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后,新的课程由过去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思想把学生的“学”放到了主体的位置上,“教”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实际上对“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要达到“不需要教”境界的教师比旧式教育的语文教师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下水一方面锻炼和考验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为教学顺利地展开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教师 下水作文
毋庸置疑,作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体系的半壁江山。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从他的写作能力就可以衡量。“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学生和语文教师对“写作”这块硬骨头的由衷之言。多年来,我也曾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下水作文”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下水作文的好处
1.教师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无论什么事情,“要我做”总没有“我要做”产生的效果显著。写作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作文教学只局限于传统观念上的“写一写,改一改,读一读”的一贯模式上,容易出现学生厌烦写作文、老师改得头晕脑胀却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创作是一种复杂而辛苦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除了要独立思考外,其实也需要合作。不明题意时需要指点迷津,思维混沌时需要引路,哪怕只给提供一个切入点,灵感出现后又不知符不符合写作要求,需要帮助,需要肯定,需要欣赏。在写作过程中,这些“需要”如果多次得不到满足,写作的热情就会逐渐降温。教师是学生写作的最佳合作者,教师下水作文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学生心目中,一方面,教师是“师”,学高为师,教师的写作水平肯定比自己高,有学头;另一方面,与比自己内行的人同台竞技、相互切磋,够刺激。
2.教师下水作文,能鼓舞学生的写作信心。下水作文,要求教师走下讲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鼓舞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作文的立意、构思、选材、章法,把自己创作时的思考角度、思考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了写作文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去想象、创作,写得合理,是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反应,我们就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3.教师下水作文,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好的作文对学生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学生在评价老师的作文时,提出的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见,有利于教师对文章的修改,进一步写好文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在这几年中也积累了十几篇自认为还不算太差的下水作文,现在如果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总结之类的文章,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我的一位同事也坚持写下水作文,并积极投稿,经常有“豆腐块”见诸报端,有的还发表在国家级的杂志上,成为同行的骄傲,我们都羡慕地称他为“作家老师”。
二、教师如何进行下水
1.教师应该与学生同时作文
在学生未作之前完成并展示,一方面会使学生对老师的作文“究竟是不是教师自己写的”产生怀疑,一方面会造成许多学生模仿老师的作文,禁锢思维的发展,违背作文的初衷。若在学生作完之后再完成,下水作文的示范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2.教师应重视师生作文的交流与互评
对学生中一部分思维敏捷而较快完成作文的,要及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教师的下水作文一样,让学生们评一评,议一议。师生作文的闪光点,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样,不足之处也是他们改正自己作文缺点的一面镜子。当然,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的合理性建议,及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这样以点带面、以部分促整体,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能在作文课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有创新,求突破
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激发学生灵感的火种,而绝不是让学生依着画瓢的葫芦。一定要鼓励学生在听了教师的作文后写教师所没写的、自己独到的领悟或感受。
三、教师写下水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不一定每次作文都下水
一些简单的题目,学生在无人导航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地畅游无阻时,不必下水。题目太难了,审题出现障碍了,思维打不开了,这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最佳时机。
2.下水作文不可独霸课堂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作文课的重心。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3.下水作文的教師要因人而论
不可强求。语文教师毕竟不是作家,不可能都擅长写作,正如有的教师长于朗诵,有的工于书法,有的精于课堂教学,有的善于课后辅导,能力有不同,术业有专攻。况且创作本身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又受到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有写作兴趣和一定写作能力的教师多写下水作文是我倡导的。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下水作文”虽不是什么新理念,但只要运用得法,把握适度,它给初学写作的学生带来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也让我饱尝其甜头,深得其益处,颇感其兴趣。
【关键词】教师 下水作文
毋庸置疑,作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体系的半壁江山。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从他的写作能力就可以衡量。“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学生和语文教师对“写作”这块硬骨头的由衷之言。多年来,我也曾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下水作文”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下水作文的好处
1.教师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无论什么事情,“要我做”总没有“我要做”产生的效果显著。写作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作文教学只局限于传统观念上的“写一写,改一改,读一读”的一贯模式上,容易出现学生厌烦写作文、老师改得头晕脑胀却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创作是一种复杂而辛苦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除了要独立思考外,其实也需要合作。不明题意时需要指点迷津,思维混沌时需要引路,哪怕只给提供一个切入点,灵感出现后又不知符不符合写作要求,需要帮助,需要肯定,需要欣赏。在写作过程中,这些“需要”如果多次得不到满足,写作的热情就会逐渐降温。教师是学生写作的最佳合作者,教师下水作文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学生心目中,一方面,教师是“师”,学高为师,教师的写作水平肯定比自己高,有学头;另一方面,与比自己内行的人同台竞技、相互切磋,够刺激。
2.教师下水作文,能鼓舞学生的写作信心。下水作文,要求教师走下讲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鼓舞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作文的立意、构思、选材、章法,把自己创作时的思考角度、思考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了写作文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去想象、创作,写得合理,是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反应,我们就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3.教师下水作文,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好的作文对学生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学生在评价老师的作文时,提出的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见,有利于教师对文章的修改,进一步写好文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在这几年中也积累了十几篇自认为还不算太差的下水作文,现在如果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总结之类的文章,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我的一位同事也坚持写下水作文,并积极投稿,经常有“豆腐块”见诸报端,有的还发表在国家级的杂志上,成为同行的骄傲,我们都羡慕地称他为“作家老师”。
二、教师如何进行下水
1.教师应该与学生同时作文
在学生未作之前完成并展示,一方面会使学生对老师的作文“究竟是不是教师自己写的”产生怀疑,一方面会造成许多学生模仿老师的作文,禁锢思维的发展,违背作文的初衷。若在学生作完之后再完成,下水作文的示范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2.教师应重视师生作文的交流与互评
对学生中一部分思维敏捷而较快完成作文的,要及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教师的下水作文一样,让学生们评一评,议一议。师生作文的闪光点,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样,不足之处也是他们改正自己作文缺点的一面镜子。当然,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的合理性建议,及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这样以点带面、以部分促整体,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能在作文课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有创新,求突破
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激发学生灵感的火种,而绝不是让学生依着画瓢的葫芦。一定要鼓励学生在听了教师的作文后写教师所没写的、自己独到的领悟或感受。
三、教师写下水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不一定每次作文都下水
一些简单的题目,学生在无人导航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地畅游无阻时,不必下水。题目太难了,审题出现障碍了,思维打不开了,这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最佳时机。
2.下水作文不可独霸课堂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作文课的重心。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3.下水作文的教師要因人而论
不可强求。语文教师毕竟不是作家,不可能都擅长写作,正如有的教师长于朗诵,有的工于书法,有的精于课堂教学,有的善于课后辅导,能力有不同,术业有专攻。况且创作本身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又受到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有写作兴趣和一定写作能力的教师多写下水作文是我倡导的。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下水作文”虽不是什么新理念,但只要运用得法,把握适度,它给初学写作的学生带来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也让我饱尝其甜头,深得其益处,颇感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