而是否使用相对先进的设备与机械,要看工程的规模以及性质等方面决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这必须要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探查与研究,要综合考虑种种因素与指标,最后确定使用何种机械设备,坚决杜绝盲目地求先进求规模。
6.及时抚育与更新
造林成活后,抚育管理是关键。特别是部分退耕还林地造林,多数为林粮兼种,林农为了提高收入,常把造林地租赁给粮农,行间兼种豆类作物,而粮农为了豆类作物的健康生长,在田间管理期间常使用除草剂,由于除草剂使用不当常造成药害,降低了退耕还林地人工林的生长势,从而引起多种病害发生,特别是导致烂皮病发生,引起造林成果毁于一旦。对于防护林区和道路两旁的绿化树,造林成活后应加强管护,防止树干受机械损伤,特别要对“四旁”绿化和道路两旁绿化树,由于造林密度低,容易造成冻害,引起破肚逐渐感染烂皮病。所以,入冬前涮白灰以防止冻害发生。对已过成熟及蛀干害虫严重的林带和护路林,要及时抚育更新。
7.幼苗管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造林以后到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措施称作幼苗抚育管理。新造幼林经过恢复、扎根及生长等过程以后会逐步完成速生过程。该过程属于林木生长过程中最关健的时期,将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存活及是否能够达到丰产效果等。该阶段幼林处于散生的状态,其根本任务也即创造最优越的幼苗生长条件,以此来实现幼苗对肥、水、光等方面的要求,当幼苗达到一定的保存率和成活率时进行郁闭。为幼林的丰产、速生夯实基础。由此来看,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必须通过除草及松土等工作来实现对土壤物理化性质的改善,同时排除灌木、杂草等对幼林生长环境的竞争。
8.培养林业造林基层员工,提高造林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林工程基层工作人员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对于当前从事造林管理的基层员工来说,整体的素质还存在不足,缺少先进的造林工程发展理论指导,在造林管理工作中没有科学的管理经验作为指导,并且我国的造林管理基层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不能与国家林业工程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因此,提升我国林业工程基层员工的素质势在必行,改变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传统思路,同时不断提升本身在造林技术方面的能力,掌握并灵活使用造林技术,提升造林管理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为我国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对我国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转变我国过去无规划、无目标、浪费严重的造林方式,对提高林业造林工作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作用。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造林管理办法,促进我国造林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提前实现我国林业的集约化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
一、林业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的意义
对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而言,凡是同组织活动相关的信息都要进行精细的收集,且应建立有关制度,设立专门机构或者组织专门人员从事原始信息的搜集工作。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简而言之,即在组织信息管理中,要对具有突出成绩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奖励,对提供虚假数据、胡编乱造导致信息失真与延误的个人和单位进行惩罚。可见,工程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是将理论设计转为实践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管理才可以生产出成果,倘若管理不当,势必挫伤林业工程的建设成效,影响生产活动。因此林业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为林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有益于林业的生产关系,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的原则
工程造林不同于单纯性机械工程或土木工程,它属于综合性生物生产工程,它是以苗木种植生产系统为主要系统的复合性系统,因此,它的管理必须贯彻系统性管理的原则。仅就苗木种植生产系统而论,管理的对象就有以下6大要素:①苗木生产及种植任务;②参加苗木种植生产劳动及管理的各类人员,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力工等;③有关苗木种植的各类物资,种子或苗木,包装及运输材料,栽植工具,肥料及各种消耗品等;④设备:机械设备,有关的建筑物,设计或验收用的各种仪器等;⑤经费:从各种渠道汇集的工程造林投资款项及各种费用;⑥信息:包括各种情况统计资料、文件、计划、图纸、工艺规程、规章制度、方针政策、决策方案等。
三、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分析
1.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
建立造林质量保证体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质量监理制、质量检查通报制等等。加强政府服务,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在提高造林质量中的作用。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不断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实现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改进检查验收方法及程序。
