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告别巴黎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65年由国家统一派出的留学生,“文革”初期,我们是在国外度过的,在国内严峻政治气候的影响下,出现了平时不多见的现象。回国前后那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难忘的峥嵘岁月
  
  由于国外的特殊环境和条件,留学生们没有搞运动,没有搞“四大”,没有出现像国内那样混乱的局面。
  然而,国外毕竟不是避风港。以驻法旅法人员为例,从“文革”开始,就不断有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对留学生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情,即司马文森和胡明从法国回国后,一个被打成“黑作家”,一个被打成“黑帮分子”,在多次遭到批斗后,被迫害致死。这两人的突然遭遇,一扫留学生中的祥和气氛与青春活力,代之而来的是心理的恐惧、郁闷与忧虑。
  为了排除来自国内的政治干扰和影响,保持正常的学习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党委比平时更加关心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馆党委多次强调:“对国内‘文革’方面的材料要坚持正面学习,具体做法‘要内外有别’;国外不能搞‘四大’,不能搞‘串连’;有什么意见和看法要通过组织系统进行反映。”
  1966年下半年,国内出现了所谓“资反路线”问题,即要不要派工作组领导大学的“文革”运动,在中央领导层出现了分歧。主张派工作组的一方被说成“压制群众”,执行“资反路线”。这股风传到了巴黎,6月21日有个别同学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将一份小字报贴到了使馆办公楼,指责使馆党委压制学生。在部分同学中出现了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6月22日,黄镇大使给我们作了一个生动的报告。他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例,特别是外事工作的事例,向我们阐述内外有别、安全保密、组织纪律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语重心长地说:国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花不少的钱把你们送到这里,是要你们学好法语,以便将来担任更重要的革命工作。目前,国内别的任务无论多大,用不着你们操心,你们也不必操心!各级学生组织密切配合使馆党委的工作,多次开会进行分析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对同学中的思想认识问题,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好谈心互助工作。
  为了进一步密切与同学们的关系,7月3日,黄镇和夫人朱霖,以及各位参赞和使馆工作人员,率领留学生到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游览。黄镇对围绕在他身边的同学们说:你们想念父母,我们想念儿女,咱们一起玩玩。你们像在自己的父母身边一样,我们像见到了自己的儿女一样。在游览过程中,他还向大家详细地介绍凡尔赛宫里鲜为人知的故事内容。这次活动后,部分同学的偏激情绪得到了很大缓解。
  然而国内的电台和报纸连篇累牍地宣传如火如荼的“文革”斗争,法国的一些媒体也不停地转播“文革”中的火爆场面,特别是8月以后天安门广场空前热闹情景,在同学中极有感召力。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园区平静了一个多月后,又开始骚动不安起来。
  10月的一天,使馆突然来电话,要求部队派出的学员立即到使馆开会,听传达国内发来的重要指示。当时所说的“国内指示”是一个特定概念,一般是指周恩来的指示,有时也指毛泽东的指示。
  国内的指示是:“在国外不能搞运动。”传达完指示后,黄镇用很长时间向与会人员讲述中国近代革命史。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加强组织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并以一个老军人的身份,要求与会人员起带头作用。我们都表了态,并且按照要求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然而,在当时国内大环境下,再好的指示也难以贯彻始终。在国内学生进行全国“大串连”的影响下,12月下旬,国外留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峰。巴黎地区的部分留法学生以全体留法同学的名义,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致敬信和一面亲手绣制的锦旗,以表达对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无限忠诚。由于这件事在当时有很重的政治分量,尽管同学中有不同看法,但谁也不敢公开反对。使馆党委和学生组织也表示赞同和支持,并且参与了其中的一些活动。
  致敬信发出后,部分同学的情绪更难降温,同学之间不时发生小的争论。最困难的工作,当属有的同学的父母或亲属在运动中受到冲击,沉重的思想包袱不是学生干部谈话就能解决的问题。
  1967年1月18日,黄镇大使驱车赶到留学生住地,宣布国内调全体留学生回国参加“文革”的通知。这个通知是中国教育部和外交部联合向驻外使领馆发出的,通知说:“1965年出国的休学半年,1964年出国的一般应提前毕业。”
  
