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细节,难忘的愧意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lanse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不漂亮,她不搽胭脂。”这句话是司汤达在《红与黑》末章对波利多尔言论的化用,读到这句话,我又回忆起了作品中的一个细节。
   主人公于连在与温柔端庄的德·莱纳夫人似真似幻的朦胧关系更进一步时,他伪装成一个风月老手对夫人说:“半夜三点半,我到您房里去。”这使本性纯良的德·莱纳夫人不仅不高兴,反而深感恐惧与厌恶。因为这不是于连对夫人的迷恋与毫无章法的冲动,而是基于德·莱纳先生早晨对他的“侮辱”所衍生的亢奋的“报复”。可当半夜的钟声悠远传来的瞬间,一位敏感的诗人教师,一个疯狂的权力沉沦者,却慌张失措地“思想已经失明,看不见任何办法”。
   由此,足以看出于连内心无比挣扎的矛盾与充满“希冀”的野心,而这盲目的自信、冲动与那么一点儿的做作则正使原先倾倒于他才华气度的德·莱纳夫人无比厌恶,可以说这种刻意或不真实使他丧失了自身所具有的魅力,正如“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原有玫瑰花一样的脸色,可为了舞会,却愚蠢地搽上了胭脂。”也正如于连一直苦苦追求金钱、地位、贵妇的青睐与他内心真正呼求而渴望的并不符一般,他所做的并非“他”所为的,而他所追求的同样不是“心”之所向的。这种表里不一的不真實与内在的不明了,酿就了于连惨痛的结局。更可悲的是,当于连终于领悟,终于超然,终于释怀时,那个时代仍不会包容和理解他,同样当时多数青年可能会追求的自由、平等也在那个时代悲哀地被埋没了。
   品读完于连跌宕起伏又不慎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误入歧途的一生,情不自禁地想用《归去来兮辞》中“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来哀叹于连。转念想想自己,又莫名地从心底升腾起一丝恐惧与悲哀。在现世的功利追求中,我又何尝不是另一个于连?在盲目的追求与汗水中争取着不知是否是内心呼求的荣誉,将社会或他人的标准作为自己获取幸福的标准,追求着所谓的社会成功和他人认可,我的所思所想和心灵呼唤在本质上是否是矛盾的呢?尼采在《人性,太人性的》一书中写道:“必须学会出淤泥而不染,万不得已时用污水洗净自己。”而我能否在时事易变的滔滔洪流中恪守本性,坚守自我,以于连为鉴,披荆斩棘呢?
   “她不漂亮,她不搽胭脂。”这正对应了司汤达卷首语的“真实,严酷的真实”。司汤达对于连行动与内心矛盾的同情与惋惜,又是否是对我们的批判与哀叹呢?文中一个小小的细节便足以反映于连的矛盾与可悲,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否也影射着我们的可悲呢?这些令我惊叹的问题在内心如黄钟大吕般鸣响,悠悠荡荡,寥寥落落,却意外与心中的另一口大钟共振和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而这,是否将是我的结局?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学生,指导老师:邓济舟)
其他文献
小男孩总喜欢反穿袜子,父亲认为这样穿不美观,多次让男孩改掉这个坏习惯。小男孩却坚持认为,袜子是穿给自己的,反过来线头在外面更舒适。父亲和孩子的这两种选择,很难分出孰对孰错。但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如此之多,与其在他人的意见中苦苦挣扎,倒不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漫漫历史长河中,许多人在进退两难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而体现出了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他
期刊
她身着素色旗袍,踏着丝丝烟雨,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她是骄傲的,又是清冷的,就连那名为“独活”的植物也配不上她。“时令徙转,浪里浮沉”,刚来到上海的她是孤独的,父亲不问,母亲远走。都问她的文字怎么如此老练深刻,却不曾想过,她的深刻是因為她看惯了家庭的纷争与破碎,这不幸而独特的经历,加深了她的沉默与沧桑。与封建的民国女性不同,她受母亲的影响,追求新女性的生活,所以她一直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让人
期刊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正在抓紧制定。劳动教育要培养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培养吃苦精神、奋斗精神,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实实在在地干活,实实在在地出力流汗。   恩格斯认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劳动创造了人,也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可以创造社会价值,也能培养人,因此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不可能离
期刊
文题呈现   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它们并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并不很香,但它们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又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多带刺。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引擎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
期刊
最近,一段名为《45度让路法》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在拥堵的三车道路上,救护车被前方车辆堵住,两条车道上的车辆都分别向自己左右前方45度角侧身转向,为后方的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该视频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让路法”,收获众多点赞。   避让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车主的法定义务。《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
期刊
2019年,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到深圳中小学任教,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在2020年1月8日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教育界分组讨论现场,这一话题也受到热议。多名委员表示,从优秀师范生都难招进,到如今吸引大量清北生任教,这是深圳教育的好现象。同时也有委员担忧:这些清北毕业生是否真正有心且适合于基础教育?他们任教中小学会有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上,深圳还没有“山高人
期刊
人生的时间多么宝贵呀!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代刘希夷有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代岳飞大声呐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是,当我无意间看到其中一份人生的时间开支表时,(特指表达,突出个例)我感到惊讶。材料列举的这个人活了70年,他睡觉的时间就占了近三分之一的生命,而平日里很常见的看电视、上网打发的时间竟然有几年,白白浪费的零星时
期刊
呜呼!这种历经沧桑的原始凭证,岂可复制哉?   诞生于西汉的青铜利剑,年深日久,斑驳不清,该如何处置呢?有人说该细细重琢,加色重绘。美其名曰:久物重光。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它的脚印,我们虽无法伴随,但它的痕迹,我们却可以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透过广东省博物馆明亮的玻璃,我的视线落到了这把青铜剑上,从解说词中我了解到,它名为“饰缚虎人空柄铜剑”,它足足有20厘米长,剑口已无锋利的影迹,剑刃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流浪地球》中,人類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引擎   材料由广受关注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引出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并用“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
期刊
达尔文是一个从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的人,他出生于英国施鲁斯伯里镇的一个医生家庭,家里希望他继承祖业,因此,他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可达尔文无意学医,在爱丁堡度过了两年的休闲时光后,达尔文的父亲觉得不能让他再不务正业下去,于是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达尔文谨遵父命,开始阅读《皮尔逊论教义》等神学典籍,却发现要把自己无法了解也难以理解的东西,硬要让自己相信,非常不合逻辑。就这样,本着“爱父但更
期刊