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妇女运动思潮的发展变化进行剖析,进而从其思潮的发展变化当中了解女权主义的变化和发展,最终确定其发展的目的及相关影响。
关键词:妇女运动思潮;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的起源及定义
早在这两次妇女运动之前,就出现过一些女权主义思想,在欧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7世纪,英国的艾斯泰尔被认为最系统的女权主义者,被认为是英国最早的具有规模的女权主义者。这次抗争形成的起因是英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引发了社会性别的劳动分工并,同时她们争取政治权利。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艾斯泰尔提出的观点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前卫。同时她认为女人不应该仅仅靠自己的外貌吸引到一个男人同自己结婚,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灵魂。在欧洲,妇女运动的源头被认为是到受到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著名的法国女权主义玛丽.戈兹就认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不仅仅限于男性,女性同样应该获得这样的权利。
关于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末期,大概有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最高点。而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始于是本世纪初。
(一)“女权主义”的第一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因为在当时英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女性走向社会,走向劳动工厂,使得他们意识到性别差异引起的不公平的待遇。在1959年,英国成立第一个维护女性权利的组织“Ladies of Langham Place”,国内大都译为“朗汉姆女士”组织。这个组织的目的是帮助更多的女性就业。女权主义第一次浪潮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沃斯通克拉夫。她的著作《为妇女权利辩护》是经典的女权主义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她认为女人不因她们是女人的性别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女人要和男人一样享受到充分的平等权,包括平等的政治权和公民权。马萨诸塞州的立法者就宣称“如果给妇女选举权,你就得在每个县建立疯人院,在每座城镇建立离婚法庭。女人竭斯底里和神经质,不能介入政治。”[2]尽管受到了强大的阻力,但是第一次妇女运动浪潮还是举得一定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工作岗位,广泛的接受教育,获得选举权。
(二)“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以美国为核心。第二次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性别差异,要求公共领域对女性开放,缩小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当时的女权主义者认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建构对女性的认识来自于“女性气质”。所以,她们倡导女性要克服自己的“女性气质”,增加和培养自己的“男性气质”。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男性气质主要包括独立性和攻击性。同时她们认为女性在道德上高于男性,比男性更有母性等这样的言说是为了更好的维护男性的世界。社会道德伦理要求女性或者说希望女人是这个样子,但这并不是女人一生下就具有的,而是后天被伦理道德潜在的要求和希望造成的,可以说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西蒙.德.波伏瓦的经典著作《第二性》[3]可以说是第二次妇女运动的行动向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该著作发表于1949年,立即轰动一时,被认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最健全最理智的书。在这本著作中,波伏娃从生物学,历史,神话以及当代女人的处境逐一论证女性自由的障碍不是源于其生理条件,而是后天的政治和法律造成的。波伏娃最广为人知的名言是“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be),而是变成女人(become)的”。波伏瓦认为人们现在已经毫无怀疑的接受了两性之间的既存关系,"把它看成是基本的和自然的,以至于最后再也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我想,几个世纪以后,当人们发现我们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境遇,也会感到无比的惊奇,就像我们现在发现雅典民主政体中的奴隶制时所发出的惊叹一样。"西蒙娜·德·波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质疑现存的所有习俗,道德和信仰,反对神秘的命运论,认为传统的希望,道德的规范还是经济条件都不能决定女人的命运。她提出三种解决办法:第一,女性只有积极的到社会工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二,成为知识分子;第三,争取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以便最终解决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的冲突。同时她更强调个人作为主体的努力,而非整体的行动,她认为,尽管现存的性别压迫是结构性的,解决问题却要靠个人战胜环境的努力。波伏娃的这个观点受到其他女权主义者的。她们批评波伏瓦试图用个人主义的办法来解决集体问题,忽视了工人妇女和农民妇女的问题。但依然无法否定《第二性》在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二、“女权主义”的发展目的及影响
两次妇女运动浪潮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取平等权和选举权。伴随着妇女运动浪潮形成了三种不同角度的理论探讨——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激进的女权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对什么是女权主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Feminism"源于法语 “Feminisme”一詞,它是法国第一个大革命出现后作为“妇女解放”的同义词。根据女权主义学者南希·科特考证,1910年“女权主义”这个词进入英语词汇,它主要意思是妇女的角色彻底的社会革命。早期的女权主义有两个主导思想,妇女作为人的解放和作为女性的解放。它的目标是消除阻碍女性作为个体得到完全发展的一切障碍。它首先传入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然后在美国广泛传播。根据布莱克威尔《政治思想百科词典》解释,女权主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但被看做是一般的简单的词,她关心女人的地位,倡导性别平等,提出应该重新认识这个词。但是“女权主义”到底啥时候转变成“女性主义”?概念的转变,往往因为语境发生了转变。女性主义在今天看来,被认为是西方人文学科的一种研究视角和方法,但与政治与社会思潮中女权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直接影响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的女性主义的研究。在这样背景之下,美术史家反观传统的美术史研究范围与写作状况,发现正如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等领域一样,女性在美术史的领域也遭到不公正的待遇。
【参考文献】
[1]牧原.给女人讨个说法[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5
[2]加尔德.女权主义理论概论[M].外国社会学,1989