  奇异的回国准备
  
  黄镇大使传达完上述通知后,留学生中出现了一片欢呼声。在短暂地激动过后,同学们隐约地感到前途并不乐观。似乎有和四十多年前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被迫回国时同样的伤感。只是时代不同,原因也相差甚远罢了。
  1月24日清晨,我们首批回国的六十多人,在戴高乐机场登机。我们回国的准备工作出现了一些奇异的事情。
  其一、我们没有与巴黎告别。
  法国是被世人称为讲究礼仪的浪漫国度,首都巴黎有世界花都的美誉。欧洲大陆的风情,西方大都会的景观,对于初到巴黎的外国游客具有新鲜感和魅力,中国留学生也不例外。回国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同学建议,留点时间让大家浏览一下巴黎的市容,作为象征意义的告别。
  然而,这样的请求没有被允许,理由是“时间紧,来不及了”。明白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搪塞之词,实际上是怕我们惹政治麻烦。不仅如此,连我们与之朝夕相处的学校老师和朋友告别的机会也没有。我们与这些人相处的日子里,他们曾给过我们真诚的帮助、多方面理解和美好的友谊。
  其二、物质准备“一尘不染”。
  按照要求,我们必须对在国外购买的所有“洋货”进行认真清理,用中国习惯的说法叫做“一尘不染”。在一般人看来,出国人员虽然不能都“发洋财”,在国外几年带回点纪念品和小礼物之类的东西,总在情理之中。“文革”前后人们熟悉的带几大件,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只是随着时代的不同,几大件的具体内容也不同罢了。然而,我们的情况则不同,大家回国前不是忙于采购,而是忙于清理已有的带“洋”字符的东西。
  首先,我们将平时节省下来的津贴一律交公(使馆),个人不得保存分文。有几个同学想留两个法郎做纪念,最后还是被三番五次地动员后,都上交了;其次,是清理服装。我们穿的西装,本来是出国前在国内订做的,为了避免产生误解,许多同学把西装改成了不伦不类的中山装;最后,是全面清理“洋货”。我们在法国买的东西,凡有标记的一律上交或销毁。总之,要坚决、干净、全面、彻底地进行清理,不得留任何死角。
  那么,我们回国到底穿什么好呢?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大家都到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的劳保商场买来最便宜的化纤便装,将上面的商标除去。这种服装在巴黎,只有干粗活脏活的人们工作时才会穿的。无怪乎有人见我们穿这类服装,戏说:“这哪像留学生啊!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这种情况,与我们出国前要求的“服装整洁”,“有中国人样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三、政治书籍随身携带。
  当时国内最流行的是《毛主席语录》,我们随时拿在手中;还有毛主席文章的一些单行本,随身携带;部队派出的学员多一套《毛泽东选集》四卷本,是出国前解放军总政治部赠送的,由于有特别的纪念意义,我们也携带身边;当然还有马克思、列宁的一些名著,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但是,最抢眼、数量最多的还是那些宣传“文革”意义和事件的大套文章。
  这种只选择政治书籍的要求和做法,更增加了大家对回国后的恐惧和不安情绪,许多人感到心慌意乱。
  其四、业务用品被“打入冷宫”。
  这里所说的业务用品,主要包括使用过的课本、字典、参考书、学习资料等,此外还有课堂笔记、整理的各种材料、写的学习体会、日记等,其数量之多,每人足足能装一大箱子。使馆为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大帆布包装袋,将上述材料统统一包了之,交由使馆通过海运发回国内。这个大包装袋像魔术师的道具一样,平时觉得东西多得无处放,可是实际一装都能吃得下。大家高兴地一边装一边说:“这东西真神,亏得有这个好东西!”
  不知是因为海运时间长,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回国后半年,大包装袋还没有运到,有些同学无法再等下去。首先是那些进修生,到北京后都回到了原单位;其次是部队派出的学员,大部分被军队领导机关调回;只有那些没有别的去处的同学在北京友谊宾馆耐心地等待着。
  我回到部队后,被分配到远离北京的省份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未忘我的那些业务学习书籍、课堂笔记和精心写的日记等,多次向有关部门和北京的同学联系,每次得到的都是令我失望的消息。我的那些东西经历了怎样颠沛流离的命运,最后又去向何方,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
  