2.实行集中突破的管理模式
杜绝“以量取胜”的现象,如一个县(市),一年之中选定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以集中重点、突击难点、解决关键的方式,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用在关键部位,重点区域。加大苗木栽植的投入(松土施肥、除草抗旱等),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栽植一片成功一片。通过连续几年的奋斗,将会彻底消除年年植树不见林的怪象。
3.实行统一管理模式
自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村原有林地基本化整为零,从几分、几亩到几公顷不等的地块,从不同栽植状况来看,品种格局和树木长势参差不齐。经营者基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当一部分人想的是年年春季的苗木成活率而忽略了来年的苗木保存率和生长率,长远发展意识淡薄。因此,可用“集中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如:鼓励发展林业大户承包管理、实行股份制经营;或者采取一面坡、一座山、一条沟等,成立联户经营小组或部分“局部集中管护”;必要时可采取由集体集中管理林农“分成”的方法。彻底扭转“散打散闹”的局面。
4.资金管理
工程造林的资金管理就是对工程造林的资金形成、分配和使用等进行考查、监督、分析和管理。它是工程造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是通过对资金管理,可以从资金运动上反映和监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般造林的投入偏低、计划偏大和资金分散,不利于集中使用与管理等弊病,能够综合平衡地使生产诸要素合理地组织乃至于实现,从而既能保证重点造林工程,又能兼顾一般造林,使整个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5.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
要使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功效,最首先要保证工程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是技术生产发展以及管理良好最直接体现。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关键的技术环节主要由使用的机械设备方面决定。其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设备机械的先进性方面,而是否使用相对先进的设备与机械,要看工程的规模以及性质等方面决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这必须要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探查与研究,要综合考虑种种因素与指标,最后确定使用何种机械设备,坚决杜绝盲目地求先进求规模。
6.及时抚育与更新
造林成活后,抚育管理是关键。特别是部分退耕还林地造林,多数为林粮兼种,林农为了提高收入,常把造林地租赁给粮农,行间兼种豆类作物,而粮农为了豆类作物的健康生长,在田间管理期间常使用除草剂,由于除草剂使用不当常造成药害,降低了退耕还林地人工林的生长势,从而引起多种病害发生,特别是导致烂皮病发生,引起造林成果毁于一旦。对于防护林区和道路两旁的绿化树,造林成活后应加强管护,防止树干受机械损伤,特别要对“四旁”绿化和道路两旁绿化树,由于造林密度低,容易造成冻害,引起破肚逐渐感染烂皮病。所以,入冬前涮白灰以防止冻害发生。对已过成熟及蛀干害虫严重的林带和护路林,要及时抚育更新。
7.幼苗管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造林以后到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措施称作幼苗抚育管理。新造幼林经过恢复、扎根及生长等过程以后会逐步完成速生过程。该过程属于林木生长过程中最关健的时期,将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存活及是否能够达到丰产效果等。该阶段幼林处于散生的状态,其根本任务也即创造最优越的幼苗生长条件,以此来实现幼苗对肥、水、光等方面的要求,当幼苗达到一定的保存率和成活率时进行郁闭。为幼林的丰产、速生夯实基础。由此来看,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必须通过除草及松土等工作来实现对土壤物理化性质的改善,同时排除灌木、杂草等对幼林生长环境的竞争。
8.培养林业造林基层员工,提高造林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林工程基层工作人员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对于当前从事造林管理的基层员工来说,整体的素质还存在不足,缺少先进的造林工程发展理论指导,在造林管理工作中没有科学的管理经验作为指导,并且我国的造林管理基层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不能与国家林业工程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因此,提升我国林业工程基层员工的素质势在必行,改变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传统思路,同时不断提升本身在造林技术方面的能力,掌握并灵活使用造林技术,提升造林管理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为我国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对我国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转变我国过去无规划、无目标、浪费严重的造林方式,对提高林业造林工作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作用。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造林管理办法,促进我国造林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提前实现我国林业的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