[3]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2003
关键词:妇女运动思潮;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的起源及定义
早在这两次妇女运动之前,就出现过一些女权主义思想,在欧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7世纪,英国的艾斯泰尔被认为最系统的女权主义者,被认为是英国最早的具有规模的女权主义者。这次抗争形成的起因是英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引发了社会性别的劳动分工并,同时她们争取政治权利。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艾斯泰尔提出的观点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前卫。同时她认为女人不应该仅仅靠自己的外貌吸引到一个男人同自己结婚,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灵魂。在欧洲,妇女运动的源头被认为是到受到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著名的法国女权主义玛丽.戈兹就认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不仅仅限于男性,女性同样应该获得这样的权利。
关于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末期,大概有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最高点。而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始于是本世纪初。
(一)“女权主义”的第一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因为在当时英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女性走向社会,走向劳动工厂,使得他们意识到性别差异引起的不公平的待遇。在1959年,英国成立第一个维护女性权利的组织“Ladies of Langham Place”,国内大都译为“朗汉姆女士”组织。这个组织的目的是帮助更多的女性就业。女权主义第一次浪潮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沃斯通克拉夫。她的著作《为妇女权利辩护》是经典的女权主义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她认为女人不因她们是女人的性别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女人要和男人一样享受到充分的平等权,包括平等的政治权和公民权。马萨诸塞州的立法者就宣称“如果给妇女选举权,你就得在每个县建立疯人院,在每座城镇建立离婚法庭。女人竭斯底里和神经质,不能介入政治。”[2]尽管受到了强大的阻力,但是第一次妇女运动浪潮还是举得一定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工作岗位,广泛的接受教育,获得选举权。
(二)“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以美国为核心。第二次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性别差异,要求公共领域对女性开放,缩小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当时的女权主义者认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建构对女性的认识来自于“女性气质”。所以,她们倡导女性要克服自己的“女性气质”,增加和培养自己的“男性气质”。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男性气质主要包括独立性和攻击性。同时她们认为女性在道德上高于男性,比男性更有母性等这样的言说是为了更好的维护男性的世界。社会道德伦理要求女性或者说希望女人是这个样子,但这并不是女人一生下就具有的,而是后天被伦理道德潜在的要求和希望造成的,可以说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西蒙.德.波伏瓦的经典著作《第二性》[3]可以说是第二次妇女运动的行动向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该著作发表于1949年,立即轰动一时,被认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最健全最理智的书。在这本著作中,波伏娃从生物学,历史,神话以及当代女人的处境逐一论证女性自由的障碍不是源于其生理条件,而是后天的政治和法律造成的。波伏娃最广为人知的名言是“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be),而是变成女人(become)的”。波伏瓦认为人们现在已经毫无怀疑的接受了两性之间的既存关系,"把它看成是基本的和自然的,以至于最后再也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我想,几个世纪以后,当人们发现我们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境遇,也会感到无比的惊奇,就像我们现在发现雅典民主政体中的奴隶制时所发出的惊叹一样。"西蒙娜·德·波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质疑现存的所有习俗,道德和信仰,反对神秘的命运论,认为传统的希望,道德的规范还是经济条件都不能决定女人的命运。她提出三种解决办法:第一,女性只有积极的到社会工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二,成为知识分子;第三,争取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以便最终解决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的冲突。同时她更强调个人作为主体的努力,而非整体的行动,她认为,尽管现存的性别压迫是结构性的,解决问题却要靠个人战胜环境的努力。波伏娃的这个观点受到其他女权主义者的。她们批评波伏瓦试图用个人主义的办法来解决集体问题,忽视了工人妇女和农民妇女的问题。但依然无法否定《第二性》在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二、“女权主义”的发展目的及影响
两次妇女运动浪潮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取平等权和选举权。伴随着妇女运动浪潮形成了三种不同角度的理论探讨——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激进的女权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对什么是女权主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Feminism"源于法语 “Feminisme”一詞,它是法国第一个大革命出现后作为“妇女解放”的同义词。根据女权主义学者南希·科特考证,1910年“女权主义”这个词进入英语词汇,它主要意思是妇女的角色彻底的社会革命。早期的女权主义有两个主导思想,妇女作为人的解放和作为女性的解放。它的目标是消除阻碍女性作为个体得到完全发展的一切障碍。它首先传入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然后在美国广泛传播。根据布莱克威尔《政治思想百科词典》解释,女权主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但被看做是一般的简单的词,她关心女人的地位,倡导性别平等,提出应该重新认识这个词。但是“女权主义”到底啥时候转变成“女性主义”?概念的转变,往往因为语境发生了转变。女性主义在今天看来,被认为是西方人文学科的一种研究视角和方法,但与政治与社会思潮中女权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直接影响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的女性主义的研究。在这样背景之下,美术史家反观传统的美术史研究范围与写作状况,发现正如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等领域一样,女性在美术史的领域也遭到不公正的待遇。
【参考文献】
[1]牧原.给女人讨个说法[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5
[2]加尔德.女权主义理论概论[M].外国社会学,1989
[3]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