  红场事件的是与非
  
  1967年1月24日,第一批奉调回国的巴黎地区的留学生一行65人到达莫斯科,同时到达的还有留芬兰学生4人,预计26日乘车回国。25日这天没事,同学们提出想去参拜列宁、斯大林墓。大家把想法反映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人员,他们答应与苏方进行联系。
  中国驻苏使馆同苏方联系也比较顺利,双方都在积极地进行准备。同学们准备的是花圈、挽联等参拜物品,苏联警方则在列宁墓周围埋伏下大批军警,并在红场上安排了数量众多的便衣特务。1月25日12点45分,由使馆工作人员带路,69名学生乘车出发,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到达目的地。同学们在苏方警察的引导下,秩序井然地来到列宁墓旁边的观礼台下,排好队准备举行悼念仪式。
  在举行悼念仪式的过程中,为一些小的细节问题产生了不快。特别是同学们宣读两段毛泽东主席语录时,埋伏的数百名军警和便衣特务蜂拥而至,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大打出手。中国学生三十多人受伤,9人受重伤,4人伤势极为严重。霎那间,庄严、肃穆的列宁墓前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中国学生跌落的眼镜,甩掉的鞋帽,扯破的衣服,女同学的乌发,以及身上头上佩戴的饰物,还有渗透在白皑皑雪地里的斑斑血迹。
  这次事件的背景和性质粗略说来有两点:其一,事件的根源是高度紧张的中苏关系。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屯兵百万,频繁举行军事演习,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966年10月苏联政府强令中国政府调回全部留苏学生,12月苏共中央召开全会指名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置两国关系于“剑拔弩张”状态。其二,事件和国内的“文革”没有关系。早在“文革”之前就曾发生过类似事件。1965年中国留苏生同亚、非、拉国家的学生一起,举行“抗美援越”示威游行,苏联军警实施镇压,中国学生血洒莫斯科街头。我们回国前夕,参拜巴黎著名的拉雪兹墓地的英灵们也唱歌和读语录,法国警察并没有顾及这类小事。
  同学们读语录是沿袭国内的流行做法,因此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大打出手,制造流血事件,显然反应太过分了。苏方大肆发动舆论攻势,并连夜在列宁墓周围赶制两米多高的围墙,说中国学生破坏列宁墓。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苏联外交部召见中国使馆负责人,无理提出中断双方过境协议。中国学生归国途中,苏方派军用飞机散发反华传单,在车站用高音喇叭播放反华口号。
  红场事件发生后,中国各族人民、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驻外人员和中国留学生同仇敌忾,愤怒声讨苏联当局制造的血腥暴行。
  
  周总理和我们心连心
  
  1月26日上午,部分受轻伤的同学从莫斯科乘车回国。在列车上我们听到最鼓舞人心的声音,周恩来、陈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给我们的慰问电。虽然列车上声音噪杂,具体内容听不清楚,但我们知道祖国支持我们,大家欢呼雀跃起来。
  1月31日晚,越过中蒙边境进入二连浩特市,锣鼓声、口号声响成一片,真是国内国外两重天,我们都感动得哭了。2月1日、2日两天,所有在红场受伤的同学全部到达北京。陈毅和各界群众代表,分别到车站和机场迎接。转瞬间,我们这些被苏联当局和西方媒体称为“暴徒”的人又成了抗暴英雄。当时的流行叫法为“反修战士”或“反修红卫兵”。
  我们刚回到北京,就发生了一次难忘的冲突。具体情况是这样:我们本来在巴黎准备了回国后的粗装,但是大家都没有穿。原因是穿那样的服装参拜列宁涉嫌失敬,再则莫斯科天气也实在寒冷,身体受不了。所以大家穿着中山装和大衣,一直到了北京。下车后,热情的北航人将我们接到本校安置,满院子的欢迎口号使我们赏心悦目。
  第二天起床后,风云突变,欢迎我们的大标语变成批判我们的了。我记得有这么几条:“反修反修,越反越修!”“反修战士,修正主义苗子!”“留学制度,修正主义温床!”等等。我们宿舍门口还贴着一张大“海报”,内容为该校红旗战斗队总部“勒令”我们晚上8点在小礼堂参加辩论会。
  我们都感到莫名其妙,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有人告诉我们是服装惹了麻烦。我们的清一色的好料服装,太不合时宜了。连陈毅同志迎接我们穿的都是棉布军大衣,头戴棉军帽,从远处望去好像进城的老农民。
  晚上,我们准时到了会场。对方的政治帽子满天飞。我们不服气,有几个同学站出来说理、解释,根本没人听。大会开得乱糟糟的。后来他们十几个人或数十人围攻我们一个。激烈的口水战一直进行到深夜,侥幸还没有动手。
  这次辩论会很快传到周总理那里,他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派来两辆大客车,把我们接到了北京友谊宾馆(即外国专家局招待所),前后总计在北航呆了三天。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周总理还特地从海军仓库调来棉军服,发给我们每人一套。
  我们到友谊宾馆不久,我国派往各国的留学生也陆续来到这里。总理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更在政治上关心我们。对于我们如何参加“文革”,作出了指示。我记得大意是说,可以到大学里看看,要多看多思考,不要表态;大字报可以写,只限内部张贴(即在友谊宾馆北楼会议室),不要上街;搞大批判要跟着中央走,中央没表态的不能乱批,乱批会打乱中央的部署。由于我们回国后原来的组织系统散了架,这些指示只能通过群众的相互传递,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但基本精神不会错。
  我们回国之后,苏联当局继续组织反华活动。他们派暴徒劫走中国使馆的新闻橱窗,打伤中国外交官和新闻记者;连续数日在中国使馆门前举行反华群众大会,甚至闯入中国使馆胡闹,使我工作人员无法办公;他们掐断我使馆的对外联络线路,派警察堵截同我使馆往来的人员,连春节招待会这样的重大活动也无法进行。
  为了回击苏联当局的反华挑衅,2月11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了10万人大会。主题是“欢迎反修战士胜利归来,抗议苏修的血腥暴行!”在这次大会上,周总理、陈毅发表了义正词严的讲话,谴责苏联当局制造反华暴行,高度赞扬同学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精神,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1967年是造反派进行夺权的一年,也是周总理工作最困难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他始终将留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1967年末,在征得毛主席同意后,打算重派部分留学生出国学习。12月17日,周总理在中南海小礼堂亲切接见大家,并给予热情鼓励。这大概是“文革”中重新启动教育工作最早的尝试。可惜当时国内外条件尚不成熟,这件好事欲为未果。
其他文献
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政府模式及改革的重要课题,研究它对于指导政府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服务型政府是以宪政民主为特征、以行政法治化为法律理念、以行政效能为价值目
很好地做完我们应做的事6月15日,丁玲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村,在路途中遇见了毛主席。丁玲为这意外的喜悦而激动不已。毛主席也很高兴,说了许多鼓励丁玲的
期刊
期刊
2000年8月11日一16日,"民族主义、民众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跨世纪社会主义中青年学者第五届年会)在山东济南和威海两地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
派出所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派出所领导班子的工作效能,关系到派出所的实战能力,进而关系到公安机关整体工作基础是否扎实.为了确保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顺利开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变电检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现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变电检修管理与相关监测工作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其中,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尤为普遍.在实际检修工
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国投资,迅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同时,跨国公司从东道国的撤资问题也日益频繁。跨国公司的撤资会给东道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是吸引外资最
近年来,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建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国企党建总要求,按照“融人
期刊
航空发动机的机械加工情况是影响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技术和加工工艺早已无法满足现当代航空发动机的设计需求,因此发展现代化航空发动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研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